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燒餅夾一切》:一部關於哥大中餐餐車的紀錄片

《燒餅夾一切》:一部關於哥大中餐餐車的紀錄片

欄目

導語

校園記」是《哥倫比亞的光》系列的子欄目,由今日今時正於哥大求學的在校生為讀者們分享 - 校園內外的學生聲音,趣聞軼事,無論輕鬆詼諧,亦或嬉笑怒罵。

本期校園記是一部由哥倫比亞大學哥倫比亞學院2017屆畢業生、哥倫比亞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碩士在讀生徐一寧 (CC 17; SIPA 19) 拍攝的紀錄片。您將在這部紀錄片里看到的,是一個與哥大校園中的許多人息息相關的故事,是一個中國人在紐約紮根、奮鬥的故事。本片及相關文字由徐一寧授權哥倫比亞大學全球中心 | 北京首發,如需轉發請與我們的公眾訂閱號或徐一寧本人聯絡。

在哥倫比亞大學西側正門的百老匯大道,總是能看到一排餐車。這裡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風味,而中餐餐車,更是這其中的主力,為遠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學子帶來家鄉熟悉的味道。其中最受學生們歡迎的餐車之一,便是「青雲阿姨」夫婦所經營的「青雲美食」。餐車前,經常能看到學生們大排長龍,生意十分紅火。

這部紀錄片《燒餅夾一切》講述了「青雲美食」的經營者「青雲阿姨」的故事。

點擊視頻觀看紀錄片《燒餅夾一切》

幕後

故事

《燒餅夾一切》的第一個鏡頭是在一個周一的晚上,八點十分,臨近餐車打烊的時間,排了幾個小時的長隊終於變成餐車前零星幾人。青雲阿姨一邊收拾著餐具,一邊嚼著燒餅,從窗口探出頭來問在旁邊拍攝的我:

「小妹,我給你打份飯吧,想吃啥?」

「吃過了啊,那我給你打杯熱豆漿,拿著路上喝」

她轉過身去忙活了一會,又探出頭來:

「你那些相機架子啥的看著沉,一會兒我幫你拿」

簡單的幾句話,「密集」帶有熱度。我之前和青雲阿姨的交流,和很多中國留學生一樣,一個站在窗口外,一個在餐車裡,匆匆報上三個菜名,最多到加一瓶豆奶的程度。拍攝這部紀錄片,讓我有機會了解到載著一車熱騰騰飯菜的餐車背後的世界。

GIF/911K

餐車的生意是忙碌而緊張的,需要做到有條不紊才不會忙中出錯。但意想不到,和工作中認真有點嚴肅的形象相反,餐車外的青雲阿姨率性開朗,洋溢著對生活的熱情。拜訪她在法拉盛的家時,阿姨到馬路上迎接我們,臉上還敷著網上流行的動物圖案面膜。走到大街上取景,她在紅色毛衣外套上一件豹紋馬甲,指著人流匆匆的大街說「我們這法拉盛的緬街啊,比時代廣場還熱鬧」。

GIF/689K

而比這豹紋馬甲還要鮮活的,是阿姨講述的故事。最初的採訪原定四十分鐘,她手舞足蹈地講了兩個半小時,不時停下來問我「哎呀小妹,我是不是又說多了?」在國內從事中醫的她,7年前來到美國,經歷了奔波輾轉的移民生活,機緣巧合的餐車生意,被迫暫時放棄的針灸師理想,和身為女性為家庭做出的犧牲與成全,等等等等。看似典型卻又獨一無二的華人故事,影射著哥大門前一輛輛餐車及其主人們共有的經歷:家鄉菜、異鄉、奮鬥、妥協、理想……

而這些關鍵詞,於體會著異國有趣卻艱深的學業、嚮往但屢碰壁的求職、開放卻無法融入的美式社交的很多哥大留學生而言,又何嘗不是兜兜轉轉繞不開的主題。分別落腳在晨邊高地和法拉盛的兩個群體,有著完全不同的經歷與職業,卻分享著有關異國生活相似的感悟,有挫折也有知足。而這些體會,通過冒著熱氣的家鄉菜傳遞共享,又增添幾分滋味與暖意。

GIF/916K

去年4月,「青雲美食」的餐車上多了一塊小牌子,寫著「燒餅夾一切」,下面列著各式各樣燒餅夾菜夾肉的吃法。阿姨得意地說,這是用她家鄉開封做法的燒餅,夾上學生們愛吃的豆芽滷肉等,能邊走邊吃。

一個小小的燒餅可以「夾一切」,讓匆忙趕著上課的學生填飽肚子。那,一輛小小的餐車又裝著什麼呢?

這或許是17分鐘的紀錄片回答不了的問題。只是,每每想起穿著豹紋馬甲,遞來熱豆漿的青雲阿姨,感覺手中的中餐盒飯又多了一分暖心的味道。

所以,在這部影片里,我想紀錄並呈現出這種味道,和你們分享。

點擊視頻觀看紀錄片《燒餅夾一切》

紀錄片導演、攝像、剪輯:徐一寧

徐一寧:哥倫比亞大學哥倫比亞學院2017屆畢業生 (CC 17),主修社會學和經濟學,現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和東京大學公共政策大學院的雙學位項目 (SIPA 19),學習經濟政治發展與國際公共政策

文案:徐一寧,馬欣然 (GS 17)

字幕:徐一寧,李一笛

導語、引言:憶念、南心、慎之

責編:慎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