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重大變革,中央明確了,這就是未來的北京!
中央終於出手了!作為首都,北京的城市規劃迎來重大變革。
據新華社消息,9月27日,國務院批複了《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國務院明確:未來,北京將作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
北京城市的規劃發展建設,要履行為中央黨政軍領導機關工作服務,為國家國際交往服務,為科技和教育發展服務,為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服務的基本職責。
建設北京的目標,是要「建設偉大社會主義祖國的首都、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國首都、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
此次中央的批複有幾點重磅信號值得特別關注,其中一些不僅是給北京的,也是給很多有類似境遇的中國城市的。
1、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要來了
「批複」提出,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發揮北京的輻射帶動作用,打造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全方位對接支持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建立便捷高效的交通聯繫。
2、老城不能再拆了
「批複」提出,做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城市特色風貌塑造。加強老城和「三山五園」整體保護,老城不能再拆,通過騰退、恢復性修建,做到應保盡保。
3、北京常住人口規模將控制在2300萬以內
批複提出嚴格控制城市規模。到2020年,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2020年以後長期穩定在這一水平。2016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為2172.9萬人。
4、要提高管理水平
亂拆亂建,交通擁堵,歸根到底,折射出的是城市管理水平的低下。在中央對北京城規劃批複中,有一條就是要健全城市管理體制。其中要求:
創新城市治理方式,加強精細化管理,在精治、共治、法治上下功夫。
既管好主幹道、大街區,又治理好每個社區、每條小街小巷小衚衕。
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城市治理,注重運用法規、制度、標準管理城市。
最關鍵的一點,其實還是要創新,要推動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轉變。管理-治理,一字之變,內涵豐富。一個資源稟賦再好的城市,如果管理水平低下,城市風貌和建設也就可想而知。
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在視察北京時,最高領導人曾這樣說過,考察一個城市首先看規劃,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規劃失誤是最大的浪費,規劃折騰是最大的忌諱。
我們有過太多慘痛的教訓。所以中央的這次批複也很明確:《總體規劃》是北京市城市發展、建設、管理的基本依據,必須嚴格執行,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隨意修改、違規變更。而且批複還要求:駐北京市的黨政軍單位要帶頭遵守《總體規劃》,支持北京市工作。
這其實給了北京市一把尚方寶劍。
北京的規劃如此,其他城市的規劃,是不是要看齊呢,是不是規劃還要圍著領導的想法變化呢?
北京:和諧宜居之都新定位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在首都經貿大學城市學院教授王暉看來,除了提出北京新定位和新目標以外,還首次將區域協同發展提到鮮有的高度。
批複提出,《規劃》要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發揮北京的輻射帶動作用,打造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並在雄安新區建設、冬奧會籌備等重大事項,和交通、產業、環境三大領域,作出具體部署。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如何支持雄安新區發展的表述上,批複與之前官方多次發聲有細微不同。批複指出,北京要全方位對接支持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建立便捷高效的交通聯繫,支持中關村科技創新資源有序轉移、共享聚集,推動部分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合作。這也劃定了北京支持雄安發展的產業範圍。
如何實現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發展目標,是此次新版北京總規的另一個聚焦點。
這首要體現在如何控制北京城市規模上。總規針對如何做「減法」這一問題,從城市功能和空間布局、城市規模控制、資源要素管理等角度給出了減重、減負和減量的答案。
對此,批複提出,北京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硬約束,切實減重、減負、減量發展,實施人口規模、建設規模雙控,倒逼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城市功能優化調整。到2020年,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2020年以後長期穩定在這一水平;城鄉建設用地規模減少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2035年減少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要嚴守人口總量上限、生態控制線、城市開發邊界三條紅線,劃定並嚴守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切實保護好生態涵養區。
同時,批複強調,要加強需求端管控,加大住宅供地力度,完善購租並舉的住房體系,建立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努力實現人民群眾住有所居。這體現了中央希望北京堅決防止房價過快上漲的要求。而從「加強需求端管控」的表述來看,北京限購、限貸、限價、限售、限商的「五限」調控,還將在未來一段時間持續。


※異次元影子,狗的真面目太可怕了……感受下
※好懷舊!連環畫《朱元璋出家》你還記得嗎!
※身份證巨變!昨夜,公安發出重磅信號!
※你知道為什麼印度人喜歡爬火車嗎?
※西漢終因外戚政治把政權淪落到王莽手中
TAG:讀史開眼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