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抓環保導致原材料漲價」是偽命題

「抓環保導致原材料漲價」是偽命題

「我們不贊成抓環保導致原材料價格上漲的觀點。」環保部環境影響評價司司長崔書紅27日在環保部例行發布會上做出上述表示。他說,過去,一些違法排污企業,大幅壓縮環保成本,甚至根本不投入環保,劣幣驅逐良幣,因此獲得了比嚴格執行環保政策的企業更高的利潤,嚴重破壞了市場競爭秩序,阻礙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9月28日 中國網)

自2015年底開始的中央環保督察巡視,以猛葯去痾的決心和壯士斷腕的勇氣,對污染採取了「零容忍」的鐵腕治理措施,兩年內覆蓋了全國31個省(區、市),超過1.5萬人被問責,可謂是成效明顯、有目共睹。但與此同時,「環保督查導致漲價潮」的說法也甚囂塵上。

「抓環保導致原材料漲價影響經濟」是否存在?環保高壓是否到了難以承受的程度?

不可否認,環保督查雷厲風行、如火如荼開展的同時,不少商品的確存在價格上漲現象。尤其是與環保關係較為密切的家居建材、基礎化工、塑料等行業,紛紛以限制產能、原材料供應短缺為理由,一波又一波抬高著商品、服務等價格。「羊毛出在羊身上」,漲價的「苦果」最終由消費者來買單,導致部分群眾怨聲載道,吐槽環保督察帶來了漲價潮。

但理性分析就會發現,「抓環保導致原材料漲價」是個偽命題。因為產品價格的變化主要由供需關係造成,影響因素甚多,並不取決於環保督查一個方面,況且環保督察沒有對主要工業產品產量造成影響,更不是推動產品價格上漲的直接原因。而為「環保督查漲價論」搖旗吶喊的大多是企業主,他們借著「環保」之名行著「漲價」之實,算的是個人盈利的「經濟賬」,卻忽視了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生態賬」,

眾所周知,環境污染是人民群眾長期以來關注的熱點難點,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之一。違法排污企業靠壓縮環保成本,甚至不投入環保來獲得更高的利潤,不僅嚴重破壞市場競爭秩序,阻礙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更嚴重導致生態環境惡化,是赤裸裸的劣幣驅逐良幣。

因此,決不能因治污的「陣痛」而縱容制污的「長痛」,政府更要堅定鐵腕治污決心,加大環保倒逼力度,凈化市場環境,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打贏生態環境的保衛戰和轉型升級的持久戰。對於企業而言,與其心存僥倖、四處求救,不如主動適應依法監管常態,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走出一條生態文明與經濟發展雙贏的新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巴西「夏令時」存廢:經濟效益說了算
袁崇煥文化品牌塑造開啟多元化路徑
幫「墨水男孩」掩去病痛是社會之責
全球貿易復甦推動亞太經濟增長
法制與新聞客戶端採集端正式上線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