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誰這麼大膽?康熙身邊撒酒瘋!

誰這麼大膽?康熙身邊撒酒瘋!

太監當差,所司其職務必嚴格遵守宮禁制度,時刻做到令行禁止。清宮史上不乏太監潛逃、偷盜、私留外人一類的罪行,可要說酗酒鬧事,這真是閱盡史冊也難得一見的大罪了。我們來看看,歷史上到底是誰有這麼大的膽子,竟敢以太監之身在皇帝身邊酗酒鬧事,留下這不光彩的「千古之名」。

康熙二十六年(1687)六月初六,康熙皇帝奉太皇太后、皇太后駐蹕西郊暢春園「避喧聽政」,這座剛建成不久的皇家園林是康熙皇帝在北京最為鍾愛的住處,在以後的歲月里,皇帝往返這裡257次,一共停留了3780餘天,除了南巡北狩外,他住在暢春園的時間超過了住在紫禁城裡的時間。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康熙帝在暢春園的清溪書屋走到了人生的盡頭,可見其對這座園林的喜愛程度。

康熙時期的暢春園宮門

暢春園地盤形勢全圖

暢春園恩佑寺、恩慕寺舊影

康熙皇帝就在照片所示近處的那座廟裡(當時叫清溪書屋)去世

皇帝於二十六年六月開始的園居生活共歷時二十六天,住到一半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對皇帝來說微不足道,卻對內務府來說尷尬至極的事情。十八日二更時分,園內一處突然傳來了某人的高聲喊叫,且經久不停,往日靜謐的暢春園被這突如其來的嘯叫聲打破。康熙帝極其注意養生,二更天已經進入「人定」之時,正是夜色深深,就寢安眠的時間,突然被叫喊聲吵醒,一時難以抑制憤怒之情,當即命總管太監陳義忠查明原因具奏。其實,陳義忠也在附近當值,聽到有人吵鬧後也是非常震驚,惶恐不安。不一會,首領太監高晉將一名五花大綁的太監扔到陳義忠前面,指明此人就是剛才喊叫之人。

康熙寫字像

高進對陳義忠說,聽到喊叫後,他立刻帶領一干人等朝著喊聲奔去。一群人趕到事發地,只見室內一太監,面紅耳赤,青筋暴凸,滿嘴酒氣,咆哮不止。高進大喝一聲,命人將此人五花大綁,帶到總管太監處審問。由於此人尚在醉酒中,陳義忠命太監們互相認看,方才查明該此人叫梁達志,系自鳴鐘太監,平日負責為園內各處自鳴鐘調校、上弦、洒掃等事。一個打掃衛生的小太監,竟然撒酒瘋把皇帝吵醒,這讓管理太監事務的敬事房還有更上一級機關總管內務府十分尷尬。陳義忠隨後向皇帝稟報,說犯人已經抓獲,聽候皇帝發落。

康熙帝一聽這話更是火冒三丈地說:「朕這深更半夜的被你們吵醒了兩次,抓到犯人需要聽朕發落嗎?《大清律例》自順治爺在的時候就開始編訂了,獎懲事例班班可考,你們第二次闖進來讓朕處分一個小太監,是不是腦袋進水了?趕緊給朕滾出去!朕要睡覺!」陳義忠哆哆嗦嗦地站在寢宮門口,心想這個梁達志,你給我等著,有你好看的!「陳義忠!你給朕進來!」康熙帝在屋裡叫到。也許是對剛才的一陣苛責感覺有些過分,皇帝緩和了語氣對陳義忠說:「還是把他交給內務府總管大臣吧。」說罷,擺了擺手,示意陳義忠退下。

當時的內務府總管大臣叫班第(注意,此人不是乾隆平定準噶爾時壯烈殉國的博爾濟吉特·班第),自己主管的下屬單位出了事,自然難逃處分,這時候只好表現得積極一些,做些補救工作吧。於是,班第命陳義忠把梁達志捆到暢春園內務府大堂,親自審問,我到要看看你這個梁達志到底是何方神聖,拖我們下水。班第看到躺在地上的梁達志仍然是一副迷離醉死的模樣,命人好一頓臭揍。梁達志頓時鼻青臉腫、鮮血橫流,可這傢伙就是不醒,嘴裡嘟嘟囔囔地,還在神遊。班第無奈,讓人拖下去等天亮再審。

清宮內務府大堂

第二天,梁達志可算是暈暈乎乎地醒了,卻不知道為啥自己被人給綁了,而且渾身是傷。經人提醒,方才知道闖下大禍,立馬跪在班第面前一五一十地招供說:「十八日我因肚子疼,買藥酒一連飲了幾杯。我原來不飲酒,故而醉甚。我的帶子丟失,尋找帶子時不知怎麼出了高聲。我有何辯處?……」原來,這個梁達志是因為鬧肚子,本身酒量就不行,喝了幾杯藥酒後借尋找衣帶而在園內高聲叫喊。喝過藥酒的人都知道,中草藥被酒精淬鍊一番後,葯借酒力、酒助葯勢,對患者會起到提振精神的作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後勁兒」大。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班第對梁達志一頓胖揍之後,怎麼也無法醒來的原因。總之,拉肚子的毛病沒治了,又添了一身新傷,後面不定還有怎樣雷霆般的懲罰在等著梁達志,聽天由命吧。

清末首領太監(右)和小太監

事情原委一經查出,班第以下各審官看梁達志所言似乎屬實,實屬糊塗人辦了件荒唐事,可以結案了。於是,班第在當月二十八日給康熙帝上了一則詳細說明本次酗酒滋事事件來龍去脈的題本,並在其中援引律例中「凡遊行行宮內怒氣相爭之聲聞於皇上所在之處,則杖一百」的成例治梁達志之罪。不過,在給皇帝的題本中班第還是玩了一個心眼,班第並不建議依照律例「杖一百」,而是改成「鞭一百」,理由是恰逢「熱審」期間,懲罰理應減等。這裡要說明一下明清兩代實行的這個「熱審」制度。所謂的「熱審」,就是每年夏季對笞刑、杖刑犯人的一種重審並減刑的制度,為的是皮開肉綻的罪犯們不至於因為暑熱而害病死亡,朝廷往往會減輕對他們的懲罰。班第在這裡援引「熱審減等」的建議其實有其為自己治下不力的過錯開脫罪責的目的,您想啊,對罪犯的懲罰都減等了,那對我這個領導來說,就來個薄懲吧。班第的小算盤打地妙,康熙帝在題本上輕描淡寫地比划了一筆:「依議。」這事就算了結啦。至於那個梁達志,從挨一百大板減到挨一百鞭子,說救了他半條命真不為過,傻人有傻福,小命保住了,以後謹慎當差吧。

那康熙帝呢?沒人吵您了,繼續做好夢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來了 的精彩文章:

TAG:乾隆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