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字太多還是太少?11年歷史的全球版「微博」為什麼突然改變
編者按:已經有11年多歷史的Twitter,正在嘗試一些新的東西。在近日宣布的一項測試中,Tiwtter將讓「一小群人」能夠發布最多可達280個字元的推文,這是140個字元限制的兩倍。這是不是太多了?是不是太遲了?已經使用Twitter超過9年的FastCompany科技版編輯Harry McCracken給出了自己的看法。文章發表在FastCompany,由36氪編譯。
雖然我最近沒有注意到Twitter有這種行動的傾向,但唯一讓人感到意外的是它的時機。140個字元限制太多的說法由來已久,從Twitter出現的時候就已經有人抱怨了。280個字元,是這麼久以來最明顯的升級。
2007年3月,社交媒體「大V」Robert Scoble表示,他願意每月為此支付20美元。四年後,時任Slate雜誌的Farhad Manjoo在一篇文章中也呼籲280個字元。他的提議引發了一場非常廣泛的辯論。
@extraface表示,Twitter每使用一個@,就應該收取一份錢。商業模式!!我每個月要付20美元,才能有280個字。
——Robert Scoble:vr/ar(@scobleizer),2007年3月13日
從去年開始,Twitter開始允許用戶將更多的信息添加到Twitter消息中,因為它沒有將@姓名、照片和投票等元素列入140個字元的計數中,從而保留了140個字元的限制,但把它的限制放開了一些。
為什麼是280個字元,為什麼是現在?
Twitter關於此次測試的博文強調了一個事實,即日語、中文和韓語比其他語言更節省空間,讓Twitter用戶可以在更少的空間里多說一些。(事實上,他們並不是這個280字的新實驗的一部分。)《華盛頓郵報》說,世界上其他任何一種語言都在發推文,這些人會對140字的限制感到不爽,畢竟還可以使用更多的空間。給他們280個字元而不是更大的數字——比如10000——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簡潔。
我之前確認過,在Twitter存在以來,一些語言能夠用較少的字元,比其他語言表達更多的內容的能力並沒有改變。我懷疑Twitter的博文給出的第二種解釋更有意義:「當人們不需要把自己的想法塞到140個字元里,實際上還有一些空閑的時候,我們會看到更多的人在發推文。」
考慮到Twitter一直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要找到更多的用戶,並讓他們發布更多的推文,尤其是在2013年上市之後。無論如何,如果一家更大膽的公司打算做出這種改變,它可能在多年前就已經做出了改變,而不是讓它在這麼長時間裡只是作為一種潛在的可能性。
Twitter的研究表明,用"更高效"的語言發推文的人不太可能達到140字的門檻。
280個字元的結果
我很高興地承認自己有個人偏見。作為一名已經使用Twitter 9年的用戶,我從未感到自己受到140字元格式的限制,但也不會投票支持它。或者更準確的說法是,在這個140個字元的限制中,我發現要把自己的想法磨碎,做一個有用的、甚至是有趣的練習。不過話說回來,我寫作是為了謀生;我對這些限制的看法可能與普通Twitter用戶不同,他們只是想說自己想說的話,而不去關注所涉及的字元的數量。
如果,Twitter把字元數的要求放開給所有的用戶,我確實有很多關於這次變化影響的問題:
它是否會在Twitter的忠實用戶中引發有意義的焦慮?
從歷史上看,最喜歡Twitter的人對它的變化也最不感興趣。就在去年,有傳言稱Twitter可能會開始使用演算法來處理推文的順序,導致了#RIPTwitter的崩潰。(當然,Twitter確實引入了這樣的演算法,我並沒有看到很多抱怨;280個字元的前景可能也會比現實更可怕。)
它會給Twitter帶來多大的改變?在Twitter向所有人發布這一變動之前,我不確定我們是否會知道280個字元的推文是否會是140個字元的兩倍,或者會變得更少了。該服務的可伸縮性(如果是這樣),是其最大的資產之一,它與格式的強制性簡潔直接相關。
它能幫助治癒Twitter的弊病嗎?
從理論上來說,多留出一點空間來表達自己,可能會讓我們加深理解,減少爆發衝突的幾率。話又說回來,如果「巨怪」、「騷擾者」和「機器人」能夠使用更長的推文,他們只會用它們來造成更大的破壞。
我的大腦會重新訓練自己以利用額外的(Twitter上的)角色嗎?
多年的練習讓我的潛意識能夠在不嘗試的情況下用140個字元精確地表達自己。即使在Instagram取消了所有圖片都是方形的要求之後,我仍然本能地堅持使用這種格式。或許類似的事情也會發生在Twitter上。
Twitter對其中的一些問題應該有自己的研究,並且正在利用這個測試來更好地理解所有的影響。儘管我從來沒有想過要發布更長的推文,但我還是願意試一試。我希望Twitter在正式向所有人正式推出這一服務之前,不會花太長時間。
(36氪編譯組出品,未經允許嚴禁轉載。編輯:郝鵬程)


※《王者榮耀》賺不夠,又或代理「吃雞」,騰訊遊戲這是要上天?
※從《白夜追兇》說起,高分劇頻出爆款,國產「罪案劇」春天來了?
※誰是亞洲科技公司背後最大金主?矽谷、中國這回都不是第一!
※人工智慧打分,選出AI領域10大天使投資人,第一名來自中國!
※普及18:9屏幕和雙攝,聯發科新品來襲,或成百元全面屏手機標配
TAG:氪星情報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