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不當了也不能慣著你,這是中國教師最窩囊的時代?
洞見
(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數百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免費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來源:教師幫
(ID: jiaoshi-bang)
近日,一段女副校長課堂上與學生對罵爆粗的視頻在網上流傳。
在長約1分30秒的視頻中,女教師和一名身穿白藍校服的男學生對罵。
女教師多次爆粗口「×你媽」,並稱「我這個老師不當了,也不慣著你」,男生也爆粗口回罵。
據悉,該事件發生在黑龍江齊齊哈爾市泰來縣,該名女教師同時擔任學校副校長一職,目前已被免職並從學校調離。
事後,泰來縣教育局發布情況通報稱:
該副校長在巡視教室維護學校秩序時,有一學生大聲喧嘩,該副校長進行制止,遭到該學生辱罵。
從視頻中對話也能窺見事件原委,老師制止時僅僅說了一句靠邊站,就引來學生辱罵。
老師氣不過,與該男生理論。
但是該男生並不服氣,口中依然罵罵咧咧,老子長老子短。遂令該副校長氣憤難抑,以致有了這樣情緒激動的舉動。
有人說道:
「張曉華副校長從來到二中這些年來一直都一步一個腳印,人品正直,這是公認的。
就是因為這樣的負責人的教師,敢管別人不敢管的事,才會讓二中在歪風邪氣中不受影響。」
01
我寧願老師不當,
也不慣著你
圍觀者們或許看的只是熱鬧,不管是批判老師不顧職業修養,還是認為學生有錯在先,或許都沒有觸及到問題的本質。
在視頻中那名女副校長說了這樣一句話:
「我寧願老師不當,也不慣著你!」
這恰恰暴露出當今教師生存現狀的尷尬。
近幾年出現的多起嚴重「辱師」事件,不管學生多過分多惡劣,處理結果,都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一邊倒地拿老師「開刀」。
批評教育是輕的,多數都被降級降職調離直至開除。
就像本次事件中的那名女老師一樣,直接調離工作崗位,而學生在義務教育的保護傘下繼續「逍遙法外」。
管教學生的成本太過高昂,以至稍有不慎就要犧牲掉養家糊口的飯碗。
僅僅因為對一無良學生說了一句靠邊站點兒,就惹來學生的回罵,並且在理論中,一口一個老子回懟,你會怎麼辦?
深吸口氣,平心靜氣,當作什麼事都沒發生過?
學生罵之任他罵之,我自心平氣和,安之如素?
請問,置師道尊嚴於何處?一名女教師內心又有多少委屈和憤怒,用自己的前途維護了那幾乎不存在的師道尊嚴?
02
孩子能被老師批評,
或許是一種幸福
父母管教孩子,老師管教學生,自古以來天經地義。
初會學話的小兒都會念「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可是現在孩子在學校,老師不敢管;在家裡,家長則捨不得管,這种放任式的教育慘痛失敗的案例還少嗎?
有人曾問李雙江打孩子嗎?
李雙江說:
「不打,捨不得,有時真想打,但不能打,勸說,我們嚇唬一下。還沒有打,自己的眼淚先掉下來了……」
很多家長都是這種心態,偶爾因孩子頑劣發了回火,過後還懺悔不已。
父母不願教,老師不敢嚴,造成父子關係、師生關係徹底扭曲。
每家每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自出生就三代六口圍著轉,家長捨不得打、捨不得罵,老師在批評孩子時瞻前顧後、縮手縮腳。
其結果,很多孩子蹬鼻子上臉,脾氣越來越大,任你怎麼給他講道理都不管用。
那些問題孩子更加驕橫跋扈,我行我素,自毀前程。李雙江的兒子李天一,就因涉嫌輪姦被判刑10年。
一個人有了敬畏之心,才能自覺約束自我,不做出格越軌之事。
古語說:「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規,糾有所止,偶有逾矩,安不出大格」。
但是現在的孩子不僅不怕老師,還辱罵老師、惡搞老師。
曾有一個視頻,兩名高中男生圍毆老師,還對著鏡頭嘶吼:「我是學生,你們能把我怎樣?」
這就是被《未成年人保護法》喂得無知無畏的初生牛犢!
可假如你捨不得教育孩子,社會會狠狠地教育他!
與其等待孩子將來被社會敲打得頭破血流,不如從小教孩子有所敬畏,敬畏生命,敬畏尊長,敬畏規則。
03
教育必須有懲戒制度,
教師必須手握戒尺!
教育必須有相應的懲戒制度,這也是世界各國的普遍做法:
幾乎所有的美國學校都有禁閉室,學校有權將違紀學生停課、關禁閉、周六返校禁閉、開除直至送少年懲戒學校。
韓國有《大韓民國教育處罰法》,包括允許使用長度不超過100厘米、厚度不超過1厘米的戒尺打男女學生的小腿。
英國《2006年教育與督學法》規定,教師有懲罰不規矩學生的法定權利。
包括:罰寫作文、周末禁閉、校長懲戒、停學。體罰包括允許打手心,每雙手不超過三次,允許鞭打男生的臀部不超過六下……
我們當然不提倡恢復體罰制度。
但是,如果只維護孩子的權利,而不強調他們的責任,如果孩子可以隨意挑戰秩序而沒有任何懲戒,家長和老師只能說服,只能作所謂的「思想工作」,那這種教育制度是不是有效的?
但沒有懲罰的教育,註定只是一種虛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是一種隔靴搔癢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
教育的靈魂應該是教師。教育的蓬勃發展,不僅需要硬體的投入,還需要優秀教師資源的不斷注入。
可當教師尊嚴出現雪崩式隕落的時候,又有多少有情懷的精英人才遠離教師這個職業?
又還有多少擁有教育夢想的年輕人願意加入到這個行業中?
教師互罵的事件甚囂塵上的時刻,恰恰為我們提供思考師道尊嚴的契機。
同樣希望每一位不僅僅只是屏幕前的看客,更應該發出自己的心聲。
一把戒尺,心有戒尺,行有所止。
鄭州七中在新學年的開學典禮上,學生家長發言後把戒尺重新還給了老師,他說道:
一個人老去的時候,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失敗,而是我本可以;每個人心裡都有一片海,自己不揚帆,沒人幫你起航,只有拼出來的成功,沒有等出來的輝煌!
戒尺是一個符號,是教師尊嚴的符號,是教育公正的符號,是學生要調皮的時候,心中會想到符號。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這一次我不談法律,我談臉皮
※你今年捨不得打孩子,明年孩子就打你
※靈魂被重擊過的地方,才能長出自控力來
TAG:洞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