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迎九老師談山水寫生:心底山林

馬迎九老師談山水寫生:心底山林

原創內容,轉載請聯繫授權

心底山林

大概是十來年前吧,被夥計所「騙」,拋棄了花鳥畫,稀里糊塗地畫起了山水,痴迷得一有時間就糾集幾個朋友一頭扎進大山裡寫生,無論寒冬酷暑、餐風飲露。最初面對大山一籌莫展,一盒香煙畫一張速寫的情景還歷歷在目,端坐大石靜觀自然的愜意也如在眼前,這些記憶都沉放在心底,足夠我在那個走不動的黃昏慢慢回憶。

初畫山水的時候,面對莽莽大山鋪天蓋地,真的是不知從何處下筆,看到哪裡都覺得重要,結果是顧此失彼手忙腳亂,所以就有了一盒香煙「換」一張速寫的情景了;但畫得多了,也就能慢慢地理解了山勢走向、山石結構,也就能從複雜中看到隱藏的規律,也就摒棄瑣碎而能整體地把握了。但又出現一個致命的問題,就是素描的影響,用的地道國貨毛筆宣紙呈現出的卻是西式的「素描」,這種苦惱一直延續多年,所以對素描至今有難以消除的痛恨。

中國人畫山水與西方人畫風景是不同的概念, 和西方人搬個小馬扎一坐一天不挪窩去描繪的情況不同,比如我們看古代經典的山水畫,會發現作者的身體似乎並不是在一個地方,而彷彿是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忽近忽遠的,這恐怕是我們受過所謂科班訓練的思維難以理解的。沈括說中國山水畫是「蓋以大觀小,如人觀假山耳……」,宗白華也在《美學散步》里說「(中國)畫家的眼睛不是從固定角度集中於一個透視的焦點,而是流動著飄瞥上下四方,一目千里,把握全境的陰陽開闔、高下起伏的節奏……」,這個還真的要我們慢慢體會。

佛家說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畫畫也是如此!筆耕山水十多年,有過熱情萬丈,有過焦慮困惑;有過洋洋自得,也有過心灰意冷,雖因學養有限難成大器,但漸漸地覺得自己離不開大山,離不開山水畫了,但不再為了畫畫而畫畫,也不再期望能靠它成名立萬、名揚青史,它就是個事兒。一點一點描畫,一筆一筆勾皴,慢慢地將自己畫進畫里,這不是個美妙的過程么?

——馬迎九

馬老師寫生作品

馬老師山水創作

馬老師學生寫生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溢美少兒美術 的精彩文章:

TAG:溢美少兒美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