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育是個問題,孩子的教育更是個問題,如何讓孩子更好的接受教育

教育是個問題,孩子的教育更是個問題,如何讓孩子更好的接受教育

受事業發展、經濟原因、環境健康等因素的影響,優生優育成為普遍行為,也就是說:現在的人生得晚、生得少。

物以稀為貴,所以我們總是給孩子最好的,並給他創造一個自以為良好的環境。迫切想幫助他們,提高競爭力,以便更好地應對當今社會壓力。

我們要離開家去工作,城市越大,上班通勤時間越長,所以並沒有太多的時間來照顧和觀察孩子的日常行為。

而如今,教育培訓機構的層出不窮,宣傳到位,讓我們對教育機構指導和管理孩子能力充滿信心,似乎解決了我們照顧孩子不足的擔憂。

我們竟然天真地認為我們可以繞開數萬年的人類進化歷程及常識,把知識強行灌輸給還沒有做好準備的孩子,在此過程中,常常會令幼小的孩子及他們周圍的環境過早成人化。

孩子過早成人化,幼兒時期的發展特徵被暫時或永久的潛藏了

《鐵鏈與大象》的故事聯繫起來,這句話容易理解了。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細細的鏈子,為何栓得住一頭千斤重力氣驚人的大象?因為在大象還是小象的時候,用力去掙脫鐵鏈的束縛,卻又怎麼都掙脫不掉,小象經過多次努力後,就習慣被綁住,即使後來長成大象,在其記憶里,鐵鏈仍是牢不可破的,思維定勢讓自己失去和命運抗爭的勇氣和鬥志了。

如何發揮幼兒的潛能,如何構建一個可以幫助孩子應對不確定的和可變的環境?埃里卡·克里斯塔基斯的《給孩子最好的成長力》一書中給出了你所不知的建議。

孩子自身潛力是無限的

所謂學習,你所認為必須來自孩子自身以外的地方。然而,每個幼兒的大腦中都存在學習的基礎,敏銳的觀察力、自由馳騁的思想,孩子天生可以在幾乎任何地點和任何事情中學習,潛力無限。

著名的兒童科學實驗之一「棉花糖」測試明確表明,某些特定環境或以前的經歷或多或少會讓孩子表現得更衝動。在實驗中,只要多等幾分鐘,便能得到雙倍的棉花糖,在缺乏足夠資源且大人總是不滿足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相比耐心等待還不如從同伴手中搶,因為有時候,拿到手才是硬道理。但換一種環境,自控能力還是可以培養出來的。正因為如此,社會學習才會具有如此令人難以置信的作用力。通過各種處於動態中的人際關係,幼兒能夠不斷調整自己去適就新的環境。

不評判地觀察給予孩子愛

你以為對孩子所做的全面肯定和鼓勵,是一種好的方式?當看到孩子畫的畫時,「多漂亮的房子,畫得真好!「這樣的話並沒有什麼幫助,因為孩子畫的東西可能並不是一座房子,這會讓孩子覺得很受傷。即便是一座房子,這麼說也會堵住進一步探討的可能性:你已經給畫的內容貼上了標籤,並已經表明你喜歡它。那還有什麼可進一步交流的?

更好的做法是先在旁邊靜靜的觀察他們,等孩子注意到你時,再問一些開放性的問題,「跟我講講你的畫吧「,這麼說不會設定終點,邀請孩子做出反應,在孩子講述的過程中,就可以知道孩子發展到什麼程度,知道他需要什麼。

把孩子的學習與生活、自身聯繫起來,重點是突出實用價值

你以為孩子學習超前就會有優勢,在4歲的時候,就開始為5歲做準備。技術每天都在變,而孩子的發展規律卻是不變的。當前盛行的膚淺學習會不可避免地導致我們不斷向孩子灌輸生硬的已知事實,但孩子與生俱來的好奇心發展潛力絕不要局限於我們這些貧乏的目標。

想像一個火星人來到地球,他讓你教他如何更好的生活,你覺得他可能需要知道該怎樣開車。於是,你花上一周的時間來教火星人如何開車,並關於開車的所有知識和技能:起步、換檔、變道、停車、入庫、使用手剎、更換輪胎等。一個星期過去了,你高興地告訴火星人可以出去了,我已經教會你如何開車了。然後,火星人走進奇幻的太空飛船,繼而消失。關於開車,火星人學到了什麼?學到了任何有價值的東西嗎?

如果不把學習技能放到一定的聯繫中去學習,那麼孩子們將無法把它們用到實際的場景中。當我們把教學目標定義得像火星人學開車那樣狹隘時,我們的教學很容易獲得好的評分,那個火星人學會了開車。但這又有什麼意義?4歲首要目標是享受做一個4歲兒童的過程,其次才是為5歲做準備。

這裡討論的是教育孩子,但我看到更多的內容是一種自我教育。在培養好下一代的同時,把自己扶正來,充滿愛、體驗樂趣、聯繫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康育兒 的精彩文章:

TAG:小康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