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阡陌,你們一直未曾走遠
GIF/31K
華新自2005年成立至今,已度過了十二個春秋冬夏,同時這也是在華新在廈門校區迎來的第二個生日。華新一步步發展到今天,離不開一代代華新人的共同努力,他們將新聞的榮光與夢想代代相傳。在華新十二周年之際,他們紛紛送上最真摯的祝福,共同為華新慶生。
創社篇
GIF/33K
憶往昔,自有風雨促滄桑;看今朝,更續輝煌譽榮耀。當初華新的創一代們用一個小小的火種在華園撒下星星之火,十二年後的今天在華大已有燎原之勢,越來越多的華大人加入到新聞工作中。幾經波折創辦華僑大學校長見面會,如今這一活動已成學生與校領導間交流互動的重要平台。
華新社的學弟學妹們:
你們好,感謝你們一代又一代的後來人繼續發展運營著華新。我是華新的創一代,而你們大家是守業甚至繼續開業的新一代,很高興如今的華新社在你們手上依然穩健發展。
遙想2005年的今天,華僑大學新聞社成立了!作為最初這個社團的創始成員之一,我們親歷了生它,養它,育它,為它打下一片江山,然後交給後來人的每一步。一晃十二年過去,好像我們真的老了……那就聽老人家絮叨絮叨過去吧。
迷茫中的不安
想那會2004年,我們也芳華如現在的學弟學妹們,迷迷糊糊的進了學校,竟然成為了文學院旗下廣播電視新聞學的第二屆學生,當然,經過後來的發展,廣電專業擴大,逐漸發展成了現在的新傳學院。當年的我們可以說是最初一代的試驗品吧,老師們也是摸索著教學,我們有時候也會迷茫,我們的未來怎麼辦?有意思的是我們班的同學似乎這種不甘平凡的人比較多,總想折騰點什麼,於是乎我們04廣電2班也總成為學院里的一道風景,活力無限。
命中注定要懷它
05年的一天,大約是在10號左右,咱們學院的前任教師韓愈(也是我的代班主任)跟我們幾個學生在二食堂吃飯的時候聊著聊著,突然間我們萌生了立足我們廣電專業創立一個社團的想法,那時候的熱血莫名就沸騰了,覺得可行。剛從國外回來進華大不久的韓愈(現在我們在北京的都喊她老韓,韓老大)給我們帶來了一個火種,這種感覺或許跟當年我們的五四青年看到德賽先生,跟我們黨遇到馬列主義的感覺是一樣的,於是在接下來的一周里,我們開始私下拉擾感覺可以一起革命的夥伴。我們分頭行動,有跑院領導尋支持的,有跑校機關了解成立手續的,有繼續傳播思想拉人頭的,學院的樓梯那一陣我們的腳步聲不斷,進展的碰頭會地點多數在二餐廳。
生了 生了
終於9月29日在洪祖杭二樓的一間教室里,我們召開了華新社成立大會。印象里,當時有不少老師是歪著腦袋想看我們到底在搞啥,能搞成啥樣的,哈哈,不知道師長們現在還好嗎,挺懷念他們的。成立那天,我記得韓愈,黃志浩,你們口中也是我們口中的索阿姨索燕華老師,許綠翎老師,王建設院長都來支持了。那天的蛋糕抹的挺歡,拿著相機咔嚓了幾張照片,這娃就算生了。那天晚上我們破費去市裡唱了一夜歌,姜玉同學露了一手韓語歌,技驚四座,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延邊人民是懂韓語的。天亮前夕我們回的校,十多個人都沒回宿舍,就這麼在嘉庚廣場樓梯上坐的坐,躺的躺,等待日出。
楊學長和華新早期的成員以及華新的母親韓愈老師
搞事情我們是認真的
也許因為它誕生在國慶前,天生就該不平凡。很快我們就開始搞事情了,估計那會老師們也挺頭疼的。我們要場地,沒有。於是我們像外來生物一樣入侵了當時的教學機房,旗幟往那一放,單方面宣布了對該機房的主權,那時候主管機房的朱志軍老師也是一聲嘆息拿我們沒轍吧,也就默默地接受了現實。立了山頭,怎樣一炮打響呢?於是我們幾個男生又開始琢磨,忘了是誰提的搞個發布會,估計那會也是受咱們學校宿舍可以看電視的啟示,經常看鳳凰台,央視新聞頻道,於是冒出來這個想法,然後就想要搞就搞大的,做別的社團沒搞過也不可能搞的,然後就很快達成一致認為「擒賊先擒王」,把吳承業校長拿下(當然他不是賊,他是好校長),於是有了全國首創的「校長新聞發布會」,其實就是與學生平等對話問政的見面會。為了這一炮,那會費盡了心血。大抗跑學院尋求老師院長幫助說服校長,我跟東坡去跑贊助找錢。其它人聯繫其它社團聯動。社團太新,人家根本不跟你談,像那時候經常贊助其它社團的一些商家根本就不理我們。學院那邊也是困難重重,幾經波折。終於我們跟相關領導達成了妥協下的一致,我們需要擬定詳細流程,提前收集提問提交領導審核及準備。當然至今為止我還不知道校長是誰最後用了什麼方法敲定的,Anyway,他答應來了!
華園大道上,各大食堂里,以我們班大毛、一捷、謝津津、楊璐宇等同學組成的問卷小組開始忙碌,幾千份調查,同學們提出最關心的問題,同時由於我們確實沒拉到贊助,最後決定從我們的班費里拿出一部分錢來做橫幅,列印海報,預熱報名現場。
再戰校運
第一炮打響後,似乎一切又回歸了平靜,都是一些不痛不癢的消息發布。而那段時間我也回歸了學生會的主要工作,組織推優什麼的。不過每年的校運會來了,這也是個校級大事了。於是華新成立了報導小組,可是那個時候我們沒有平台出口啊。人家新地報,華大報好歹有個報紙。我們就機房幾台電腦,非編都還沒學清楚,工具都不會用,攝像機也沒幾個會拍的,想來也是尷尬,於是我貢獻了數碼相機給他們,自己一邊組織學院的啦啦隊,一邊抓拍一些照片。
比賽第一天過去了,我沒顧上華新的夥伴們,也沒聽到什麼聲響,當然那時候網路也沒現在這麼發達方便,那還是個諾基亞很牛掰的年代。可是做學生幹部就會關心一個問題,我們學院拿多少分了,幾個名次,於是我總往統計處跑。第二天上午再次跑的時候,突然想,會不會那些在宿舍里的同學其實只是懶得來現場,其實他們也關心各自學院的成績呢?本著搞事情的心態,我抄下了最新成績數據,跑到了機房,開了一台電腦,看到幾個華新成員在編片子,其實當時也不知他們往哪裡發,好像沒平台啊。有些人在絞盡腦汁寫圖文報導,發在桑梓網。我決定效仿奧運會做個獎牌榜發布。當時技術有限,用自學的僅僅會摳圖,編文字的ps初級入門技術,硬是p出了一個各個學院的獎牌榜排行圖,發到了桑梓上,然後又趕回賽場組織啦啦隊敲鼓吶喊。
中午休息的時候,上網看了一眼,居然炸了,有三千多流覽量,新聞人的使命感一下就激發了。於是下午開賽前又更新了一次排行榜。那時候技術真是挫的不要不要的,每更新一次都要p一次,然後生成圖片,再上傳發布。後來排行榜單帖流覽量都衝到了五千多,一時間也算成了熱搜。不知道還找不找得到這些帖子,估計如今看那些圖自己也會覺得羞羞的吧,當時確實覺得很牛了,老子會ps誒!
希楊學長在校期間合影
最後一席話
老人家回憶起來總是沒完沒了的,還是說點乾貨給學弟學妹們吧,同樣適用非社成員。
1、不要鄙視技術,拍攝也好,編輯也好,用心學,多看,多模仿,它們會成為你日後入果入這一行最直接有效的敲門磚。
2、不要受新聞局限,你畢業後不一定是從事新聞釆寫報導。用新聞的嚴謹態度以及方法運用到任何工作中都有用。
3、多實習,多實踐,勤快,反應靈敏很重要。
4、我是一個跑偏了的學長,從畢業到現在都還堅持自己喜歡的電視內容製作,綜藝娛樂,真人秀,廣告片,電影都涉足了,希望有一天有機會跟你們在這些領域見面。
最後祝福華新十二年生日快樂!也祝福學弟學妹們們學業有成,前程遠大!
祝福篇
看完學長的寄語再來看看其他學長學姐和老師們對華新的祝福吧
GIF/49K
祝願華僑大學新聞社能成為廈門地區新聞界最有影響力的學生社團。
——指導老師馬正愷
華新應該是我大學裡最難忘的一段經歷了,在這裡我收穫了友情和成長。當年借職務之便,努力給同社一位女生做輔導,帶她拍片,教她後期,現在她已經是我五年長跑的女朋友啦。我相信我們會有好的結果,華新也一樣。為了新聞的榮光與夢想~
——08級流火
初來華新的時候,用的是小DV和小攝像機,專業是漢語言文學,對著電腦一臉懵逼;
離開華新的時候,用的是專用攝像機和單反,專業是廣播電視新聞學,扛著設備跑來跑去。
四年時光,一生奠基,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不負初心,方得始終
—— 12級遲語洋
大學算是最好的年紀,在華新,度過了最好的大學。這麼說來,我也算是在最好的年紀里遇見了最好的你們???(什麼鬼…抱緊猝不及防開始肉麻的自己瑟瑟發抖)
總之那些開會要飯拍攝剪片火鍋燒烤露營通宵不斷日子不會忘的呀,都是大學裡最重要的回憶了。畢業一年多,後來找的工作加入的團隊竟或多或少會比對和尋找當時我們一起做事時的感覺,現在的生活里沒事一起在群里插科個打個諢,就覺得自己還是大學裡的自己,我們也都還是大學裡的我們。
一如既往希望「華新」這個地方越來越好,泉州也好,廈門也好,不管他在哪個地方;希望越來越多學弟學妹在這個地方開心的做事、交到非常好的朋友、度過美好的大學;希望每個從這個地方畢業的我們永遠都能是當時少年的模樣啊~
——12級李雁
本來編輯一大段,又給刪掉了,因為太矯情了!千言萬語,我的大學四年都有華新,未來還一直有。深愛過,繼續深愛著。未來的路還很長,充滿未知,也許坎坷,但願不忘初心,繼續為了新聞的榮光與夢想而奮鬥!
——13級龔雪熔
也何曾想過可以縱情使用攝像機,瀟洒把握話筒,精心撰寫推文。華新就很像一個最細心耐心熱情的領路人帶著我們這些小白一直走下去。 未來的路有多長我不太知道,但是廈華新的路就是從我們這裡搭開的,往前的,不回頭的。 在我帶了華新的一年內,上山踢過腳也入海救過命。我們遇過棘手的問題和燙手的山芋,也把新聞的榮光舉過頭頂。 感謝007們一起邁出的堅定的第一年,感謝泉廈精英們的無限支持,我懂的你也懂的。 還會時常會餘光略過那些熟悉的名字和群組,嬉笑怒罵、榮譽與共也會浮現在眼前,真慶幸在大學遇見了無比優秀的華大新聞社。
千言萬語,只有一句,華新生日快樂 ,不管你是一歲還是十二歲,都很愛你。
——14級王錦磊
用一晚上回想在華新的日子
卻發現
它填滿整個大學時光
一晚的時間不夠
和你說幾句話吧
0929會記得很久
A102的日子會存在很久
那些日子
有哭有笑
有黑照
有表情包
一起走過那些時光的你們會藏很久。
——14級江金虹
當初稀里糊塗的就和其他小夥伴成了廈門校區的臨時負責人,也沒有想太多就這麼接了一個自己不曾接觸過的東西,第一年雖然沒有做太多的事情,但也帶出了一批願意留下的人,祝華新能夠發展的越來越好!
——15級良金
To 華新
初來乍到,人地生疏,在此相遇
輾轉兩地,奔波忙碌,在此相知
我們會於華園,知在華新
十二周年,但望華新漸行漸遠。
——15級吳梓珊
華新十二周年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感謝所有為華新努力過,工作過的人,你們的汗水才讓華新這顆「金石」依然堅挺。喜怒哀樂,只有品嘗過的人方知道其中的滋味,祝福華新,也祝福華新的每一個可以前程似錦!
——15級王金宇
一朝加入華新門
一生都為新聞人
他們有的已經畢業多年,有的剛把華新交到我們手裡,但無論
華新十二歲二十二歲,時光阡陌
他們都從未走遠。


TAG:睛彩華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