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物聯網普及在加速 但安全問題迫在眉睫

物聯網普及在加速 但安全問題迫在眉睫

文/楊劍勇

物聯網是當前世界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戰略點之一,大爆炸正在來臨,萬物透過互聯,賦予萬物感知、認知,我們處在了萬物互聯的好時代。也將促使信息科技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為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會,尤其在這波浪潮推動下,物聯網時代將會催生出新的巨無霸企業。

物聯網步入迅速發展期

未來幾年內,物聯網設備連接數量將會達數百億,甚至千億,相比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物聯網是其數十倍容量,被視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推動全球經濟發展,世界各主要國家都紛紛做出戰略布局,而我國自提出「感知中國」以來,物聯網被上升為國家戰略性產業之一。

經過幾年以來積極推動物聯網產業落地,在國內得到迅猛發展,已從概念階段逐漸進入成長發展期,從市場規模來看,在2015年我國物聯網整體市場規模達到7500億元,到2016年市場規模將超過9000億元左右,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到2021年將接近5.6萬億元。

物聯網普及在加速 平台成爭奪焦點

在運營商、通信企業、晶元廠商以及眾多科技企業積极參与下,並在製造業智能化升級大趨勢下,推動物聯網應用逐漸落地,滲透地各行各業。但物聯網包含甚廣,龐大的產業中找準定位顯得尤為重要,在整個產業中有連接層、平台層以及應用層。

眾多科技企業紛紛涉足物聯網領域後,提供軟體、平台的廠商也或許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至此,平台和應用層成為各方爭奪焦點,作為平台型的布局,不僅透過平台實現各設備的互聯互通,核心是數據的集散中心。

在物聯網平檯布局中,既有蘋果、三星、華為等巨頭,也有如GE這樣的傳統工業巨擘,旗下Predix是工業互聯網領域最大的雲平台,同時還有如Jasper(已被思科14億美元收購)、機智雲等創新企業。

「雲端」作為物聯網發展基石,亞馬遜、微軟、騰訊和阿里等眾多科技巨頭積極發展「雲端」,為萬物互聯所形成的海量數據提供「雲端」支撐和運算,自從GE提出工業互聯網之後,利用人工智慧技術以及相關數據軟體,並依託所打造的工業雲平台Predix為核心,把人、機器和數據互聯起來。

物聯網安全迫在眉睫

近幾年,物聯網發展越來越快,尤其在國內發展迅猛的NB-IoT技術,因其有廣泛覆蓋、支撐海量連接、更低的功耗等優勢,在運營商、晶元廠商以及眾多垂直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共同推動下,物聯網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同時,也面臨安全挑戰,目前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在今年早些時候,央視也曝光大量家庭攝像頭遭入侵,讓我們無意識地暴露個人生活隱私,一旦被黑客操控,就有可能成為「肉雞」用來攻擊其他網路設備,例如,去年在美國經歷了一次大規模斷網事件,共有超過百萬台物聯網設備參與了此次 DDoS攻擊。

據報道,黑客們使用了一種被稱作物聯網破壞者的 Mirai病毒,Mirai病毒是一種通過互聯網搜索物聯網設備的一種病毒,當掃描到一個物聯網設備(比如網路攝像頭、智能開關等)後就嘗試使用默認密碼進行登陸,一旦登陸成功,這台物聯網設備就進入「肉雞」名單,黑客操控此設備開始攻擊其他網路設備,讓美國人民經歷噩夢般的大規模斷網就是來自這個病毒。

從這個事件看出,用戶首先對設備默認密碼進行修改,不要設置簡單如123456之類的作為密碼,很容易被入侵,重置默認密碼儘可能地複雜一點,如新密碼組合:數字+字母(大小寫)+特殊符號進行組合。

雖然很多物聯網設備入侵由於用戶的密碼設置過於簡單,甚至直接使用廠商所設置的默認密碼,但相關設備廠商也應從技術層面升級家庭網路安全防範能力。

萬物互聯後所形成的物聯世界,各種物聯網設備連接到互聯網,安全問題比互聯網更嚴峻,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禕表示,我們正處於一個大安全時代,隨著物聯網、車聯網和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他們開始成為網路攻擊的目標,物聯網時代,網路安全形勢更加嚴峻。

物聯網是一個有機互聯的生態系統,基於大數據的人工智慧未來將更廣泛應用於物聯網,但數據分析、雲端安全等技術,要大規模部署物聯網,就必須構建一個安全體系,無論智能家居,智能汽車,還是我們隨身佩戴的可穿戴設備,甚至工業領域的設備與設備,由於無處不在的智能設備通過Wi–Fi、藍牙等無線協議連接在一起,連接點越多,意味被攻擊可能性越大,安全是物聯網基礎,安全形勢更加嚴峻,也是物聯網時代最大挑戰。

本文作者楊劍勇,物聯網資深專家、高級顧問,關注物聯網、智能家居、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等前沿科技產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劍勇 的精彩文章:

英特爾豪賭物聯網和人工智慧 能否幫助擺脫轉型困境?
除了手機,華為在物聯網的布局也足以讓蘋果害怕
亞馬遜Alexa連鎖效應:AI語音平颱風口,終將鹿死誰手?
蘋果手錶有望成為私人健康助理,這是可穿戴設備未來嗎?
爭奪大連接時代主導權 華為如何卡位物聯網?

TAG:楊劍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