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藏旅遊棋高一著,首支原創嘻哈音樂引領營銷

西藏旅遊棋高一著,首支原創嘻哈音樂引領營銷

聽說這個夏天和嘻哈最配。網路上,朋友圈裡,從表情包到酷酷的穿著,現象級網綜《中國有嘻哈》成為品牌與消費者的集體狂歡。在旅遊圈,西藏玩嘻哈,開始用心機。中國旅遊目的地原創嘻哈歌曲《哎呦我去西藏》在主流社交媒體不脛而走,原來政府玩營銷,也是666。

首先,打破品牌傳播常規手段,對西藏旅遊形象及元素全新創意:花開兩朵,一枝是借勢當下大熱的「嘻哈」元素展開音樂營銷,通過H5表達形式,以引發共鳴的歌詞喚醒受眾渴望去西藏旅遊的記憶,猶如開關,觸發內心對西藏的無限想像和期待。另一枝,以極具溝通力的情感訴求將差異化賣點貫徹始終,針對社會圈層精準表達。其次,以點帶面,以亮點帶動整體的傳播策略實現線上引爆,抓住旅遊黃金期受眾決策階段,形象曝光,搶佔注意力。

品牌博弈的藝術也是決勝千里之外的營銷戰術,西藏旅遊藉助嘻哈風格的音樂H5推廣同時是對其品牌目標受眾的精準復盤,成功背後恰是步步為營的套路整合,不妨按圖索驥,來看看西藏是如何打好這場教科書式演繹。

戰術一:無流量不營銷

互聯網移動端的應用拓展了人們行動空間,快餐式、條目式、海量的信息蜂擁而至,碎片化傳播拿什麼去吸引消費者,撥開迷霧見真神,用碎片化的亮點去製造話題,刺激消費需求。

一首歌,一句話、甚至鬼畜的表情都可能成為火種,點燃大眾參與熱情。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流量就是貨幣,對於在移動端的品牌營銷而言,流量引發的貨幣戰爭實際是對受眾注意力的攻城掠地。流量背後正是明星、話題、事件帶來輿論的主動權。

顯然這個夏天,嘻哈成為品牌營銷的利刃。西藏迅速找到了兩者的契合點,讓流量擔當嘻哈歌曲承包了西藏旅遊品牌的傳播。打起差異化牌,無論是西藏還是嘻哈都是人們的遠方和詩,真實的寫照是,當你對朝九晚五的生活開始倦怠,大昭寺門前擠滿了從千里之外磕長頭而來的信徒;當城市呼嘯的風裹挾著匆忙的步履,你抬頭看到霾後的天空,藏北廣袤的牧場上,藏羚羊跑的比車還快,車帶你去的不是西藏而是夢中的天堂。西藏旅遊借嘻哈音樂的表達方式在市場發力,大大節省了品牌與大眾接觸的時間和成本,借時、借事、借勢的法則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力。

戰術二:無故事不品牌

當我們聽歌時,在歌詞中尋找自我,當我們談品牌時,消費者會想到什麼,他們記住的一定是「與我有關」的情節。而讓品牌在消費者心中泛起波瀾的正是那些具有溝通力內容,準確的說是講好一個故事。

《哎呦我去西藏》瞄準上班族,為其畫像,屏幕之外的觀眾逐漸看到一個生活中的自己:

「每個人都曾有想去的地方

朝九晚五的生活讓你沒有了想像

每天只用手機傻看著這個世界

在飽含口水的枕頭上睡成獃滯」

顯然這首音樂作品是為目標客群量身定製。他們可能是初涉職場拚命工作的年輕人、或是已小有成就卻不得不為工作家庭旋轉的職業人,又或者渴望用一個假期來緩衝壓力,重新出發的小職員。通過職場人生活的真實寫照引發大眾對現有精神狀態的檢查和內省。「有沒有聽到靈魂的召喚」,歌詞拋出解決方案,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西藏夢,這種情感傳遞通過歌詞後半段內容準確呈現出來,最終歸納為,西藏,召喚每一個有夢想的靈魂。

當然,西藏的故事不只一種,針對不同的目標客群,溝通形式各有不同。針對中產階級,精英人群,可以是西藏精緻與極致的一面,也可以是執著夢想的巔峰時刻;對於情侶,朋友,學生黨這些客群而言,西藏是紀念,是路上,是出發與邂逅。讓消費者記住的不是西藏這樣一個名詞,而是付諸於行動變成去西藏。

戰術三: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如何舒服而巧妙的傳遞旅遊目的地的品牌主張及價值,讓人們認同的前提就是源自其興趣愛好。回頭再看,嘻哈從小眾文化發展到大眾追捧,是誰在這場盛宴中成為推波助瀾的關鍵,顯然圈層文化發揮了角色擔當的關鍵作用。

通過消費大眾群像刻畫,「美食」、「名人明星」、「旅遊」、「娛樂」標籤是受眾最為感興趣的維度熱詞。旅遊成為解鎖不同圈層群體內部文化密碼的鑰匙,以社群營銷為突破口,嘻哈迷、搖滾迷、攝影迷、遊戲迷、火車迷、服飾迷、公益團等更多圈層定製營銷策略,以小眾的專註度,話題性撬動大眾跟進參與,以小博大,獲得水紋效應。

西藏品牌傳播以嘻哈音樂風的打開方式,為符合社交媒體特性和大眾口味而作。人們嚮往西藏,談論西藏,其實除了西藏本身帶來的精彩想像之外,西藏標籤化暗示可以「讓我顯得很高級」,也正是大眾追求品牌的態度表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媒體營銷 的精彩文章:

現階段企業做新媒體營銷,這些姿勢能獲得更多客戶
我為什麼一直勸身邊的朋友們寫寫自媒體?

TAG:新媒體營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