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戰爭與毀滅!科技創新、改革過快的毒副作用

戰爭與毀滅!科技創新、改革過快的毒副作用

米筐投資提醒:本音頻大小1.1M

首先,請大家思考個問題:

「為何在顛覆性創新這一塊兒,國內似乎總是顯得步伐較慢」

這是上周米筐內部分享會上討論的課題。民間有很多種觀點,吐槽的也有很多,比如:

「儒家思想是求穩,保守的」

「從小義務教育抑制人的創新思維」

「現代文明由西方主導,現在還只能是小跟班」

…..

這些角度確實很符合現實。但是,用宏觀和辯證的角度:

1、分析任何中國國情,都不應該忽視人口規模,因為大的看,它已經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五分之一世界。

2、任何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科技創新也一定會有毒副作用。

由此,我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為了管理好這五分之一世界,一定要行政放緩創新的步伐,這就註定了在中國,顛覆性創新一定是緩慢的

國與國之間就像賽車,每一次創新猶如加速拐彎,人口小國可以學法拉利玩漂移甩尾,車裡的人還大喊好爽好酷。大國就是客運大巴,可能30度就屬於大彎,拐不好就是翻車,即使走好了車裡人也晃得罵個半天。

1

科技創新與戰爭

談到顛覆,在科技領域就是創新。這裡不能不提人類近代科技文明的開端,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然而,更有趣的,是與之而來的人類浩劫: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標誌是蒸汽機的使用;

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標誌是電力的使用;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年;

歷史書上是這麼寫的,「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新老帝國主義為爭奪霸權和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引起的」。但是在這幾個字背後,卻隱藏著生產力革新帶來的毒副作用。其本質是生產力變革過快,而社會資源短時間內與之不匹配。

比如,當新興工業在德國大量使用,由於德意志民族特性,其發展規模和速度要快於其他民族,那麼問題就來了,這麼龐大的規模和體系要維持運轉,必然面臨著困境,能源從哪來?支持新科技的原材料哪裡來?產出的產品賣給誰?

當國內已經滿足不了時,必然將目光轉向國外,然而舊有的世界秩序,並不會輕易同意分蛋糕。比如需要煤炭,但是這個產煤國可能是英國的殖民地,而英國不願放棄煤炭開採量。於是自工業革命爆發後,世界衝突也開始加劇。

任何改變都是有兩面性的,不管它是多麼有積極意義。就像你上周還只刷鍋洗碗呢,這周就天天honey寶貝、鮮花浪漫個不停,你媳婦心裡除了高興外,肯定也會犯嘀咕:「他不會背著我幹啥壞事了吧」。

中國,五分之一個世界。在這個列車上,任何一個拐彎和顛簸,都是牽扯巨大的。一個政策,一個技術一個產業,可能就是上億人受影響,弄不好慘點的話,就是幾千萬人飯碗被搶走,相當於歐洲好幾個國家。如果顛覆創新過快,而社會資源沒有與之匹配,後果不堪設想。就算只有100萬人,這些人天天網上抱怨,也會讓人覺得國家明天就要崩盤。

那個,金融創新,還記得么?

在中國,搞顛覆、玩創新,註定要慢。

2

體制改革與毀滅

談到顛覆,在制度領域就是改革。同樣,我們研究歷史,也越發覺得有趣。再拋一個問題:

「明朝、清朝覆滅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我們看教科書,告訴我們是一個「昏庸腐朽」一個「閉關鎖國、落後挨打」。然而歷史業界似乎達成了新的共識:改革過快

首先明朝:崇禎可以說是明朝排的上號的勤政皇帝。剛上任就大刀闊斧搞改革,整頓吏治。首先辦的事就是殺掉第一大奸臣魏忠賢。此事大快人心,尤其是自詡國之忠臣的東林黨。然而殺了魏忠賢,崇禎發現問題更大了,國庫虧空餉銀沒著落,邊關打仗餉銀也沒錢發。所謂的國之賢良,3年里換了52個內閣,能夠把全國資源調配起來的寥寥無幾。

比如,李自成兵圍北京的時候了,國庫虧空,崇禎向朝臣們借錢,個個哭窮兩袖清風。是他們沒錢?不是。李自成一進京,從他們身上就收刮到七千萬。

最後「憤青」崇禎臨上吊前,下令厚葬魏忠賢,等於是對自己17年的改革全盤否定。時髦點,估計他內心還有另一個聲音,「東林黨,你們這幫鍵盤俠」。

然後清朝:我們都知道落後挨打。但是那會的清朝也一直在積極嘗試,洋務運動、預備立憲等等,這些措施在帶來短期迴光返照的同時,同樣與當時的社會環境不匹配。類似於老破車開高速,只會加速滅亡。

比如,搞洋務運動和發展北洋新軍可以,但錢從哪裡來?簽的幾個喪權條約,國庫早就空了。兩條路:向洋人借款和國內加稅。前者只會讓國人更加覺得清朝喪權辱國,後者更不用說了,百姓更加疾苦。搞這個新變革,反而讓北洋新軍里誕生大批新勢力要推翻自己。

再說預備立憲。預備立憲是想學日本玩中央集權。可當時清朝本身已是中央集權,地方的統治基礎是督撫和立憲派。中央集權的改革卻想奪地方督撫既有的權力,皇族內閣又毀了立憲派的希望。

最終,清末的改革把自己的統治基礎給逼到了清王朝的對立面,逼著地方督撫和立憲派去和革命dang聯手一起反清。

歷史總是驚人相似。如今西方學界也開始認為,拿破崙的民法典加速了法蘭西第一帝國的滅亡。

認真了解歷史,總是充滿敬意。他們的困境,我們終究也會遇到,只是變個樣子,換了形式。

改變,要適度。不改,不行;太快,也不行。

3

困境

可能又會有人跳出來:「三萬,你個臭不要臉,竟然敢詆毀創新和改革,中國創新落後還有理了」。我沒有否認創新的積極性,而是要適度,注意步伐和節奏。大象學猴子玩跳舞,你受得了?還是花花草草受得了?

現在人愛喊change、顛覆。遠的不說,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競選口號就是「Change」,而且高呼「Yes we can」,科技小年輕也愛說「change the world」,所以奧巴馬得到很大的支持。

然而,最尷尬的問題,奧巴馬喊著Change,卻沒有給指出,Change誰?也就是改變,改誰的蛋糕?美國小清新們都認為要改變的是別人,幸福的將是自己。結果多年下來,美國經濟毫無改善,奧巴馬也得了歷史最差總統稱號,學名「奧觀海」。

諷刺的是,現任總統特朗普上台後,不再喊口號,而是真的Change,做了一系列動作,從移民政策到稅改,從全球戰略到逆全球化。美國人醒悟了,玩Change是要動蛋糕的,而且被動的那個人就是自己。所以現在罵特朗普的特別多,美國內部種族衝突愈演愈烈。這就是美國當下的現狀,變革引起的社會騷動。

改變,說起來容易。可是做起來呢?

它的副作用,整個國家和社會,有足夠的基礎承擔它么?它帶來的影響,短時間內人們可以接受和消化么?

這,才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筐投資 的精彩文章:

北美西海岸購房,這個城市投資潛力最大!
去美國置業購房,必須對這五張圖瞭然於心!
2018最後一役:剛需最後一班車,給炒房者最重一擊!
一盤大棋!樓市調控就是要打破階層固化的詛咒!
你是如何增加工資以外的收入的?

TAG:米筐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