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具古盤點——清代瓷器

具古盤點——清代瓷器

藍釉最早見於唐三彩中,只有綺麗之感,缺乏沉著色調。高溫藍釉的出現是在元代。入明以後,特別是在宣德時,藍釉器物多而質美,被推為宣德瓷器的上品。至清康熙時,更出現灑藍、天藍等多種新品種。

明宣德 霽藍釉盤

霽藍釉與天藍釉

霽藍是景德鎮窯從元代開始就已燒製成熟的釉色,其釉料以鈷為呈色劑,鈷含量一般為2%左右,釉層失透,釉面如橘皮,色澤勻潤穩定,主要用做祭祀器皿,因此又稱祭藍。

明宣德 霽藍釉盤

(撇口,弧腹,圈足,略有塌底。通體施高溫鈷藍釉,釉面隱現橘皮紋,口沿處釉層垂流顯出白色胎骨。藍釉色澤深沉,肥腴溫潤,玻璃質感強烈,如藍寶石般晶瑩透亮,為宣德朝霽藍釉瓷的代表作品。)

清代順治朝歷時十八年,社會動蕩,百廢待興,政局尚未完全安定下來,御窯廠不可能全面恢復大規模生產,所以景德鎮瓷業一度蕭條,產量很少。官窯生產時停時產,所以官窯瓷器並不多見,而民窯則開始全面恢復大規模生產。此間,御窯廠施行「官搭民燒」制度。「官搭民燒」不僅為陶瓷生產闖出了新路子,同時也為後期康熙瓷器的繁榮與蓬勃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清順治青花「加官進爵」圖盤

清順治(公元1644—1661年,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年號)朝歷時十八年,由於新政權是在明末戰亂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社會動蕩,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百廢待興,政局尚未完全安定下來,御窯廠不可能全面恢復大規模生產,所以景德鎮瓷業一度蕭條,產量很少。

清人葉夢珠《閱世編》記載:「順治初,江右甫平,兵燹未息,瓷器之丑,較甚於舊,而價逾十倍。」景德鎮仍舊沿襲明末採取的臨時應急措施,「有命則供,無命則止」。官窯生產時停時產,所以官窯瓷器並不多見,而民窯則開始全面恢復大規模生產。

雖然我並沒有瓷器古玩方面的知識,但是,我對古文字很有興趣,幾乎傾入了巨大精力和所有業餘時間研讀,算不上見多識廣,但也能說多見不怪,但看到這幾個奇形怪狀的文字,就發怵了,真的不認識,也不知道怎麼認,就這一張圖片,提問者也提供不了任何背景信息,不知道從哪裡開始著手查文獻資料。

如是我將這個問題就放下來了。說來也巧,大約一個星期以後,閑著沒事就看馬未都先生收藏脫口秀節目《觀復嘟嘟》第32期,節目最後在介紹清代道光的一個盤子的時候,我發現這個盤子上的「怪字」,與網友提問那個盤子上的「怪字」非常相似,如圖:

、雍正、乾隆時期青花瓷上畫的最多的一個圖案是「纏蓮枝」,有「清廉」和「青出於藍」的代表意義,嘉、道以後,偷工減料,纏蓮枝畫的非常簡單,原本枝條蔓蔓的纏蓮枝化成如同勾子一樣的花,簡稱「勾子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網 的精彩文章:

這本連皇帝都收藏的小黃書,竟然是一本時裝的品味天書
用WOLL鍋做飯是一種什麼體驗?
1927年9月29日 三灣改編
國人買回乾隆印章令人喜憂參半
用中國潔凈技術改善生活

TAG:中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