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馬斯克「星際物種」計劃:2024年殖民火星之前,建立月球基地,順便幹掉傳統航空業

馬斯克「星際物種」計劃:2024年殖民火星之前,建立月球基地,順便幹掉傳統航空業

今天中午,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Adelaide)召開的國際宇航大會(IAC)上,SpaceX 公司 CEO 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發表了主題為「Making Life Multiplanetary」(成為星際物種)的演講,詳細介紹了其「重大升級」後的火星移民計劃。

圖丨馬斯克演講

早在一年前墨西哥舉行的國際宇航會議上,馬斯克就發布過其瘋狂的「火星殖民計劃」,但經過一年時間的沉澱,該項目的一些細節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用馬斯克自己的話來講就是「重大改進和一些意想不到的應用」。

演講伊始,馬斯克就提到了前往火星的經費的解決問題,他說道「我們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如何買單,去年的演講我們就提到這個問題,我們想通過kickstarter什麼的來籌錢,但都不成功(笑)」。毋容置疑,這一最為現實的問題已經開始引起了馬斯克的正視,而解決辦法就是縮小原計劃 ITS 的尺寸以及改變前往火星的先後順序,將更為容易實現的重返月球置於首要考慮的目標。

圖丨公布的新款液氧儲罐參數,室壓較之前有所下降,材質也改成了碳纖維

圖丨模擬40秒火星著陸的引擎測試

圖丨SpaceX引以為傲的反推技術,已經成功著陸16次

圖丨SpaceX歷年發射次數

就像蘋果公司每次發布會必提喬布斯一樣,這一次馬斯克也開始打起了情懷牌,細數公司成長經歷。

圖丨SpaceX 的第一款產品獵鷹一號火箭

圖丨獵鷹家族對比,迷你版 ITS確定直徑9米,高度106米

圖丨修改後的ITS有31台猛禽發動機

圖丨火星飛船新參數

圖丨飛船透視圖

圖丨燃料倉

圖丨中間兩個小引擎用來著陸,其實只需要使用一個,另一個是備用著陸引擎

圖丨飛船艙室細節,依舊計劃搭載100名左右的乘客

圖丨升級後的ITS(BFR)參與全球火箭對比(注意:馬斯克將圖中長征5號搞錯)

圖丨從體積上來看,升級後的ITS(BFR)是最大的,但論發射成本,BFR卻是最低的,這和商用客機是一個道理。

圖丨飛船渲染圖

為了進一步增加 ITS 的適用性,其也將承擔類似空間站補給、前往月球等任務。

圖丨飛船與空間站對接(雖然馬斯克自己也認為看上去非常奇怪……)

圖丨前往月球路線圖

圖丨前往火星流程圖

馬斯克承諾會在 2022 年之前實現至少兩次貨船火星登陸,2024年實現貨運+載人登陸。2 艘載人飛船將第一批人送上火星,2 艘貨船負責運送補給品,以此為基礎逐步建立火星殖民地。

圖丨火星基地細節

圖丨火星基地概念圖

最後,馬斯克還是放出了一個大招,他講到,「如果飛船能把人送上火星,為什麼不把它也用於地球交通呢?」,這麼一講,以最高 27000 公里每小時的速度來算,把乘客從紐約送到上海只需要 30 分鐘,即便是送到地球上的任何角落,最多也不會超過一個小時!

圖丨1小時內抵達全球

開源節流籌備經費

從這場演講可以看出,迷你版 ITS 為馬斯克移民火星的野心解決的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籌備經費。人們對馬斯克去年設計最大的質疑是研發成本和時間規劃的可實現性。雖然在成本方面,SpaceX 無疑是業內佼佼者,但 ITS 這樣的巨型火箭需要數十億美元的研發經費。另外,馬斯克聲稱 SpaceX 最早在 2024 年就能運送第一批火星移民,但公司目前只有 5% 的資源投入到該項目中。

圖丨馬斯克在Twitter中透露經費問題

減小 ITS 的尺寸無疑有助於降低成本,因為從長遠來看,迷你版 ITS 會更便宜。如果具有多種用途,除了登陸火星,ITS 還有更好的商業前景,它發射會更加頻繁,能吸引更多客戶,很多公司都會對其有需求。這樣一來就有可能為火箭研發成本減輕負擔。

馬斯克本人也越來越重視經費的問題,今年 7 月份他在華盛頓舉辦的國際空間站研究與發展會議(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nference)上說。「如果我們縮小 ITS 的尺寸,讓它既能完成火星任務,又能執行常規衛星發射任務,或許我們可以利用常規業務的利潤為火星任務買單。」

迷你版 ITS 運輸系統

其實早在今年夏季,馬斯克就已經透露了該項目已取得了一些進展。當時的描述是,出於降低成本的考慮,運送火星宇航員的飛船尺寸有所縮減,。同時飛船被修改後將適用於執行近地軌道的任務。他還在 Twitter 上發文稱,減小火箭直徑的做法還能讓它們適應目前的 SpaceX 工廠的規模。

去年發布的 ITS 火箭的助推器和飛船加起來高度超過 400 英尺(122 米),比 NASA 登月用的土星 5 號火箭(Saturn V)還要高。另外,ITS 直徑近 40 英尺(12.2米),底部更有多達 42 個發動機,一次最高可以搭載 100 人。

火箭如果按計劃建造,ITS 會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火箭。也正因其體型巨大,馬斯克在去年正式公布 ITS 前一直稱其為 BFR(Big Fucking Rocket)(至今 BFR的稱號盛名未減)。

圖丨ITS和土星 5 號對比

而其飛行模式也和 SpaceX 既有的獵鷹 9 號火箭相同,一級助推器主體會在發射之後回收。同時,飛船部分會保持繞軌運行,等待新火箭前來補充燃料之後再繼續前往火星。

然而,經過進一步的論證,SpaceX 得出一個結論:這個想法太大太昂貴了。NexGen 太空科技公司的總裁、航空航天顧問 Charles Miller 就說:「就像 20 世紀 20 年代設計一架乘坐 400 人的客機一樣,這個想法還沒有市場。也許未來的某一天會有,但不是現在。」

圖丨改進後的ITS

如今,馬斯克將 ITS 的尺寸進行了縮小,直徑縮小到 30 英尺(9.14米),高度降低到 106 米。

這樣也會使 ITS 的用途變得更多樣化。「當尺寸減小,它的用途也更廣泛,」科羅拉多大學航空工程師兼工程學院院長鮑比·布勞恩(Bobby Braun)介紹道。比如,土星 5 號的設計目標只有一個:將宇航員送到月球。而 SpaceX 的獵鷹 9 號及聯合發射聯盟(United Launch Alliance)的宇宙神 5 號(Atlas V)等中型火箭就能執行多種任務,比如發射衛星或者向國際空間站運送貨物。

但需要注意的是,直徑 9 米的火箭仍屬於巨型火箭,它仍舊比當今世界上的所有火箭都要大,馬斯克只不過是把它從「巨大」壓縮到「很大」而已。

月球計劃

在此次演講中,馬斯克還提到了並不常見的月球任務。多年來,馬斯克一直是火星的頭號粉絲,他認為人類應該跳過月球,直接在火星上建立第一個地外殖民地。但近來馬斯克也開始略微改口了。一月份,SpaceX 宣布 2018 年會送兩名旅客環遊月球。7 月,馬斯克在國際空間站研發會議上說到,在月球建立人類基地是阿波羅任務夢想的一部分。「為了真正點燃群眾的熱情,我認為我們需要擁有月球基地。」

圖丨馬斯克公布SpaceX月球基地

馬斯克最近傾心於月球可能與政治風向的轉變有關。奧巴馬政府期間,NASA 專註於「火星之旅」。很多跡象表明,特朗普政府要把關注點重新轉移到月球上。NASA 已經開始計劃在月球周圍空間建立「深空之門」(Deep Space Gateway)基地。

圖丨NASA將與俄羅斯合作打造的深空之門項目

副總統邁克·彭斯(Mike Pence)也在肯尼迪航天中心(Kennedy Space Center)的演講中稱,「美國將重返月球」。另外,新成立的太空委員會(Space Council)的執行主任斯科特·佩斯(Scott Pace)公開表示,當年奧巴馬政府偏離月球選擇火星是個重大的失誤。

馬斯克會為 ITS 增加月球任務,另一種解釋就是為了從 NASA 那裡獲取一些資金。「在他去年的演講中,馬斯克就暗示研發 ITS 需要政府資金支持,我們大多數人也是這樣認為的,」 太空專家及安全世界基金會(Secure World Foundation)技術顧問布萊恩·維登(Brian Weeden)說。現在種種跡象表明特朗普政府有意讓 NASA 重返月球,馬斯克此番規劃月球任務就有可能更容易獲取資金。

另外,重返月球似乎已經不再是 NASA 一家的想法了,歐洲、俄羅斯、中國都對月球抱有興趣,此外還有洛克希德馬丁、聯合發射同盟、Moon Express 等很多私人公司也都將參與到月球的開發之中。

不得不說,此次演講過後,「鋼鐵俠」對於火星移民的夢想雖繼續執著,卻也不像曾經那樣「不接地氣」,在逐夢的背後增加了更多商業的考量和近期可行的目標,而這也許才是可以助力馬斯克和 SpaceX 走的更遠的基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eepTech深科技 的精彩文章:

很多個第一次 太空漫步簡史
隕石撞擊形成了地球的板塊構造嗎?
血液流動發電不是夢!復旦大學團隊用碳納米管纖維做到了
豐田這款「安全至上」的自動駕駛汽車,擁有全新的激光雷達和兩個方向盤
LIGO、VIRGO同時觀測到黑洞融合,雙劍合璧將探測精度提升10倍

TAG:DeepTech深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