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本報總編輯對話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中日關係正處在重要的歷史轉型過渡期

本報總編輯對話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中日關係正處在重要的歷史轉型過渡期

《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專題報道(五)

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

45年前的1972年9月29日,中日兩國政府簽署了《中日聯合聲明》,兩國實現邦交正常化。適逢邦交正常化紀念日到來前夕,中日關係又成為了令人矚目的話題。「怎麼評價當下的中日關係?如何解決中日關係中的諸多問題?『一帶一路』是否能成為中日關係新的合作領域?」帶著這些問題,本報於9月22日在東京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專訪了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

程大使1973年首次來日本,致力於中日關係發展數十載,可謂45年邦交史的見證人。程大使於2010年2月就任駐日本大使,經歷了3.11地震、熊本地震、釣魚島風波等多起影響中日關係的大事件。每一次他都沖在前線,2011年4月他到訪仙台災區看望華僑華人時,宮城縣知事稱他是地震後見到的第一個外國大使。2016年4月熊本地震後,他又作為第一個深入熊本災區第一線的外國大使慰問受災民眾並為熊本縣帶去了全日本華僑華人募捐的賑災款。記者還清晰地記得,3.11地震時,程大使久久地站在撤僑的大巴旁,與從福島災區撤回來的華僑們握手的情景。多年來點滴的回憶匯聚到眼前,依然是那個和藹可親慈眉善目的程大使。

中國駐日大使程永華(右)與《東方新報》總編輯孫冉(左)

《東方新報》: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年,回顧45年來兩國關係發展的足跡,您最大的感受是什麼有什麼感想和體會?

程永華:今年對兩國關係而言是一個回顧歷史、思考未來的重要年份。盤點中日實現邦交正常化及此後45年來的風雨歷程,我最大的體會可以概括為:堅持原則、管控分歧、推動合作、互利共贏。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兩國先輩們秉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正確態度與和平共處、世代友好的堅定信念,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推動中日邦交正常化得以實現。45年來,雙方簽署了四個政治文件,明確了處理兩國關係的政治原則,確立了兩國關係的發展方向。在此基礎上,中日關係取得了長足發展,給兩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重要利益。兩國雙邊貿易額從1972年的11億美元增長約300倍;人員往來從1972年約9000人次,增長到去年近900萬人次;兩國有250多對城市締結為友好城市,每周有超過1300個航班穿梭在中日兩國各地。這些發展成就使兩國間的利益紐帶越來越緊密,也為兩國間加深互動、相互理解提供了更好的條件。

近年來中日關係一度經歷嚴重困難局面,主要原因正是四個政治文件確定的各項原則沒有得到切實遵守。此後中日雙方達成並發表四點原則共識,重申了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的原則精神,進一步明確了雙方妥善處理中日關係特別是歷史、領土問題必須遵循的準則,為雙方逐步恢復各領域交流、重建政治互信作出政治指引,開啟了兩國關係改善進程。從中日關係這些波折中得到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中日「和則兩利,斗則俱損」,走和平、友好、合作之路是雙方唯一正確選擇。

隨著兩國各自國情和世界形勢的發展變化,當前中日關係正處在重要的歷史轉型過渡期,需要雙方根據中日間四個政治文件和四點原則共識的精神,悉心維護中日關係政治基礎,妥善管控矛盾分歧。展望未來,雙方應立足大局和長遠,彼此樹立正確的相互認知和定位,在此基礎上繼續保持和推進各種層次和形式的雙多邊合作,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努力塑造中日關係友好合作、互利共贏的新格局,推動兩國關係不斷向前發展。

《東方新報》:從2012年邦交正常化40周年到今天,這5年間中日關係有何變化,原因是什麼?您認為阻礙兩國關係發展的最大問題點,或者說障礙在哪裡?

程永華:過去5年,中日關係起伏不斷。我們將2014年11月之前的一段時間稱為「中日關係最嚴峻的局面」和「最困難的時期」。日方在歷史和領土等敏感問題上的錯誤舉動,迫使中方不得不嚴厲對待,維護主權和權益。2014年11月,中日兩國經多輪磋商就改善和發展兩國關係達成四點原則共識,這實際是一份總結經驗教訓、明確兩國關係原則規矩的重要文件。之後,雙方按照四點原則共識的精神去推進兩國關係逐步進入改善的軌道,開始有了很多正面的積極互動。

但目前中日關係改善的勢頭還很脆弱,仍有很多問題,主要是兩國間政治和安全互信不足,現實利益碰撞激烈,敏感問題外溢突出,具體表現為日本對華競爭和對抗意識增加,在國際場合持續炒作涉海問題對華牽制,雙方在第三方基礎設施建設上存在惡性競爭等。

這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認為,最根本的是中日兩國如何看待對方發展的問題,或者說戰略互信的問題。如果把對方發展看作機遇,必然會真心地支持對方,攜手合作,反之如果把對方看作競爭對手甚至敵手,那麼就會把對方的發展視為威脅,表現在政策取向上必然是牽制與對抗。希望日本方面認真思考這一問題。

「中日兩國互為合作夥伴而不是威脅」,這是兩國政府寫在雙方政治文件中的莊嚴承諾,需要兩國各界認真貫徹落實。

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右)在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接受《東方新報》總編輯孫冉專訪

《東方新報》:回到45年前,毛澤東、周恩來,以及田中角榮、大平正芳等兩國政治家是如何做到排除萬難實現邦交正常化的?為了實現中日兩國老一輩政治家提倡的「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決心和願望,我們應該怎麼做?

程永華:中日邦交正常化是兩國人民和老一輩政治家辛勤努力的結果。雙方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正確態度及和平共處、世代友好的堅定信念,構成了兩國恢復邦交的基礎,也確保了45年來中日關係總體不斷向前發展。

中國領導人一貫主張區別對待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和日本人民。兩國民間友好人士本著中日不再戰和世代友好的堅定信念,克服重重阻隔,開展民間交流和經貿合作,在恢復邦交的進程中發揮了民間先行、以民促官的重要作用。兩國老一輩政治家在邦交正常化過程中,始終秉持對歷史和人民負責的態度,求同存異,克服萬難,妥善處理兩國間敏感問題,最終實現邦交正常化。

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必須牢記兩國老一輩政治家和友好人士實現邦交正常化時的初心,繼續以維護和發展中日關係為己任,牢牢把握中日和平友好的正確方向,堅定維護兩國關係的政治基礎,樹立正確認識,增進戰略互信,妥善處理敏感問題,管控好矛盾分歧,深化互利合作,確保中日關係健康穩定向前發展。

一是胸懷中日大局,始終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中日關係。發展中日關係應『不畏浮雲遮望眼』,要切實按照中日間四個政治文件和四點原則共識的精神和規矩辦事,尊重對方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及時就雙邊關係中的重大問題、內外政策和發展走向深入對話與溝通,不因一時一事而偏離正確發展軌道,確保兩國關係大局健康穩定運行。

二是做好危機管控,妥善處理兩國間敏感問題和矛盾分歧。中日兩國既有歷史糾葛,又有現實分歧。今年是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和南京大屠殺80周年的敏感年份,希望日方恪守承諾,慎重妥善處理歷史和台灣問題。東海和釣魚島問題複雜敏感,易引發不測事態,雙方要做好危機管控。當前南海形勢趨穩降溫,日方應順應形勢變化,摒棄冷戰思維,為地區和平穩定多發揮建設性作用。

三是加強人文交流,不斷夯實中日關係改善和發展的民意基礎。雙方應發揚中日民間友好傳統,引領兩國民眾樹立全面客觀理性的相互認識,以積極心態看待和參與中日友好事業。聚沙成塔,積水成淵,進一步推動和擴大各領域的人文交流,為增進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多做實事,有效拉近兩國民眾特別是青少年的心理距離。今年8月29日,由中國駐日本使館主辦、北京大學承辦的「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中日大學生千人交流大會」在北京成功舉辦,兩國各500名大學生出席,劉延東副總理親自出席活動並致辭,會上發表了《中日大學生和平友好宣言》,在兩國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和熱烈反響。中國大使館今後將進一步支持和推進類似的友好交流活動。

四是深化務實合作,進一步深化中日互利合作的利益紐帶。隨著中日各自經濟發展變化,特別是中國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兩國互利合作面臨新的機遇。雙方應充分發揮互補優勢,不斷開拓新的合作領域和增長點。「一帶一路」倡議為中日兩國進一步擴大經貿合作及開展第三方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不久前,習近平主席和安倍晉三首相在G20漢堡峰會期間會晤,安倍首相就日本願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作出積極表態。希望兩國各界能在「一帶一路」建設框架內,積極探索在人員往來、文化交流、互聯互通等方面新合作點。

《東方新報》:今年5月在北京舉行了「一帶一路」國家合作高峰論壇並取得了巨大成功,日本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也率團參加。就日中兩國而言,今後如何圍繞「一帶一路」進行新的經濟合作?

程永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比較積極的。「一帶一路」的全稱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講到絲綢之路在日本是能夠引起廣泛共鳴的,歷史上日本也曾受惠於絲綢之路。歷史上,日本就派了很多遣隋使、遣唐使到中國交流學習,將中國的制度、技術、文化藝術、生活習慣等很多東西帶到日本,中國文化對日本文化的影響非常深,這在日本是大家所公認的。從現實經貿往來看,日本對中國的累計投資已經達到1000多億美元,貿易方面雖然受到中日關係的影響出現波動,但仍保持2700多億美元的水準,今年上半年又有所回升,相信今年應該重新恢復到3000億美元。而且雙方貿易基本上是均衡、互補的,說明雙方在經濟上已經形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關係。

藉助文化上的親近感和經濟上的密切聯繫,我想中日兩國開展合作是有很大潛力的。日本參與「一帶一路」不僅可以在中日兩國之間開展經貿活動,還能聯手去第三國開展經貿合作。我也聽到日本一些經濟界人士說,日本大企業已經開始行動,按照「一帶一路」布局,與中國企業開展合作。今年5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接見二階俊博率領的訪華團時就指出,「一帶一路」將會成為中日合作的新平台,明確指出了中日合作的一個新方向。

《東方新報》:中國駐日本使館的重要職責之一是做好僑務工作,保護好海外中國人的正當權益,請您介紹一下使館這方面的工作?

程永華:外交為民,中國駐日本大使館高度重視僑務和領事保護工作。在日本,我們工作服務的對象人數眾多,包括80萬華僑華人、在日中資機構人員、留日學生以及每年超過600萬的中國遊客。使館在日常僑務和領保工作中,不斷加強工作的科學性和規範性,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務水平。同時,隨著內外形勢的不斷變化,我們領保工作也面臨許多新情況和新挑戰,需要我們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我們使館開通了微信公共號,發布包括自然災害、旅遊注意事項等多種多樣的提醒。我們開展「領保進校園」、「領保進中資企業」、召開旅遊業者座談會等活動,積極請進來、走出去,主動開展預防性領保工作。

此外,在日本地震、火山和海嘯等自然災害頻發,救助災害中的僑民是我們領保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2016年4月14日熊本發生強烈地震,我於4月23日趕赴餘震不斷的災區,看望當地華僑華人和留學人員,鼓勵大家同舟共濟、共渡難關,同時為當地社會抗震就在發揮積極作用。而熊本地震災區場景也讓我想起6年前的「3.11」日本大地震。當時地震、海嘯和核輻射三災並發,其他國家使館紛紛停止辦公並開始撤離,中國大使館全員堅守崗位,實行24小時工作制,第一時間派出多批工作組,奔赴災區尋找並幫助當地華僑華人。通過全體館員在大災難面前的奮力拚搏,讓在日中國公民和僑胞感覺到祖國是大家在海外的堅強後盾。在此,我也藉助《東方新報》這個平台,向在日華僑華人、中資機構和留學生們作出承諾,如果遇到類似的困難,我們大使館和總領館會及時向大家提供救助,履行我們的使命和職責。

程永華閱讀《東方新報》,了解本報報道情況

《東方新報》:可否介紹一下駐日大使館圍繞日中邦交45周年的重要紀念活動有哪些?

程永華: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我們大使館參與了很多紀念活動,也主辦了一些活動。我們主辦的主要活動,一個是我剛才提到的8月29日在北京大學舉辦的「中日大學生千人交流大會」。我認為這種面向兩國青年的交流活動很有意義,有助於兩國青年接過和平發展、友好合作的接力棒,繼續推動兩國關係發展。

9月28日,我們大使館還將舉辦慶祝中國國慶68周年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的招待會,這應該是一次盛大的紀念活動。

10月21日至22日,我們將在東京代代木公園舉辦「2017年中國節」活動,屆時將有中國的文藝表演、中國物產展銷,還有中國美食。這是中國大使館倡議、中日各界共同參與的一個文化盛會,為兩國民眾提供一個真正的民間交流舞台,讓普通的日本民眾在自己家門口感受真正的中國文化,我們希望把它做成一個品牌活動。

程永華大使簡介:

1954年生於吉林省長春市;1963年進入長春外國語學校攻讀日語專業;1973年,成為新中國派出的首批赴日留學生;1977年大學畢業後進入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工作;其後的30多年裡,先後被委任為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公使、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中國駐韓國大使;2010年至今,擔任中國駐日本國特命全權大使。

本文系原創 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原日報 的精彩文章:

發明豆腐的是中國人,為何英語詞典中的豆腐卻用日語發音?
天災變人禍,美國百姓怒噴政府:到底會不會救災?
俄媒:中國遊客在俄購買魚子醬和套娃將享退稅

TAG:太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