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藥芍茵五金湯治療各種「膽病」均有奇效!

中藥芍茵五金湯治療各種「膽病」均有奇效!

中藥芍茵五金湯治療各種「膽病」均有奇效!

百度搜索「中醫智庫」,即可體驗「中醫智庫」,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向同進,男,1937年生,湖南省洪江市人。主任醫師。退休後,現任湖南省懷化市疑難病科研所所長。

專長內科,尤擅長肝膽病及併發症,提出了膽囊炎是由於膽道系統受到細菌、結石、化學因子的侵襲而發生炎症,引起全身及局部的各種病理改變的膽囊炎性疾病。出版中醫專著《醫家明鏡》一書,發表專業學術論文50餘篇,主編參編學術專著2部,獲省部級、地廳級科研成果獎2項,發明專利8項。

方葯:生白芍60g,茵陳15g,炙甘草15g,雞內金15g,醋鬱金15g,醋元胡15g,海金沙20g,金錢草30g,川楝子12g。

功效:疏肝清氣,利膽排石。

主治:膽石症、膽囊炎(不同階段所致的熱、痛、結石之三大主症)。

用法:上藥首煎加水800ml,浸泡50分鐘,武火煮沸後,文火煮30分鐘,濾出葯汁約250ml,再加水600ml,煎煮30分鐘,濾出葯汁約250ml,兩煎藥汁混勻,分早晚兩次,飯後1小時服。

方解:慢性膽囊炎,屬中醫「脅痛」、「結胸」、「黃疸」範疇。其病位在膽,而涉及肝與脾胃。在生理上,若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則膽汁排出暢達,脾胃運化功能也健旺。在病理上,膽囊為病,肝氣鬱滯則右脅下隱痛,痛涉肩背;由氣及血,氣血不暢,瘀結膽囊而見右脅下有壓痛。肝鬱犯脾,脾胃虛弱則見面色無華、乏力等。脾胃虛弱,又可助生濕邪,濕邪既可困脾,又可侵犯肝膽。慢性膽囊炎,就其病機而言,乃肝鬱氣滯,膽失疏泄,氣血郁滯,濕熱內蘊,脾胃虛弱所致。

本方重用白芍為君葯緩急止痛;以茵陳清熱利濕,雞內金消食運脾,散瘀化石。醋鬱金、元胡行氣解郁,活血散瘀止痛為臣。佐海金沙、金錢草清熱解毒,利水通淋排石;用川楝子行氣止痛,甘草調和諸葯為使。共奏疏肝清氣,利膽排石之功。

加減:以右脅下疼痛及壓痛為主要臨床表現。其中慢性膽囊炎是臨床最常見的膽囊疾病,可與膽石病同時存在,亦可因膽汁鬱積而致。就國內所見,非結石的慢性膽囊炎相當常見。本病有時為急性膽囊炎的後遺症,但多數病例以往並無急性發作史,而就醫時即為慢性。慢性膽囊炎發作時的癥狀可與膽囊結石的發作相似。因而立疏肝理氣,利膽排石之法。患者有輕重不一的腹脹,上腹或右上腹不適感,持續性疼痛或右肩胛區疼痛,胃灼熱,噯氣,吞酸等胃腸道癥狀。上述癥狀雖不嚴重,卻頑固不愈,往往進油煎或多脂食物後加劇。在有膽總管結石時多伴有噁心嘔吐。慢性膽囊炎發作時缺乏典型癥狀,不易確診。進餐後癥狀加劇也非特異性。右上腹壓痛及叩擊痛為重要的體征。超聲波檢查可探查出膨大或縮小的膽囊,膽囊收縮功能不良,較大的膽石等情況。根據上證,辨證屬肝鬱氣滯者加柴胡、香附;屬肝膽濕熱者加龍膽草、黃芩、梔子;熱毒甚者加蒲公英;伴黃疸者加重茵陳量、並加虎杖;伴便秘者加生大黃;脘腹脹痛甚者加烏葯、檳榔、木香。相對固定方葯,臨床隨證加減,運方近30年,驗諸臨床,每奏良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黃中醫智庫 的精彩文章:

國家級名老中醫的過敏性鼻炎小偏方
名老中醫傳秘方,安神解郁香蜜膏
中醫天麻鉤藤竹茹湯治癲癇

TAG:神黃中醫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