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有一種青春叫周杰倫,有一種中年叫陳奕迅

有一種青春叫周杰倫,有一種中年叫陳奕迅

是不是


「還有一種老年叫李宗盛」?





2013年12月,陳奕迅在台北小巨蛋舉行尾場演唱會,安哥環節周杰倫突然現身與陳奕迅合唱《淘汰》




當我們從學生漸漸變成「中佬」,從周杰倫聽到陳奕迅,我們學會了做人不必時刻獲得共鳴才活得下去,也開始懂得優雅地欣賞獨處的時光。




本季《中國新歌聲》盲選環節里,我們最常聽見的一句話,恐怕是諸多「90後」選手對台上周杰倫和陳奕迅說的那句「我從小聽你的歌長大」了。導師們甫聽時面露尷尬又扶額,而後漸漸習以為常,甚至主動提起此語以自嘲。


 


然而誰又曾想到,比兩位導師更尷尬的,應是傻笑著由衷說出這句話的「90後」選手本人。


 


不經意間,他們身後的整個「90後」——曾被稱為「垮掉的一代」,正踉踉蹌蹌地步入中年。他們血液里那些在成長中不為人道的瑣碎回憶,緊緊繫於兩位導師的流行歌曲之中。選手們寧願暴露自己老大不小的事實,也要公開談「青春」這個敏感話題,不吐不快。




2013年9月,周杰倫在香港紅館連開九場演唱會,陳奕迅上台與周杰倫合唱《歲月如歌》和《淘汰》兩首歌




周杰倫,流行音樂界的村上春樹


 

2000年,正值許多「90後」的少年時期,周杰倫發行他的第一張唱片JAY,不僅對「90後」作了流行音樂啟蒙,還迅速改變了華語流行樂圈子的音樂審美。


 


周杰倫獨特的曲風、tempo和唱腔,加上不苟言笑的形象,為正找尋自我定位的年輕人所接受,周杰倫的音樂也因此在新世代找到了屬於他的位置。


 


此後,周杰倫的曲風變得更多元、更刻意反潮流,他像海綿一樣吸收了嘻哈、主流情歌、R&B、中國風等多樣風格。可以是《將軍》的口齒不清,也可以是《菊花台》的咬字清晰;可以是《懦夫》的暴躁,也可是《她的睫毛》的甜膩;可以是《分裂》的頹廢,也可以是《陽光宅男》的振奮……





2000年,周杰倫推出首張專輯《JAY》;2001年,第二張專輯《范特西》成為當年十大銷量國語唱片之一


 


周杰倫半開玩笑地稱自己的風格就是「沒風格」,自雲「將非主流的作品做成了主流作品」。此種精神影響了更多「90後」年輕聽眾——在禁欲主義盛行的傳統校園內,他們要效仿偶像,把自己的獨特個性推而廣之,從而獲得同儕的讚賞與肯定。


 


此時,坊間流傳一句話「三十幾歲的人寫歌,二十幾歲的人唱歌,十幾歲的人聽歌」,此語可謂定義並確立了詞作者方文山、歌者周杰倫和聽者「90後」在這個時代的關係。





周杰倫與方文山


 


周杰倫更大的成就,其實在於帶動「90後」樂迷改變吶喊和追捧式的老派追星方式。他的作品吸引了很多樂迷以其專業形象為榜樣,模仿他的唱腔唱歌,甚至滿懷熱情學習演奏樂器和創作,乃至考入大學音樂專業或從事流行音樂工作。

 


能感染到別人愛他作品之餘還愛上他本行的作者實在不多,而能撩撥人創作慾望的作者更少,除此以外我只想到村上春樹。


 



2004年,周杰倫在台北舉行「無與倫比」演唱會。




聽懂陳奕迅,也許需要歷經悲歡離合


 


陳奕迅是「90後」人生中的另一個符號。與周杰倫不同的是,陳奕迅一開口就是很「主流」的、聽眾一定喜歡的聲線,市場不需要消化時間,對其作品的爭議聲更少。


 


「90後」聽眾之所以喜愛陳奕迅,大概是因為他的作品曲調優美而歌聲順耳;可是,囿於見識和學識,他們未必能聽得懂耐人尋味的歌詞,停在「見山是山」的境界。


 


比如《單車》(曲/柳重言;詞/黃偉文)一曲曾在兒童節目《至NET小人類》中播出,無疑是與《超人的主題曲》一樣是首兒歌,然則主題是「頌揚父愛」是合理不過了,可你想不到有天黃偉文突然冒出來,說此曲是寫控訴父親的——相信你我剛聽到這解釋時,整個人是懵的。




陳奕迅與黃偉文


 


「90後」從愛聽陳奕迅到聽懂陳奕迅,完成了一次成長。有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歌聽了百遍,此間足以讓一個人歷經悲歡離合數十回合了。


 


當年你把《富士山下》(曲/Christopher Chak;詞:林夕)聽到耳朵長繭,聽到它淪為俗氣的口水歌,或許也始終聽不懂歌詞何意。但某天你還在聽這首歌時,終於放棄了強求前度與你重修舊好,才聽懂了「誰能憑愛意要富士山私有」,懷著自以為偉大的愛(實為貪嗔痴)去追討情感實在太傻,這樣的自己未免太恐怖。


 


又或者,某天你聽《富士山下》時,家裡的花貓去世了,才聽懂「要擁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如果失去所愛便失控又失態,原先的「得到」便是原罪;某天你聽這首歌時,青春已經浪擲了大半,才聽懂「前塵硬化像石頭/隨緣地拋下便逃走」,我們每天都「被勵志」「被進取」,面對石化了的往昔,難道我們不能當一回蘇軾,果斷與之割席然後逃走、苟且偷生?


 


陳奕迅、林夕與楊千嬅





當我們慢慢變成「中佬」


 


陳奕迅團隊與周杰倫團隊在歌詞創作上思路很不一樣。


 


周杰倫團隊的方文山,其作品題材較廣,可以是戰爭題材《最後的戰役》,可以是物件《青花瓷》,可以是寫中藥的《本草綱目》,讓聽眾投入到他創造的世界裡欣賞他的才華。


 


陳奕迅團隊的林夕則不然,作品題材於他而言只是「色相」,他的目的是要解剖人性和談哲學,因此他並不贊成上世紀香港流行樂壇的「非情歌運動」,他認為是不是情歌無所謂,只要聽眾喜歡的題材都可以拿它做糖衣炮彈,包裹著自己想寫的東西。





陳奕迅的歌曲中,很大一部分是由林夕作詞的


 


從校園到社會,「90後」在周杰倫的情歌中發泄了情緒、找到了共鳴,然後在陳奕迅的悲歌中消化了情緒,學會了做人不必時刻獲得共鳴才活得下去,也開始懂得優雅地欣賞獨處的時光。


 


從迷戀《我的地盤》的「在我地盤這/你就得聽我的」高調展示態度和立場的帥氣,到同樣欣賞《不來也不去》的「就當最初/是碎步湖上/可不可」勇於放棄態度、勇於「沒有立場」,有了這樣的聽歌經歷才終於明白,原來成熟不在生理年齡的增長而在獲得立身的智慧,在於內心的平靜和理性的浪漫。





當初聽陳奕迅和周杰倫的人,如今也漸漸步入中年


 


當我們從學生漸漸變成「中佬」,陳奕迅的歌和林夕的歌詞把不同的人生選項擺在我們面前,可以選擇社會達爾文主義,誠惶誠恐地隨著大隊適應這個圓滑的時代,也可以擁抱個人主義,消極地漫遊到獨家村,藐住嘴看他們在你眼前表演。




曾幾何時,人們也認為陳奕迅的歌曲帶著太多的負能量。但別忘了,負能量正是對抗虛偽的武器,歷史上哪一部文學經典沒有負能量?




負能量的好處,在於教人追求「真」,這比「善」和「美」更重要。為了情商不掉線便要強顏歡笑、一到購物節便要無緣無故狂歡,真正要檢討的難道不是「正能量」嗎


 


少年不識愁滋味,步入中年的「90後」,現在才好不容易將這些「負能量」咀嚼出一些人生滋味。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值班編輯:寒冰




推薦閱讀



點擊圖片閱讀 | 

相親網站的「紅與黑」:婚姻本就是生意


點擊圖片閱讀 | 我有個朋友最近戀愛了



點擊圖片閱讀 |

阿里、騰訊圍剿網易雲受阻,但音樂版權糾紛遠沒有結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這些神邏輯,正在毀掉你的一生
談戀愛時該不該AA制 TV
北京衚衕整治:一拆了之的迷失
人臉識別技術會帶來一場個人隱私的淪陷嗎
以後濫用遠光燈可能要倒霉了,前提是……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