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頭盔上為什麼會有帽簾,又為什麼會減少十萬日軍的死亡

日本頭盔上為什麼會有帽簾,又為什麼會減少十萬日軍的死亡

二戰期間,日本兵最突出的形象就是頭上所戴的軍帽,這種帽子都會加裝了幾塊黃色的布簾,顯得很可笑,被當時的中國人戲稱為「屁簾」,那這些布簾是有什麼特別的作用呢?日本軍帽上的這些布片學名軍帽垂簾,通常被稱為帽垂,是日本軍帽的標配,這種軍帽的配發歷史早在二戰之前就已經配發。

1899年侵佔台灣的日軍和1900年八國聯軍中的日軍,都曾經配發這種軍帽。這種設計並不是日本首創,而是模仿自法國陸軍的野戰帽,法國北非軍團因為經常在沙漠地區作戰,為了防止被日光灼傷頸部和蚊蟲叮咬,就在軍帽的後面加裝了一圈圍布,戰場上的效果十分突出。

明治維新後,日本在軍事上以法軍為學習對象,這種軍帽樣式也被日本採用。大家如果經常看日本古代戰爭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古代日本的傳統盔甲上也配有帽垂,日本古代普通步兵頭戴的頭盔叫陣笠,後面帶有遮陽的帽垂,平安時代以後,日軍盔甲普遍採用護頸簾,甚至到了幕府末期,幕府的火槍兵,在採用了法國樣式的軍服後,依然保留了帶有護頸簾的陣笠。

日本在引進法軍軍帽的同時又有所改進,把整塊布改為幾片。因為亞太戰場基本上沒有沙漠,但卻有廣泛的熱帶亞熱帶地區,氣候濕熱,蚊蟲肆虐,極易感染傳播疾病,在這些地區作戰,非戰鬥性減員有時甚至會超過作戰的傷亡,不得不引起重視,把整個圍布改成幾片,可以讓空氣流通,增加了舒適性,能夠預防痱子,濕疹等皮膚病,同時行進的過程中,帽垂會不停擺動,起到驅趕蚊蟲的效果。

據統計,這一小小的改進,就讓日軍減少了10萬的非戰鬥性減員,極大的改善了日軍疾病頻發的狀況。1938年,日軍陸軍將帶有帽垂的戰鬥帽定位標準軍帽進行配發,日本海軍陸戰隊和海軍艦艇官兵,也先後配戴。1940年戰鬥帽成為日本國民服,戰時的日本官員,教師,甚至全體國民都配戴戰鬥帽,因此,頭戴有帽垂的戰鬥帽的日軍,也成為中國人腦海中標準的鬼子兵形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碧葉輕風 的精彩文章:

孤艦守上海,只為守土衛國,淞滬抗戰中何止有「八百壯士」
印度人評價中餐,中國人沒什麼信仰什麼都吃,那印度菜好吃嗎?
成吉思汗能征服半個地球,為何不敢征服近在咫尺的印度
這個國家太倒霉,多次差點被滅種,如今卻是恐怖分子的剋星
中國發現一座古墓,傳到一小國後,該國一姓氏紛紛來認祖歸宗

TAG:碧葉輕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