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經四年未成功的中日友好條約,鄧小平說 「一秒鐘就解決了」

歷經四年未成功的中日友好條約,鄧小平說 「一秒鐘就解決了」

圖為1978年10月23日,《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交換儀式上,鄧小平與福田赳夫擁抱。

在戰後中日外交史上,簽訂於1978年 《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無疑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鮮為人知的是,這份不足千字的條約,從開始醞釀到最後簽署,經歷了曲折複雜的4年多時間。

「最高指示:不能讓!」

中日邦交實現正常化之後,雙邊政治、經濟等方面的交流發展很快,先後簽訂了航海、貿易等幾個業務協定。在此背景下,雙方要求儘早展開和平友好條約談判的呼聲日益高漲起來。1975年1月,雙方舉行了預備性談判,並取得共識。

然而,當中方以《中日聯合聲明》為基礎提出條約方案時,日方卻對其中的反霸條款提出異議,說「反霸權」涉及到日本與第三國的關係,這一條款將會把日本擺在「敵視別國」的位置上。

1975年3月27日,陳永貴率團出訪途經東京。在機場貴賓室,陳永貴向負責談判的陳楚大使等傳達了國內的指示:「最高指示:不能讓!就是這些。 」陳楚大使希望陳永貴再詳細給大家說說,陳永貴又重複了一遍:「最高指示:不能讓!」話說到這個份兒上,在隨後的談判中中方的立場更加堅定。雙方關於是否把「反霸權」寫入條約的主張明顯對立,談判陷入僵局。

「像阿Q一樣」

在日本看來,當時中國正在嚴厲批判蘇聯的 「霸權主義」,因此「反霸」成了「反對蘇聯外交政策」的同義語,如果把「反對霸權」寫進日中條約,將會把日本置於聯合中國反對蘇聯的境地。

日本的顧慮並非空穴來風。由於與蘇聯存在著北方四島的領土問題,日本在外交上不得不小心翼翼照顧蘇聯的情緒。蘇聯當然也明白日本的軟肋,因此千方百計對中日關係進行干擾。

為了推動締約談判,1975年9月,中日兩國外長喬冠華和宮澤喜一利用出席聯合國大會的機會,在紐約舉行了兩次會談。會談中,宮澤對反對霸權主義提出了自己的解釋:(1)反霸不針對第三國;(2)不得與聯合國憲章相矛盾;(3)反霸不意味著採取聯合行動;(4)範圍不限於亞太地區而是全世界。這就是所謂的「宮澤四原則」。

針對宮澤的解釋,喬冠華反駁說:「出現需要解釋的問題就是因為某個國家不高興,有點神經緊張。像魯迅先生小說中的人物阿Q一樣,頭上長了癩皮瘡,頭髮都掉光了,於是就怕人家說亮。他還很怪,對於力氣小的人又打又罵,而對於力氣大的人就不敢說話了。」宮澤自嘲地辯稱:「日本正是這樣一個力量極小的對手。 」又說:「哪怕我們認為阿Q不好,臉上也不敢露出來。 」

當時,儘管會談氣氛輕鬆,但在實質問題上未達成共識。

進入1976年,中日兩國政局都發生了動蕩。在中國,周恩來、毛澤東相繼逝世,鄧小平又一次被打倒。在日本,發生了洛克希德政治獻金事件,三木內閣搖搖欲墜。談判實際上已中斷。

「一秒鐘就解決了」

在中國,粉碎「四人幫」後,鄧小平復出,主持中央工作。在日本,福田赳夫繼三木下台後組閣,他託人向中國傳達了「儘早舉行簽訂和平友好條約的談判」的意願。鄧小平回應說:「其實這樣的事只要一秒鐘就解決了,不要很多時間。所謂一秒鐘,就是兩個字 『簽訂』。 」

1978年春節之後,兩國代表展開預備性會談。這時,蘇聯方面又開始蠢蠢欲動。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親筆寫信給福田首相,呼籲在蘇日締結和平條約之前首先締結睦鄰合作條約,其目的依然是想以此牽制中日談判。日本則堅持在領土問題解決之前難以締結此類條約。

當時,美國卡特政府也在推行「聯華制蘇」戰略,規勸日本在中日締約問題上積極行動。

1978年7月,中斷兩年多的中日締約談判在北京重新開始。最終條約中曾引起分歧的「反霸條款」表述為:「締約雙方表明,任何一方都不應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或其他任何地區謀求霸權,並反對任何其他的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 」「第三國條款」則表述為:「本條約不影響締約各方面同第三國關係的立場。」鄧小平看了上報材料後當即拍板同意,並說:「這不是很簡潔的表達嘛! 」

8月12日,經過 「馬拉松」談判之後的 《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終於在北京正式簽署了。兩個月後,鄧小平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首位國家領導人訪問日本,並出席《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兩國批准書互換儀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紫色的花瓣 的精彩文章:

TAG:紫色的花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