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買回乾隆印章令人喜憂參半
最新
09-29
日軍中一些人對中國文化十分了解,有的甚至就是隨軍而來的考古專家,知道哪些文物值得搶,哪些不值得搶。他們明目張胆地掠奪古玩、字畫、古籍、佛典和印章等中國文物,然後拿到日本,再轉手賣給歐美。
印有乾隆御制三希堂印章的《中秋帖》和《伯遠帖》,被溥儀挾帶出宮,歷經日本傀儡偽滿政權期間,幾易其手,五十年代在香港典押給了一家外國銀行,對方是一個印度人。周恩來總理得知後,立即特批資金,派出文物專家急赴香港,趕在對方合同最終簽字之前,贖回這兩件國寶,重新回到故宮。
針對海外公開拍賣從中國掠奪的文物,如此強盜行為,法國作者雨果曾經怒斥道:「天真得彷彿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將圓明園輝煌的掠奪物拿出來展覽,難道還有比這種行為還無恥的嗎?!」
當年雨果的憤怒是出於良知,我們更有理由為此憤怒,憤怒的理由不僅僅出於良知,更出於作為一個炎黃子孫應有的關切與責任。以民間購買形式,讓中華文物回家固然是一個次優的選項,還需國家出面追討文物,在制度創新、資金投入、專業運作以及國際合作上有更大的突破,窮盡國際法律、國家機器、民間市場的一切手段,將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完璧歸趙。


※用中國潔凈技術改善生活
※小伙給網戀對象5次轉賬8380元 發現背後「桃色陷阱」
※愷麗之家提出「家居快時尚」,引領家居新潮流
※中國全面「封殺」比特幣 戳破國際市場泡沫
※這些便士很值錢,看看你的零錢包里有沒有
TAG:中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