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位中國人讓西方很是頭疼,咱一領域與美縮短几十年甚至超越美!

這位中國人讓西方很是頭疼,咱一領域與美縮短几十年甚至超越美!

我國航天界泰斗級人物任新民,是中國航天事業五十年最高榮譽獎獲得者,從事導彈與航天型號研製工作,在液體發動機和型號總體技術上貢獻卓著。曾作為運載火箭的技術負責人領導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曾擔任試驗衛星通信、實用衛星通信、風雲一號氣象衛星、發射外國衛星等六項大型航天工程的總設計師,主持研製和發射工作。中國發展航天事業的宗旨是:探索外太空,擴展對地球和宇宙的認識;和平利用外太空,促進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造福全人類;滿足經濟建設、科技發展、國家安全和社會進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維護國家權益,增強綜合國力。中國發展航天事業貫徹國家科技事業發展的指導方針,即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

中國先後發射三種探空火箭:單級液體火箭,有效載荷重10公斤,飛行高度70公里;兩級探空火箭,第一級是固體火箭,第二級是液體火箭,直徑460毫米,有效載荷重60~150公斤,飛行高度60~200公里;兩級固體火箭,總重量330公斤,有效載荷重30公斤,飛行高度70公里(見「和平」號探空火箭、T-7探空火箭)。中國充分利用彈道導彈的研究成果和技術基礎,成功地研製與使用了4種運載火箭:「長征」1號三級火箭,第一、二級採用液體火箭發動機,第三級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可將約300公斤的人造衛星送入近地軌道;「風暴」1 號兩級液體火箭,可將約1200公斤的人造衛星送入近地軌道;「長征」2號兩級液體火箭,可將約2000公斤的人造衛星送入近地軌道;「長征」3 號三級液體火箭,用於發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或近地軌道的大型航天器(見「長征」號運載火箭)。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中國的第一枚導彈成功研發,中國第一顆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被送入太空,在83歲高齡的他還擔任著「風雲一號」的總工程師,大到現在的神州飛行號升空,幾乎每一個里程碑都能看到任新民的名字在功勛譜上,任新民(1915年12月05日-2017年2月12日),男,祖籍盛康鎮任家灣,出生於安徽省寧國市,航天技術與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專家,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重要開拓者之一。1940年畢業於重慶軍政部兵工學校大學部。1945年獲美國密執安大學研究院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1985年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IAA)院士[3] 。領導和參加了第一個自行設計的液體中近程彈道式地地導彈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研製,曾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2項、求是基金傑出科學家獎、中國載人航天工作突出貢獻者功勛獎章、「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等。

任新民是中國航天事業五十年最高榮譽獎獲得者,從事導彈與航天型號研製工作,在液體發動機和型號總體技術上貢獻卓著。曾作為運載火箭的技術負責人領導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曾擔任試驗衛星通信、實用衛星通信、風雲一號氣象衛星、發射外國衛星等六項大型航天工程的總設計師,主持研製和發射工作。是兩彈一星元勛之一、「中國航天四老」之一。在當年中近程導彈的自行設計工作中,他擔任這一型號的副總設計師,主管發動機研製工作。自行研製遠比仿製困難得多,他夜以繼日地工作著,挫折和困難接踵而至。然而,對於這樣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他對於自己的評價卻是十分的低調,自稱「自己一輩子就幹了一件事情,研製了幾枚火箭,放了幾顆衛星而已",這是我國偉大的科學家的愛國情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只是一個平凡的故事 的精彩文章:

日媒指責我們沒有公開航母建造進程信息,官方稱無需理會無聊之舉
伊拉克購買我軍防空導為我軍一雪前恥,這國如今尷尬向我們求購!
波音空客已稱霸世界太久,我們自主建造改裝大型客機能否打破困境
我軍貢獻力量給巴鐵巨炮打擊印軍部隊,巴鐵迎來久違的優勢!
英媒曝我軍最完美戰艦搭配,並不是導彈驅逐艦!但是卻強的沒得說

TAG:這只是一個平凡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