樛木 詩經
樛木
詩經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註解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樛(jiū):下曲而高的樹。葛(gé)藟(lěi):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紅色,莖可做繩,纖維可織葛布。藟似葛,野葡萄之類。累:攀緣,纏繞。此處又作纍。只:語氣助詞。君子:此處指結婚的新郎。福履:福祿,幸福。后妃能逮下而無嫉妒之心,故眾妾樂其德而稱願之曰:南有樛木,則葛藟累之矣,樂只君子,則福履綏之矣。綏:安定,安撫人心的意思。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荒:覆蓋。將:扶助;或釋為「大」。朱熹:《詩經集注》將,猶扶助也。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縈(yíng 營):迴旋纏繞。《康熙字典》:玉篇縈,旋也。廣韻 繞也。成:就;到來。
譯文
南方地區有很多生長茂盛的樹木,這些樹木中有下垂的樹枝,葛藟爬上這根樹枝,並在這根樹枝上快樂的生長蔓延。一位快樂的君子,他能夠用善心或善行去安撫人或使人安定。
南方地區有很多生長茂盛的樹木,這些樹木中有下垂的樹枝,葛藟爬上這根樹枝,在這根樹枝上快樂的生長蔓延,並且這根樛木都被葛藟覆蓋了。一位快樂的君子,能夠用善心或善行去扶助他人。
南方地區有很多生長茂盛的樹木,這些樹木中有下垂的樹枝,好幾根葛藟爬上這根樹枝,纏繞在這根樹枝上快樂的生長蔓延。一位快樂的君子,能夠用善心或善行去成就他人。
賞析
《詩經》中的「興」語往往兼有「比」義,《樛木》就是如此。「興」者起也,「先詠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朱熹《詩集傳》)。從這一解說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二句,乃是首章所詠之本體;「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二句,則是引起所詠之詞的「興」體。後二章每章只改動二字,大體意思與首章相近,運用的是「國風」常用的「疊章」形式。以反覆詠唱逐層推進,在迴環往複中造成濃濃的感情。故從「興」之引起的「所詠之詞」看,這乃是一首為「君子」祝「福」的歌,當無可疑。
所以透過詩經比興的手法,從中可以還原在三千多年前一場婚禮宴席上:秋日的黃昏賓客畢集,轆轆的車音自遠而近。性急的孩童早從村口奔來,嚷叫著:「接新娘的車子到啦!」歡樂的鼓吹由此壓過喜悅的喧聲齊鳴。當幸福的「君子」攙扶新娘下車的時候,迎接他們的,便是青年男女們一遍又一遍的熱烈歌唱:「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於是,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荒之、縈之)」來比擬、形容新郎新娘的喜悅和美滿以及當時的情景,是十分貼切的,也體現了《詩經》表達感情克制而平和的優雅。數次的疊唱將在眾賓客心間的祝福之情宣洩的興奮和濃烈,而《樛木》,正以如此興奮和濃烈的激情,表現了我們民族淳樸、古老的婚禮祝福習俗。
其他方面的鑒賞
有的學者認為這首詩講了一位君子在沒有嫉妒心之後的所作所為,也就是看到別人有優點的時候,真心的為別人高興,看到別人有困難或不足的時候,無私的給予幫助和補充,"君子成人之美"。


※中國人必讀的17本書,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結晶
※原來人老了,才要富養
※《韓非子》經典30則,洞悉世事,看穿人性!
※相思詩詞100句,人間最美情話
※妻子的99種叫法,厲害了我的漢語!
TAG:說文解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