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Tim·Walker 最會講故事的造夢師

Tim·Walker 最會講故事的造夢師

不照平凡的照片,不寫普通的故事,

希望我們遇見的你,也恰好是特別的人。

# Noise Pick #

在紐約故事之外,新板塊里會定期推送一些值得分享的好東西,可能是一次展覽,一部電影,一位藝術大師,或者任何我們從生活里精挑細選出來的寶貝。

希望能多一點被你喜歡。

我創作的靈感,從來都不是因為時尚或者什麼大牌。

說這話的人,是現在全世界時尚圈裡最當紅的攝影師之一。他是《Vogue》英國版、義大利版和美國版的首席合作攝影師,也是當今時尚攝影界炙手可熱的明星攝影師,更是師從Richard · Avedon (一個能定義美國審美的攝影師),在25歲就一舉成名的新勢力攝影師。

他是Tim Walker

上篇推送(一本花錢買不到的年曆長什麼樣?)里我們提到他為2018年的倍耐力年曆掌鏡,拍攝花絮都已經讓人不由驚嘆道具場景的複雜夢幻,但這對於有著「造夢師」稱號的Tim Walker來說,真的也就是個家常便飯。

1970年,Walker在英格蘭出生。從小在海邊長大,父母熱衷於改造老房子,他也就樂得在「建築工地」上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十幾歲的時候Walker開始接觸傻瓜相機,並得以有機會在康泰納仕(對,就是出版《紐約客》、《名利場》、《誘惑》、《時尚》、《GQ》的那個大集團)的圖書館實習,對攝影的愛好也就愈發濃郁起來。

後來Walker從埃克塞特藝術學院攝影系畢業,去往倫敦為Martin Thompson做攝影助理。一個偶然的機會Walker跟隨Thompson前往紐約拍攝廣告,就是這一次紐約之行,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

「Irving Penn、Richard Avedon、Bruce Weber,這些攝影巨匠都在紐約。我去見了Arthur Elgort,他拿出一支大麻煙和我分著抽,我們就在工作室的小塔樓上坐著,然後我就抽High了。」

紐約把Walker迷得神魂顛倒,與此同時,也給了他必須留在紐約的理由——Elgort與Avedon同時對Walker拋出了橄欖枝。猶豫不決的Walker最終決定擔任Avedon的第四任助理,這份被他形容為「就像入伍參軍一樣,殘酷無比」的攝影助理工作,也對日後Walker的拍攝風格產生了他自己都想像不到的巨大影響。

「模特們換好了黑色迷你裙套裝,腿顯得很長很長。然後Avedon會說,『好了,現在想像你們是兩隻停在樹枝上的烏鴉,要爭奪樹下那條蟲子。』她們馬上就變成了兩隻小黑鳥兒。」

(照片為Avedon為范思哲拍攝的廣告)

這是後來Walker描述Avedon拍攝Versace范思哲廣告大片時的場景,這種天馬行空般的想像力,也從此貫穿了Walker的拍攝理念

一年後,因為父親離世回到英國的Walker被當時英國版《Vogue》的時裝編輯Lucinda Chambers一眼看中,受邀拍攝了一組《Land Girl》並從此拿下了多個國家《Vogue》的長期合作。

年輕的Walker一下成名,卻沒有在早早到來的成就感里停滯不前。對於時尚大片,他心裡早有自己的理解:

「那些直接從走秀造型上扒下來的、大家已經在模特身上看過的東西,還有必要在雜誌里再看一次嗎?時裝雜誌是要將時裝『造型』成一個故事、一個夢境。」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Walker憑藉自己天馬行空的拍攝創意逐漸自成一派,成為了時尚界最厲害的「造夢師」。

看Walker的照片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像是突然闖入了影院的放映廳,正好趕上一部電影的最高潮部分,一下子就讓你挪不開眼睛。還沒待你及好好品味每個細節,就已經不知不覺地看完了所謂最前沿的時尚。

多放點圖你們感受一下~

儘管在大多數人眼裡Walker的作品更像是一場盛大的藝術表演,他則是背後那個功成名就的藝術家,但在接受採訪時,Walker卻說:

「不管大多數人怎麼想,我認為藝術並不是在被捕捉的一瞬間成就的,我不會說自己是藝術家,我只不過是個拿著相機拍照的攝影師而已。

而一名優秀的攝影師所具備的能力,就是能夠用最簡單的照片講最深刻的故事

白色漸變背景,一張白色桌子,所有人坐在桌前的半身像是Walker拍攝肖像的標誌。而在這所有肖像里不得不提的,就是他為Alexander · McQueen拍攝的這張。

曾經在為McQueen拍攝之前,Walker與造型師對照片早就有所打算:骷髏頭骨在最上,McQueen的臉在中間,下巴底下則是X形的交叉腿骨(常常畫在骷髏頭下一起出現),這樣組成一個「三明治」。

然而拍攝時,McQueen卻並不願意這樣做:「我不喜歡這個,但我喜歡這個頭骨,和煙。」他把交叉的骨頭扔到一邊,留下頭骨,然後給自己和桌上的骷髏頭各點了一根煙。

這張照片拍完的兩周後,McQueen自殺身亡,從此這張照片不僅成為經典,也第一次讓Walker牢記:永遠不要告訴你的拍攝對象去擺什麼姿勢,做什麼表情,否則這張照片將毫無意義

Walker把肖像的拍攝和時尚夢幻的大片分得很開,只用一張照片詮釋一個人這件事,對他而言並不比創作一組精彩的廣告來得容易。

拍攝前花大量的實踐了解拍攝對象,拍攝時Walker則會反覆告訴拍攝對象,「這是你的舞台」,並期待用相機捕捉下他們在自己的舞台上大放異彩的真實表現。這個雙方一起尋找精準自我的過程往往漫長又艱難,但一旦成功,就沒有絲毫偏差地表達了一生

最後,用Walker的一段話作為結語,也希望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間密室,也許不好到達,卻總能被熱愛和想像力指引——

「我希望想到攝影時就像是找尋一間密室,一間在古老的高塔上的密室。如果我的初衷不變,頭腦清醒,我就能再次找到它。這一路我可能會遇見很多通往它或者通往別處的門,也許鎖著,也許能開,但我總能再次到達那裡。」

微博 關注噪點Noistudio

噪點NOISTUDIO

微博:噪點Noistudi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噪點Noistudio 的精彩文章:

一劑遲到的預防針+醒酒藥

TAG:噪點Noistud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