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做弘揚企業家精神的「排頭兵」,是互聯網一代企業家的天生使命

做弘揚企業家精神的「排頭兵」,是互聯網一代企業家的天生使命




9月25日,新華社正式播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下稱《意見》)。是為中國政府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文的最高規格,高度評價企業家作用,推崇企業家精神,甚至可以說是中國有史以來規格最高、最為正面表達「重商」的官方文件。



 

這一文件不僅可為國內商界精英吃下一顆「定心丸」,其價值也在於為建立「新型政商關係」確立一個可以落地的政策框架。「新型政商關係」對中國政治經濟領域影響必將深遠,而這一文件可以為更多人了解「新型政商關係」的內涵提供一個關鍵角度。


 


在《意見》的三個核心內容里,「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的主體,側重於政府,而另外兩項:「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則需要仰賴企業家與政府共同的努力,有企業家主動參與的空間。


 


各行各業都有企業家,都有企業家精神,但是,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家,這一次應該發揮更不一樣的作用,具體說,他們要做企業家群體的「排頭兵」。在中國企業家群體中,互聯網企業家應該像廣東上海之於中國經濟,特區之於全國,要有更高要求標準,也須當仁不讓,用流傳甚廣的一句阿里巴巴「土話」就是「此時此地,非我莫屬」。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中國的互聯網一代企業家,從先天基因、行業稟賦到後天生長,都在一個更新、更高也更具國際可比性的層次,闡釋了「企業家精神」。由於互聯網時代的特殊性,他們在引領創新、推動經濟增長模式優化等方面,具有本能的創新衝動和充沛的創新慾望。


 


這一次互聯網革命,是近代以來,中國第一次在劃時代的產業變革中與世界最發達國家同步。在這次產業變革中,中國互聯網企業沒有將西方世界新技術的傾瀉與模仿套路重複下去。



如果說在絕大多數傳統行業,還基本都有一個「向國際標準看齊」的對象,那麼在互聯網行業,中國因為基本與世界同步,即便在個別產品的創意上有過短暫的模仿或啟發,但在商業落地的過程中,經常前面已經沒有「領跑者」,需要獨立根據市場實際提出「中國方案」。早期的阿里巴巴電商,新近的「新零售」,都是如此。




如果說,一種傳統產品的新設計也是「創新」,那麼,在中國互聯網企業,包括很多商業模式創新在內,就是「純粹的創新」。也因此,在互聯網領域,中國為世界創造的貢獻是空前的。所謂新四大發明,「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互聯網領域就佔了三個。從以西方為師到做出自己獨特的原創貢獻,這種變化同樣是劃時代的。


 


這樣,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家也必然把創新發展、追求卓越,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能夠經受住市場競爭的殘酷考驗,在中國留存下來的互聯網企業,像阿里巴巴這樣仍然把「102年企業」作為一個宏大願景的企業,不可能靠投機取巧和簡單模仿成就今日,必須要有內生的創新基因,必須把創新精神灌注到整個企業組織中去。《意見》中「弘揚企業家創新發展專註品質追求卓越的精神」,即在於此。


 


中國互聯網企業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很不容易的。這些企業家趕上了良好的歷史機遇,並且沒有辜負它。



在最開始,社會對互聯網企業家們就是比較寬容的,在當時而言,互聯網產業就是最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不過,在現實操作層面,市場並會不因為互聯網代表了進步、先進和未來,就將商業成功奉上。成功是要靠艱難打拚的,有時甚至必須面對誤解、非難和擠壓。




從淘寶、支付寶到微信、共享經濟,都經歷過市場之外的壓力。而且,當時的互聯網創業者,很多人沒有多少資源,如同著名學者C.K.普拉哈拉德所言:「如果你的野心趕不上資源多,就不配自稱企業家。」


 


在此過程中,創業者最需要的艱苦奮鬥的意志品質,不可或缺。比如阿里巴巴當年的「湖畔花園創業」。很多互聯網企業對於當初艱苦創業的文化,也很注意總結、沉澱,成為企業文化的組成部分。


 


同樣,互聯網行業本身的特殊稟賦,也提供了一種不同的思考視角。互聯網是強調分享、開放、包容的,如曾經供職於阿里巴巴、後來創辦了滴滴打車的程維所言:「這個世界的主流趨勢,是往著開放自由的方向走的,互聯網本身也代表著開放自由。平台的使命是解放個體的能量和賦能。」




在互聯網這個領域,企業家們也需要更多關注思考中外邊界、開放尺度,需要兼顧家國情懷。《意見》所說「弘揚企業家愛國敬業遵紀守法艱苦奮鬥的精神」,也在於此。


 

前幾年,關於企業家的身份定位,有過一次爭論。現在看,僅僅強調「在商言商」,「悶聲發財」,是不夠的。企業家不能自外於社會,要起到相應的作用,就要尋找到起作用合理、合法、合規、合身的角度和著力點,在新型政商關係中找到恰當的位置。





在阿里巴巴18周年年會上,馬雲強調企業家的「家國情懷」和「世界擔當」




在2017年阿里巴巴成立18周年年會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說阿里人未來要有「家國情懷」和「世界擔當」,還稱阿里巴巴希望把自己打造成為一個基於網路的經濟體,「在未來要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




馬雲稱,「公司只用考慮自己的利益,而經濟體要承擔社會責任,它不是規模和利潤的差別,而是擔當和責任的差別。我們希望為全世界解決1億的就業機會,我們希望能夠服務20億的消費者,我們更希望能夠為1000萬家中小企業創造盈利的平台」。


 

阿里巴巴有「中小企業情結」。為了保證銷售部門不會過於強調業績導向而忽視盈利貢獻較小的中小微企業,阿里巴巴曾在年中修改業績考核標準,將指標從銷售額改為客戶數。




在當時,這種做法並不多見。這種關注也延伸到海外:9月25日,阿里巴巴集團在加拿大多倫多國家展覽中心舉辦中小企業論壇,向加拿大中小企業介紹如何擁抱中國市場。


 


中小微企業是經濟體的毛細血管,是創新精神最為強烈勃發的層面。對中小微企業的關注,就是對創新精神的忠誠。這不僅是一種商業考慮,也是一種價值理念的堅持。


 


更近的例子,是阿里巴巴的農村淘寶項目。「村淘」對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質、促進消費有積極促進作用


 


2017年天下網商大會上,阿里巴巴宣布:將統籌阿里生態體系內的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集團、菜鳥網路等力量,全力建設「五新」——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助力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阿里巴巴還提出建設「電商絲綢之路」,盧森堡首相、伊朗副總統等外國政要曾在與馬雲的會見中,提出在「一帶一路」上與阿里巴巴集團的合作需求。


 


與很多傳統行業企業家相比,以馬雲、馬化騰等為代表的中國互聯網企業家,一方面,可以在經濟實踐中,創造經濟、社會效益,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更具辨識度的個人形象,在更大的平台上,表達和傳播開放、上進、創新、務實的企業家精神,打造更健康、正面的國際商業人物形象。




對善於把握公眾輿論,注重開放、包容的互聯網企業家來說,這是他們擅長的領域。同時,由於互聯網商業信息與內容的場景越來越多融為一體,對於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的營造,互聯網公司因為其自身的稟賦優勢,也可以起到良好的助力。可以想見,構建「新型政商關係」的進程中,中國互聯網企業家也將像他們在商業領域的表現一樣,「弄潮兒向濤頭立」。


 


本文作者宋金波(資深媒體人,專欄作家)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從安全配置談各大自主品牌旗艦SUV車型
談戀愛時該不該AA制|TV
距離,再也不是你拒絕我的理由
我迷戀摳身上的傷疤,然後吃掉它 | 4000人難以啟齒的癮症
花一萬塊買手機是不道德的嗎?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