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跟著古人游蘇州,看五百年前的姑蘇十景

跟著古人游蘇州,看五百年前的姑蘇十景

『閱讀本是尋常事,繁華靜處遇知音』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港小橋多。」這兩段詩句,道出了唯美的江南。

江南的美在青磚黛瓦,在煙雨樓台,在小橋流水,在尋常巷陌,在春水碧於天,在畫船聽雨眠。道不盡的離愁在北方的陽關道,理不清的惆悵在江南雨巷旁。

江南,這個美麗的象徵,迷醉了多少漂泊的心,敲打了多少闌珊的夢。它的溫婉與韻致,讓人淡漠一切魂牽夢繞,只為那如詩如畫的潑墨意境,和那「遊人只合江南老」的美麗傳說。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作為江南的主要代表之一,自古以來便承載著中國一切的美好。很多詩詞中都有對她的讚美,但詩詞固然美妙,總還是抽象的,不及水墨畫那麼容易讓一般的人能感受。

「姑蘇十景」一系列文人山水畫是明代畫家文伯仁的成名畫作。文伯仁是文徵明的侄子,深受文徵明影響,他將文徵明結構繁雜的圖式,朝更精緻嚴密的方向發展,以工細的用筆與敷色,別出心裁的構圖,表現鬱茂清幽的山林勝景,展現給你一個詩意的江南。

I姑蘇十景之洞庭春色

太湖的波紋用一道道斜向的線條來表現,使得整個畫面更添一份律動感。或許此刻的文伯仁正遙望太湖洞庭山,被湖上迎面而來的清風吹拂著。確有「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古意。

II姑蘇十景之虎丘夜月

古雅的虎丘塔,傲立於孤山上,霧氣迷茫的深夜,正邀明月來對飲。難怪東坡居士有言「來蘇州不到虎丘,乃憾事也」。

III姑蘇十景之滄浪清夏

繁茂的草木、古樸的圍牆、蜿蜒的復廊、嶙峋的假山……我今無所求,但願居此間。

IV姑蘇十景之胥江競渡

明清時期,大運河蘇州段改道胥江,過往船隻多經胥江入胥門,因此造就胥門這一片繁華勝景。舊時,此地不僅商賈雲集,更是官吏來往的接引之所。且看這畫:眾多船隻穿梭來往於廣闊的江面,其間載著乘客或貨物,近景坡岸上,好多人或坐或站地等待渡船到來,姑蘇果然自古繁華。

V姑蘇十景之鄧蔚觀梅

初春,太湖洞庭山的梅園正盛開,遊人們紛至沓來,深藏梅花間。有詩為證:"梅花萬朵枝頭笑,白雪斜落花邊俏。春梅敬雪多皎潔,粉瓣含春玉色來。"

VI姑蘇十景之支硎春曉

支硎山,又名報恩山﹑南峰山。《越絕書》云:硎,平整之石。山有平石,故名。《吳縣誌》記載:昔晉高僧支遁隱居於此,因以支硎為號,山亦因支遁得名。

VII姑蘇十景之石湖秋泛

石湖,相傳為春秋時范蠡入五湖之口。宋范成大晚年居此,孝宗書「石湖」二字以賜,因自號石湖居士。清錢謙益《和范致能燕山道中絕句》之四:「一片江南圖畫里,西湖秋月石湖春。」上方山上,楞枷塔下,皓月當空,澄澈萬里,湖波山嵐,一片清光。蘇州城區,繁燈如星,恍若人間天堂。還有小船載酒,泛月湖心,傳出弦歌之聲。

VIII姑蘇十景之寶塔獻瑞

瑞光禪寺因塔得名,此塔初建於赤烏四年(BC241),為吳帝孫仲謀為西域康居國僧人所設。而後北宋末年,金人侵宋,毀於兵燹。明代又重新恢復。此時的情景為文伯仁所見:僧人背著手、抬著頭,邀人一塊欣賞頂到畫面最高處的寶塔。

IX姑蘇十景之江村漁火

楓橋原本並不起眼,可唐代張繼的《楓橋夜泊》卻讓她流傳千古。江楓漁火對愁眠,圖中雖不見漁火,但卻可以感覺到所有活動安息後此處夜晚的靜謐。

X姑蘇十景之靈岩雪霽

"靈岩秀絕冠江南"、"靈岩奇絕勝天台",這是古人對靈岩山的讚譽。寒冬到來,姑蘇城外便下了雪,靈岩山上此時被皚皚白雪所覆蓋,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銀裝素裹。路上無一行人,唯有山腳下的小店裡,似乎還有探勝的遊客。

【作者介紹】

文伯仁(1502-1575),明代畫家,字德承,號五峰,江蘇蘇州人,出身於書香世家,曾入邑庠就讀,後來放棄舉業,以畫維生。文伯仁的叔父是引領當時蘇州藝壇風尚的大師文徵明(1470-1559),因此他早年的學養與畫藝,深受蘇州當地傳統及文徵明的影響。中年以後,文伯仁曾遊歷北京、南京、松江等地,成為將文派畫風引介到其他城市的重要推手。

閱 讀 推 薦

《品讀蘇州》

作者:嵇元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史詩散文!160萬純文字,1400張珍貴照片!有關蘇州的百科全書!見證蘇州復興史!

—FIN—

畫 明代·文伯仁

文 德維&馬斯達

整理 江月(Kanguat)

排版讀書君(Reader)

編輯丨Hienwey Lea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慢書房 的精彩文章:

十本讓你想一口氣讀完的好書
羊毛 l 都是為你好!你好嗎?
在青春的荷爾蒙和節日的氛圍中,總會陷入一種迷亂的情感
從孩子的眼裡,看見了原諒

TAG:慢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