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陰邪見!輪迴主體是什麼?
中陰(中有)是源於部派佛教:說一切有部的思想與說辭。而後被後期佛教傳承所接受以及把這種學說發揚光大。
註:南傳上座部與部份中觀派不承認存在中有!漢傳佛教,主要承襲了說一切有部與經量部的中有學說。中有觀念從印度北傳至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喇嘛教)中,則是由印度教傳入蓮花生和那洛巴傳承的密教中陰瑜伽,《中有聞教解脫》將中陰分為六者(此生中陰、睡夢中陰、禪定中陰、臨終中陰、法性中陰以及投生中陰)。藏傳佛教中有關中陰的說法,自成一派,不同於漢傳佛教。
分別說部中如化地部主張定無中有,赤銅鍱部的論書中,在上一期生命中,舊有分心的最後階段,稱為死心,一直持續到生命最後一刻,接著就進入下一期生命,形成第一個有分心,又稱結生心。在死心與結生心之間,是沒有間隔的,因此他們不認為存在一種可以投生輪迴的中陰身。
繼承了赤銅鍱部的見解,南傳佛教不承認有中陰身,斯里蘭卡和緬甸諸論師依據阿毗達磨及所傳承的三藏注釋主張:在這一世的死亡心與下一世的結生心之間,沒有任何心識剎那或「中陰身」這類的狀態存在。
瑜伽行唯識學派認為,投生下一世的本體,是含藏萬有的阿賴耶識,而不是中陰。
以清辨與月稱為代表的中觀派,認為生死是連續不停的,不能說自我離於五陰而存在,因此中陰身只是一種假名,是因為眾生的虛妄見識而產生的錯誤見解。
雖然許多論師各持有不同的中陰解義,但不外乎是圍繞著有情命根敗壞、四大分解後(前有),在還沒有結生之前(後有)存有著的中間階段或過渡期(中有),簡單來說就是有情死亡與再生之間有個間隔。
認為存在中有的這些部派的論師,認為有情在死後有時業不一定會成熟,於是就會處於中間的狀態以等待受生。至於死後要待在中陰狀態有多久呢,不同的論師又有不同的主張,有的認為只需一剎那、有的認為一天、七天、七七四十九天,乃至很長的時間,這些都在《大毗婆沙論》和《俱舍論》里有詳細的記載。
其實根據佛陀的教導,業果無時無刻都在生命中發生,遇到因緣的業要成熟也不一定要等到時間。有正見的佛弟子很輕易的分辨出這種思想是與一般民間靈魂信仰和神教的靈魂思想相似,他們主張人死後乃存有能夠不依任何名色法而單獨存在的「神識」,或以靈魂、靈體的方式直接存在。這種靈魂思想被古代的論師引進佛門,轉而主張常見、自性不滅、自我永恆。這種論說簡單易懂,很容易被沒有正見的人接受,有些有通靈能力的外道更是容易接納此思想。
最早的中有出處:
《中阿含經·大品·嗏帝經》:
「複次三事合會入於母胎。父母聚集一處。母滿精堪耐。香陰已至。此三事合會入於母胎。」
這個香陰(音譯干闥婆、犍達縛,意譯為食香、尋香行、香陰、香神),就慢慢的演化為中有了。
那麼這個香陰是什麼呢?請看原文:
「諸比庫,三者結合才會入胎。在此,父母結合,但母親不在受胎期,甘塔拔不現前,這樣不會入胎。在此,父母結合,母親在受胎期,但甘塔拔不現前,這樣不會入胎。諸比庫,只有父母結合,母親在受胎期,和甘塔拔現前,如此三者結合才會入胎。」------《中部?大愛盡經》
甘塔拔:去到那裡的有情。現前:並非父母結合時站在旁邊觀看叫做現前,而是由於業的運作而使一個有情在那個地方出生是這裡的意思。
「甘塔拔:通過相的出現而指示將去投生之趣而得名為『去』的導致有(再生)之業的發生、轉起為甘塔拔,即正投生到那裡的有情,因此說為『去到那裡的有情』。」
結論:投生和輪迴是兩個概念!如果說投生法則,除此之外還有緣起。甘塔拔是投生時才出現的一個概念。甘塔拔只在胎生人時,才在聖典中出現過而已!化生人(每一劫劫初最早出現的人),化生天,濕生,卵生,這些投生,可都並不一定有甘塔拔的參與。甘塔拔「去到那兒的有情」就可以理解為名色流,是懷孕時的必須條件。必須有名色相續人才可以投生,懷孕。這是專門指的人的胎生。
「甘塔拔:去到那裡的有情,叫做『要去』(gantabbo)。Ta應作為dha(作,做)來解釋。又或者通過相的出現而指示將去投生之趣而得名為『去』的導致有(再生)之業的發生、轉起為甘塔拔,即投生到那裡的有情,因此說為『去到那裡的有情』。現前即已去到。在此並非父母結合時站在旁邊觀看叫做現前,而是由於業的運作而使一個有情在那個地方出生,即是只住於[結]生之前,根據趣相等所緣而投向再生的意思。」
------------------------律復注《心義解疏》
什麼是「中陰身」(antara-bhava中有)?
帕奧西亞多(三果不來聖者)答:根據上座部三藏,沒有所謂的中陰身。在一世的死亡心(cuti-citta)與下一世的結生心(patisandhi-citta)之間,沒有任何心識剎那或中陰身這類的狀態存在。如果一個人死後將投生天界,那麼,在他今世的死亡心與天界的結生心之間沒有任何心識剎那存在,也沒有中陰身。死亡一發生之後,天界結生心立刻生起。同樣地,如果一個人死後會下地獄,那麼,在他今世的死亡心與地獄的結生心之間沒有中陰身存在,他死後直接投生到地獄去。
中陰身的觀念通常是這樣產生的:有些人死後投生在鬼道一段很短的時間,然後又投生到人道,他們會以為他們在鬼道的那段生命是中陰身。事實上,鬼道的生命並不是中陰身。實際發生的過程是這樣的:在今世的死亡心之後,鬼道的結生心生起;在鬼道的死亡心之後,又有人道的結生心生起。由於過去的惡業,他們在鬼道受了一段很短時間的苦。當那個惡業的業力竭盡之後,因為成熟的善業,又再生起人道的結生心。
還未能透視生死輪迴真相或緣起的人,會誤解那段短暫的鬼道生命為中陰身。如果他們能以觀智徹底地辨識緣起,這種誤解就會消失。因此我建議你以自己的觀智來辨識緣起。那時,中陰身的問題將會從你的心中消失。
中陰論唯有在一種情況下才能在無我的法則上立足,那就是指中陰身其實是有情已經受生的另一種生命狀態,這是唯一能夠以佛陀的教育來融通的中陰論。
中陰在某個意義上也被稱為中蘊、中有;蘊就是指五蘊,即色(色法)和受想行識(名法)的生命組合元素。據說在中陰階段的有情多保有人形,依然可看、聞、嘗、嗅與思維;
再根據一些論師的論述,死後投生天界的人,以及投生地獄的人都是沒有中陰狀態,而是直升直墮的,那麼排除掉天界與地獄之外,六道的哪一種生命狀態與上述的條件相符呢?唯有阿修羅和鬼道的眾生最接近此類有情。
如果中陰的生命狀態真的存在,那麼中陰身肯定的是屬於六道眾生之一。
再來,依諸論所描述的中陰性質可知中陰皆化生、為微薄四大所聚、以食香與祭品資身,或若其親屬為之祈福供養等佛事時,中陰身就有機會轉變成另一種生命狀態。
在北傳佛教界盛名的中陰救度法有召請中陰身來聽聞佛法,化解心結、令有緣鬼神得之歡喜以達至超度效果。從以上種種的跡象中顯示,所謂的中陰身其實就是鬼道的依他施活命的鬼類!
註:懷有中陰觀念,死後只怕就要變中陰了!三國演義的文學價值高,三國志的歷史價值高。但是,若以三國演義來否定三國志,無疑貽笑大方!不是理論越成熟就越好!漢傳、藏傳理論還能超越印度教?我們改信印度教多好?信基督教升到天國,不更是美滋滋?
南傳(巴利三藏)是地基與大梁、木屋(1.0版),漢傳(大正藏)(1.5版)、藏傳(甘珠爾)(2.0版)是拆掉木屋後建的亭台樓閣。南傳是學說!漢傳、藏傳是宗教!漢傳、藏傳存在問題很正常,年代傳承幾百上千年,崩了就崩了!南傳存在問題,三乘佛教就從根基動搖了,完全崩塌,我們沒有必要再進行學習了,佛教也沒有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了。如果歷史記載都存在謬誤,那麼衍生出的歷史小說,完全就是意淫的產物了!
中陰身的假象通常是如此發生:有些人由於臨終前的不善業成熟,作為令生業導致投生為鬼道的依他施活命鬼類,在鬼道的壽命多久要依於令生業產生的業生色,以及在鬼道的支持業、阻礙業和毀壞業等因素而構成所謂的一七、兩七......到七七不等日間的象徵式鬼生命。由於過去不善業的令生業力並不是很強,只需很短的時間就能耗盡,新的業生色法就不再產生而在鬼道死亡,接著再依隨之成熟的新令生業在另一界生存地產生結生。另一種情況是當有極強的善業如隨喜功德或聽聞佛法等,這些善業的力量形成了鬼道生命的毀壞業,並中止了令生業力而死亡後再投生到善趣去。
照比例來看,死後投生到惡趣的人肯定是比投生善趣的還來得多,再加上自古以來許多國人都存有一種非常普遍的邪見,認為「人死變鬼」,這種邪見不知造就了多少的傳統華人死後真的投生為鬼。其次,要墮落惡趣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正如水自然地從高處流往低處一樣。一個人發願要投生到善趣就必須要有善業支持,然而,若一個人發願要投生到惡趣的話,是不需付出任何的努力的,更毋需任何微薄的善業支持。若一個人的觀念堅持認為人死後變鬼,或者堅持認為人死後一定要先進入中陰身這種類似鬼身的概念,那麼通常他死後能如願以償的投生在鬼道。
一些外道行者或修行人由於具有深度的禪定而培育出有限的天眼通或宿命通,的確能夠親眼看到許多人,尤其是那些非極善,也非極惡的人死後投生到鬼道去,並在鬼道存活了一段長短不一的時間後再投生到其他生命界,這些外道修行人就誤以為這個鬼生命就是生命與生命之間的連接體,因此更肯定了死後有中陰身的說法。
這世間太多人認為死後變鬼,再加上目前如日方中的「中陰論」,導致太多人「稱心如意」的變鬼了。從以上種種的因緣來看,的確很容易使不具正見的人支持與肯定中陰身為實有。眾生死此生彼,其受生的業力及過程是極為盤根錯節,除了佛陀的一切知智,沒有任何人能夠輕易看得清楚。如果學人太過熱衷於研究這方面的知識,又沒有正見,就很容易被邪見所迷惑。
佛陀站在彼岸以手指指著海,告訴人們海水的味道是如此的,智者們不會只是盲目的認同,或只在原地辯論或只靠推理來猜測海水的味道,而自己動身去品嘗,這才是真正擁有正信的佛弟子而不是迷信的佛弟子。
對於「到底有沒有中陰身?」這問題的答案到時在心中自然彰明較著,不必等到死後才能揭曉,也不需要在死後投生在鬼道時才自救或他救。要記得佛陀曾經說過:有情墮落了惡趣後再投生善趣的機會是非常渺茫,如他指甲的塵埃那麼少。為了自己的幸福,發願來世投生為人或天人還算合理,為什麼要把心傾向做鬼或「中陰鬼」呢?
那麼輪迴的主體是什麼呢?輪迴的主體是名色相續流!是五蘊啊!
這個「主體」並不當做靈魂、肉體講,而是哲學意義上的主體客體。輪迴是有主體的,那個主體就是五蘊。或說是名色。只不過他不像神學裡說的那樣,五蘊不是靈魂,佛教不是二元論。五蘊是名色,是一元論的或多元論的。輪迴的主體是名色法(五蘊)。流轉的也是名色法。
總結:
世界是由物質及精神現象組成,物質叫做色法,精神現象叫做名法。其中組成色法的最小單位是色聚,組成名法的最小單位是心、心所。色法、名法都是在非常快速的生滅著,一彈指間,名色法就生滅了上億次。
同樣,人也是由色法、名法構成,從究竟意義上來說,人只是由不斷快速生滅的名色法組成,這裡面沒有恆常不變的我,沒有靈魂。組成人的這些極其細微的色法與名法,一直都在那裡不停的剎那的生滅著,在這裡,你根本就找不到一個不生滅的東西,也找不到一個叫做『我』的實體存在。------這些都是可以通過修行自己親證親見的。
所以,如來對人的定義就是 ------ 人是不斷生滅的名色相續流!


※蓋世英雄
TAG:苦之止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