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帶病成長的孩子」新學期會不治自愈嗎?

「帶病成長的孩子」新學期會不治自愈嗎?

在日常心理諮詢中,我常常提醒家長別讓自己比較小的格局框住了孩子,更不要將自己的不順遂都歸咎於他人和社會,要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命運負責。

三篇

1丨初始年級孩子和家長焦慮多

2丨「帶病成長的孩子」新學期會不治自愈嗎?

3丨為何我的孩子沒進「頂尖班」

2

-THE SECOND-

王逸軼不像母親關希那樣雷厲風行,而是文靜內向,自尊心強,儘可能把所有老師交待的事情做好。小學一~四年級,王逸軼不需要父母過問學習,成績始終是班裡前十名。但五年級時,身體突然出現問題,上學時在學校門口乾嘔或嘔吐,但關希帶她去醫院檢查,卻無任何疾病。起初,關希覺得王逸軼可能學習壓力有點大,也許休息一陣就會好,沒有太理會。凡是嘔吐,當天就不送孩子去學校了……小升初進入普通中學後,關希明顯感覺孩子放了。可第二學期又開始嘔吐,一旦嘔吐,就會好幾天不去學校……三年了,關希始終沒有找到女兒嘔吐的原因,對孩子能否繼續上學完全沒有把握。臨近開學,關希天天失眠,擔心女兒舊病複發,這日子怎麼熬呀?

麗珊建議

王逸軼屬於典型的「內外不一致」型的孩子,表面上平靜如水,而內心卻驚濤駭浪。經過比較長時間的觀察,確認我是可以信賴的人之後,她開始向我吐露心聲。原來,最讓她感到不安的是自己的家庭。父母多年來感情不和,母親賺錢多,很強勢,但父親也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抗爭著……王逸軼從小內心缺乏安全感,不願跟父母說心裡話,更不願向他們求助。五年級學習壓力加大後,她力不從心了,但父母對分數的要求越來越高,孩子的負性情緒爆棚。漸漸地,學校生活越來越不能讓她感到快樂,以至於痛恨上學。

孩子對父母婚姻的質量是十分敏感的,他們的一切安全感都來自家庭的穩定和諧。從系統派家庭治療的角度看,孩子出現問題,往往是在「代替整個家庭承擔過錯」。王逸軼的表現是典型的「軀體化」,當人的心理壓力達到一定程度,身體出現諸如頭疼、持續低燒、嘔吐和消化道系統疾病等癥狀,應首先到醫院進行徹底的身體檢查,如排除生理有器質性病變,就可以考慮是心理疾患,接受系統的心理諮詢。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父母不要僥倖抱著「樹大必直」的想法,貽誤心理諮詢的關鍵期。

王逸軼三年來不明原因的嘔吐,父母未加重視,一年又一年地「對付」,使得孩子每個新的學年都舊病複發。不完整的就讀經歷使王逸軼對學校的畏懼已經條件反射了,她落下了許多知識,不知道如何與同學相處,覺得自己沒有可取之處,改變變得更加艱難。害怕舊病複發是學生和家長新學期的焦慮之一,但因為這種局面往往是長期形成,並隱含深層次原因,要想獲得根本性改善,這樣的家庭恐怕要進行比較長時間的諮詢。

針對他們的情況,我給出的具體建議:

到醫院進行全面的體檢,排除生理疾病的可能性。

父母進行婚姻治療,告別博弈狀態,消除內在的委屈,告別負性情緒。

父母注意用心陪伴女兒的成長。

王逸軼逐步梳理知識,從一點點進步中獲得自信心。父母積極和學校溝通,請學校給予配合,讓孩子有勇氣逐步回歸學校。

文中人物皆為化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麗珊幸福心理 的精彩文章:

為了搜集爸爸背叛婚姻的證據,女兒放棄學業

TAG:麗珊幸福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