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打擊「村霸」 重整基層任重道遠

打擊「村霸」 重整基層任重道遠

「村霸」一詞顧名思義,就是指在農村橫行霸道的人。這些人多以宗族勢力為後盾,控制村支部、村委,有的在其中擔任重要職務,憑藉威勢牟取暴利甚至殘害鄉鄰。打擊「村霸」是個老問題了,近年來又進入大眾視野。今年年初召開的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強調,要加大對「村霸」和宗族惡勢力的整治。近期,甘肅省部署了專項鬥爭,並出台了獎勵舉報相關違法犯罪行為的辦法,獎金最高可達20萬元。

20萬元獎金乍一聽很吸引人,政府為了剷除「村霸」也是下血本了。但一般民眾也會想到,舉報講究重證據實,要取得這些「地頭蛇」的罪證非常危險。舉報材料交到相關部門那裡,其保密性也常不讓人放心。相關部門接到舉報材料後,如何整治不留後患又成了難題。畢竟,一個地方出現「村霸」,其本身就意味著該地的基層治理出了大問題,幹部、群眾、宗族等都牽涉其中。稍有不慎,就會使該地陷入打擊報復和檢舉揭發的循環中。

打擊「村霸」是一套組合拳,自然不會完全依賴於群眾舉報。宣傳動員、摸底排查、識別定性和打擊懲處必定是政府各部門的協同作戰。這樣一套組合拳之後,該罰的罰,該判的判,但能否真正剷除「村霸」和宗族惡勢力滋生的土壤,還鄉村一片寧靜,就很難預料了。

因此,我們更要分析「村霸」產生的根源,才能對症下藥。「村霸」常常起於宗族。宗族是鄉村中姓氏相同,具有血緣關係且聚居一地的共同體。雖然近代以來的歷次革命、改造將族產、族規、族法等掃入了歷史的垃圾堆,在相當程度上打破了宗族的小社會,但無法改變許多鄉村社區的封閉性。這些村子既然仍是聚族而居,土地山林、宅基地等生產生活資料是村集體所有,那麼宗族必然或明或暗地在其中發揮著作用。要破除宗族對鄉村的干擾,恐怕短時間難以實現。

「村霸」通常是宗族中的「強人」「能人」。有一些「村霸」最初成為村支部、村委的領導者,憑的也是自己帶頭創業的能力,而非粗野的拳頭。那麼,他們是怎麼墮落到的地步?在這裡,筆者認為可以對照民國時期的「土豪劣紳」來看。據歷史學者的研究,土豪劣紳的出現大致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是晚清以來政府對基層社會的控制日益鬆弛,動亂頻仍,遑論一般的治安,鄉紳在地方上的領導權日益膨脹,常不受限制。另一方面,自1905年清政府廢除科舉制以後,耕讀傳家的鄉紳失去了一項重要事業,原先通過讀書習得的傳統儒家價值體系也因此而崩塌。讀書人日漸凋零,惡霸、訟棍就取而代之。最後就形成了「有土必豪,無紳不劣」的局面。

這段歷史給我們的啟示是,要治理「村霸」,首先要讓法治下基層,消滅「天高皇帝遠」的現象。村民自治絕不等於放任自流,自治的基礎是法治。如果沒有法治,今天人人稱頌的「鄉賢」將來很可能就蛻變成無法無天的「村霸」。依法打擊「村霸」,同時對 「村霸」所在地的執法機關應有一個大整頓,使民眾恢復對其的信心。對一般民眾,要繼續做好普法宣傳,讓法治觀念入心。加強制度建設和基礎設施(特別是互聯網)建設,促進民情的上通下達。

同時在重整基層的過程中,德治也不可缺席,不能輕忽價值觀的力量。只有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鄉賢」和宗族在地方發展過程中才不會走上違法亂紀的歪路。在鄉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一個更為龐大的系統工程,基層治理者任重道遠。浙江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曹說事 的精彩文章:

TAG:老曹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