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何鑒賞紅山文化玉器?

如何鑒賞紅山文化玉器?

紅山文化玉器

紅山文化是我國的新石器時代,考古當中的一個文化時期,在紅山文化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它所出土的玉器。這類玉器存世量較多而又較常見的有玉鴞、玉璧、獸形玦(玉豬龍)、龍形玦(C形龍)等。

材質

紅山文化玉器使用的材質較多的是遼寧岫岩縣細玉溝透閃石類的玉材,材料質地細密,硬度較高,色澤均勻。玉的顏色有蒼綠、青綠、青黃、黃色,也有玲瓏剔透的碧玉和純白色玉。

辨別玉材的時代可靠性,是鑒別古玉的重要一環。玉質的基本顏色也發生變化,一方面是色素離子對玉器所處環境條件產生不同反應;另一方面內在因素在外部條件下促成變化,基本顏色的變化也是年代的特徵。

造型

造型有時代性。紅山文化玉器的造型深厚、凝重,既概括洗鍊,重點部位突出,又有不同於一般特徵的神韻。如紅山玉器的動物造型,既生動,又拙樸、豪放。現實仿製的紅山動物玉器,只能做到形似,總體上拘謹、呆板、無生氣,難以捕捉到原器物固有的神韻,很難模仿到那個時代的特徵。

紋飾

紋飾是一個時代思想觀念、審美意識和信仰的產物。如能掌握各個時代的紋飾特點,便能比較準確地認定其年代。紅山玉器表面多光素無紋,除玉龍額部或顎底有斜方形網紋和表現獸頭眼部、牙齒的細陰線紋外,一個常見特點是壓地線浮雕、凸弦紋、淺浮雕或稱打窪,即在平面玉佩或圓雕玉器上磨出平整勻稱的凹槽形紋飾,也稱瓦溝紋。有些壓地淺浮雕若隱若現,眼視不甚清晰,手摸感覺明顯,凸弦紋在多數紅山玉器都會見到。

器物雕琢工藝,是工藝技巧及藝術表現力等等因素的總和,最能反映時代特徵。

紅山玉器的工藝,主要是各部位的過渡自然,表面光澤細膩,少有磨痕,除個別小型佩件大多無玻璃光。不論動物或器物,一般都有穿孔,多系對鑽而成,也有從一面鑽進的馬蹄形孔,孔壁呈粗螺旋狀,有的孔中部交接處出現錯位稜台,也有的是對面蹭磨而成光澤無螺旋紋的孔,交接的薄層上鑽一小孔。扁平器物在工藝上多兩面加工,內外邊緣成刃狀,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包漿

包漿是鑒別紅山玉器真偽非常重要的一點,初學者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玉器的熟潤程度,但是兩者卻有著本質的區別。紅山玉器的包漿,就是這件紅山文化玉器幾千年的埋藏過程中經受了一個緩慢的酸鹼腐蝕、緩慢的氧化、鈣化過程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的表象。

沁色

紅山文化玉器沁由心生,如行雲流水,不呆板、不做作、不拘一格,與仿製品的最大區別就是一生一死。仿製品的「沁色」多為料子皮色或人工做色,多成團出現、呆板做作、死氣沉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收了Sola 的精彩文章:

南京「全城接力」致敬文化先賢 十大文學地標喚醒城市記憶
坦克、衛星、轟炸機,都成了他《新山海經》中的怪獸
iphone8這麼酷,那蘋果高管的家都長什麼樣?
日本建築大師板茂的室內設計竟然長這樣?

TAG:收了Sol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