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母子決裂之謎,慈禧為什麼容不下光緒?

母子決裂之謎,慈禧為什麼容不下光緒?

光緒雖非慈禧親生,但也是慈禧一手帶大的,並對他視如己出呵護有加。然而慈禧在臨終前,卻下令用砒霜毒死了38歲的光緒,原本的母子情深終演變成水火不容,這期間都經歷了哪些波折和隱情?

光緒原為道光帝七子醇親王奕譞的兒子,同治帝死時膝下無子,在慈禧的指定下,四歲的光緒被抱入宮中,成為了新的王位繼承人,而慈禧則通過垂簾聽政依舊名正言順地把持朝政。

光緒

慈禧曾多次向大臣表示,光緒雖非她親生,但是她對光緒視如己出:「常卧我寢榻上,時其寒暖,加減衣衿……我愛憐惟恐不至。」

可見二人關係是非常親密的,在光緒十八歲那年,慈禧歸政給光緒,並搬到頤和園頤養天年。但在歸政之前,慈禧將內侄女葉赫那拉氏指給光緒做皇后,又把朝中主要職位換成忠於她的大臣,同時將光緒的書房搬到頤和園附近的西苑,並要求光緒每天早上都要去頤和園向她請安,從而達到繼續有效控制朝政的目的。

慈禧在頤和園

1894年甲午戰爭前夕,日本借口保護僑民突然曾兵朝鮮,蓄意挑起中日戰爭。此時慈禧正忙著籌備她的六十大壽,因此傾向於通過議和解決朝鮮問題,而李鴻章為了保全他的北洋水師實力,也反對對日開戰,並主張通過諸列強從中協調解決爭端。

但年少氣盛的新皇帝急於做幾件大事以證明自己的能力。年輕的光緒以及圍繞其身邊的翁同龢等人認為,如果這次向日本讓步,則「我中國從此無安枕之日」,因此要求李鴻章等積極備戰。

中日甲午戰爭

清廷對日宣戰之後,在牙山之戰、平壤之戰、黃海海戰、遼東戰役中接連失守,日本先後控制了朝鮮以及遼東等地,北洋水師全軍覆滅。1895年3月23日,抱持著「宗社為重,邊徼為輕」的原則,李鴻章與日本草簽了《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的失利,讓光緒痛心疾首。恰在此時他看到了康有為的上書,書中詳陳「富國」、「養民」、「教民」、「練兵」等實施變法的細則,引起了光緒的強烈共鳴。

1896年沙俄將侵略勢力深入東三省,1897年德國強佔山東膠州灣,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浪潮。在這樣的危機背景下,慈禧默許了光緒的變法主張,但仍通過三道諭旨牢牢控制了朝中二品以上官員的任免大權。

康有為

眼看著國家一步步淪為列強刀俎下的魚肉,慈禧從根本上是很贊同變法強國的,但底線則是不能動搖祖宗政權的根基。因此她告誡光緒:「凡所施行之新政,但不違祖宗大法,無損滿洲權勢,即不阻止。」

但維新派犯了急功近利的錯誤,日本明治維新前前後後用了三十年左右時間,康有為則說:「吾中國……變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後則蒸蒸日上,富強可駕萬國。」

一心想要快速富國強兵的光緒對康有為深信不疑,並下令將上書反對變法的禮部尚書懷塔布等6人全部革職。撤職懷塔布已經是在挑戰慈禧的權力,而當康有為提出邀請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擔任變法顧問時,則更讓慈禧嚴重懷疑維新派的所作所為。

諷刺慈禧與光緒的漫畫

此後帝後兩派鬥爭日趨白熱化,維新派寄希望通過袁世凱的兵力包圍頤和園控制慈禧,但反被袁世凱出賣。「圍園劫後」計劃敗露後,慈禧當即宣布政變,重新訓政並軟禁光緒皇帝。

此次「圍園劫後」是慈禧與光緒關係的轉折點,這件事讓慈禧對光緒異常寒心,她萬萬沒想到一手帶大的「兒子」竟會對自己下此毒手。

光緒被幽禁在中南海瀛台後,依然堅持不懈地閱讀世界各國的法律書籍,努力尋找富國之路,以期有一天重新執政後能夠繼續他的變法理想。

光緒皇帝的金棺前往清西陵

但慈禧沒有再給光緒任何機會。1908年光緒和慈禧同時卧病,光緒病中寫下日記:「我病得很重,但是我心覺得老佛爺(指慈禧)一定會死在我之前。如果這樣,我要下令斬殺袁世凱和李蓮英。」

李蓮英得知此事後立即報告了慈禧,慈禧恨恨地說:「我不能死在他之前!」果不其然,就在慈禧去世的前一天,光緒離奇駕崩,民間傳言是因砒霜中毒而亡。

(責任編輯:楊波)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

本文系BeijingCom原創稿件

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緒 的精彩文章:

光緒帝是死於砒霜中毒
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倒霉一年,光緒輕信一滿嘴跑火車之人,葬送大清
萬載縣馬步鄉寨下村有塊光緒丙子年設立的「禁賭碑」 (圖)
光緒皇帝的死跟慈禧有關?為什麼和慈禧的死亡僅僅隔了一天?

TAG:光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