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也許你都沒發現,其實你在做公益

也許你都沒發現,其實你在做公益

一直說做公益,今天很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做公益創業近6年的心得。以及,在我心中,什麼樣的公益項目才是好的公益項目。

我見過黑心的公益人,頂著公益的頭銜做壞事。我也見過違心的公益人,為了跟風和大家的讚美去參與公益事業。其實黑心的公益人還有違心的公益人,在我心中的地位是一樣的。他們的善舉都是conditional的。即在「特定條件下」 才會發生的,不是真正發自內心的。更是無法傳遞下去的。你也許不知道,你究竟真不真心,受助人是知道的。

康德的倫理法則中有一條黃金定律叫做 Categorical Imperative (定言令式)。這一條道德法則告訴我們,不管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會去做的事情,這才是真正的倫理法則。舉例子來說,如果一個人去路邊扶摔倒的老奶奶的原因是因為希望被大家讚許,在康德的眼裡,這不是真正的moral action (有道德的行為)。理由是因為如果沒有一個人在圍觀的話,這個人便不會去扶摔倒的老奶奶了。在康德的眼裡,重要的是motivation (行為的意圖),而不是行為的結果。

如果大家抱著一種「功利心」去做公益,公益事業的存在反而滋養了大眾的功利心而非公益心。將「幫助他人" 的多少和數量成為衡量自己公益事業成功與否的標準,甚至扭曲事實來滿足自己扭曲的同理心,這是一種非常可怕的行為。

Golden Rule:好公益即做真正的自己

剛開始接觸公益創業的時候,我以為要幫助第三世界國家的兒童捐款,想辦法造福吃不上飯的孩子,沒有營養的孩子才是做公益。經過近6年的不斷實踐和摸索,我深深的意識到了兩點。

1. 從身邊做起 從地區做起---真正的系統改變發生在腳下的土地上

回國走訪各大城市的公益創新基地,探訪各大公益機構,發現了令我很欣慰的一點----哪裡都有公益項目。公益心是像野草一樣的東西,到哪裡都可以生長,不管以什麼形式,或者在什麼樣的社會環境和地理環境之下。所以也不用去擔心什麼老遠地方發生的事情,從身邊做起,從你了解的群體做起。因為其他的地方,不了解,或者沒有實地考察過的話,很多東西都看不清楚,也無法知道什麼東西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式。

2. 做公益不是要加入任何」公益」項目---愛自己做自己即公益

我漸漸的發現特別神奇的一點,真正有公益心的人不一定在公益行業,在公益行業的也不一定有著鑽石般的公益心。很多人正在自己熱愛的職業上,用雙手造福著人類。他們賺著大把的錢,卻也從來沒有功利心滋生。這些人愛自己的職業,愛自己的工作。他們愛自己,所以也有能力愛他人。

一個餐廳里的廚師的公益心體現在他將所有的時間和心血放在自己的食材里,顧客臉上的笑容即是他需要的一切。一個建築師將顧客的舒適程度擺在第一位,終日刻苦勞作只為了讓坐在房子里的人感受到最好的採光。。。其實,你有沒有在從事一個公益項目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所有事情的心態還有動力的源泉是什麼。

人終究無法一個人活著。到最後,只是為了自己而活的人,會在某一個階段失去所有生活的意義。為家庭奮鬥又另當別論了。做自己所愛,為所愛所做,即是公益。

解聆人的未來?

今年去哈佛中國論壇見到了黑土麥田的創始人秦同學,他說了一句話讓我一直在思考。大意是他以前也以為motivation很重要,但最後發現,讓大家做事,達到結果才更重要。近六年的農村扶貧摸索,讓秦同學從一個康德派轉變為了邊沁主義(結果論)。我不知道我接下去會如何變化,但是目前來說,我依舊認為,如果一個項目無法培養參與者或者受助人的公益心,項目產品無法傳遞這一層理念,那麼這個creation即是失敗的。

如果將解聆人的項目和一個更大的社會痛點結合起來,比如中國政策下扶貧,留守兒童甚至加拿大的homeless和原住民現狀,這點還需要思考更多,同時做更多的調研和考察。

其次,如何在傾聽的過程中傳遞公益心,而不是滋養公益心和伸手黨的存在,也是需要仔細思考的問題。

拼湊零件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需要更多的學習留學生的歷史,了解留學生疑惑的根源,從而想不同的模式,能夠讓留學生的猶豫和波動情緒,變成鑽石一般的公益心,變成金子,發出更大的能量。

寶寶資歷尚淺

繼續享受修行

同道中人共勉

晚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ethrough 的精彩文章:

TAG:cethroug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