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6000美元一斤的「人造肉」即將上市:歷經60年研究,你敢吃嗎?

6000美元一斤的「人造肉」即將上市:歷經60年研究,你敢吃嗎?

圖片來源:gizmodo.com

撰文 Chase Purdy

翻譯 許黎珊

審校 魏瀟

2017 年 9 月,艾拉·范埃倫(Ira van Eelen)接到一通電話,打電話的人操著一口濃重的美國口音。一番交流過後,她十分吃驚,直到掛下電話,內心依舊久久無法平靜。

對方表示,他想要收購艾拉的父親威廉·范埃倫(Willem van Eelen)的專利。但是,自從兩年前父親去世後,這位 53 歲的荷蘭女性就再也沒有與任何人深入地聊過她父親的研究。艾拉或多或少抱著放棄的心態,覺得父親的「妄想」不可能實現——或許不該稱為「妄想」,叫做「畢生的執念」比較合適。可是,今年夏末一次意料之外的通話打破了艾拉的平靜,讓她在交談中回想起了父親的一切。

打電話的人是漢普頓灣食品公司(Hampton Creek)的風投和戰略 CEO 喬希·蒂特里克(Josh Tetrick),漢普頓灣食品總部位於美國舊金山,市值超過十億美元,是矽谷唯一的食品業獨角獸公司。今年 9 月 14 日,漢普頓灣食品正式宣布收購威廉 · 范埃倫在人造肉方面的原始專利,同時收購的還有拉斯維加斯商業巨頭瓊·維恩(Jon Vein)的相關專利。60 多年前,在實驗室中培養可食用肉的念頭第一次浮現在艾拉父親的腦海里。到了今天,漢普頓灣食品計劃在 2018 年年底將她父親的想法推向市場,為此,該公司宣布艾拉·范埃倫將成為公司的官方顧問。

艾拉·范埃倫幾乎一夜成名,成為人造肉領域這個並不大的圈子裡的小名人。這個圈子裡的專家和企業競相致力於一件事:把實驗室里培育出的肉端上世界各地的餐桌

新技術,舊起源

蒂特里克談到大家對人造肉的不解時,說道:「矽谷的人一談到人造肉,就認為這一定是哪個犄角旮旯里一群年輕人胡思亂想出來的主意。」但是,人造肉這個創意其實已經歷經發展數十年,「不過,直到最近,社會大眾才逐漸意識到威廉·范埃倫的想法有多重要,我們也有足夠好的技術將這種幻想變成現實,」蒂特里克說道。

1923 年,威廉 · 范埃倫出生於印度尼西亞,當時那裡還是荷蘭的殖民地。他的父親是一名荷蘭醫生,被派到當地掌管麻風病人隔離區。在威廉 17 歲那年,他參了軍,在世界第二次大戰的戰場上英勇抗敵,卻慘遭日軍俘獲,在印度尼西亞的多個戰俘營里當苦工。每天,他被迫餓著肚子進行高強度勞作,修建機場跑道。在那裡,他日漸消瘦,餓得幾乎奄奄一息。他的女兒艾拉在採訪中表示,那段幾乎觸到死亡邊緣的經歷給父親造成了巨大的陰影,哪怕在日本投降後,他搬到荷蘭,那段遭遇依舊影響著他看待事物的方式。

1948 年,威廉成為醫學院的一名學生。據艾拉敘述,在她父親入學的第一年,他偶然遇到了一群在實驗室里忙碌的研究人員,他們正在利用幹細胞技術在培養箱里培育細胞,目的是製造用於治療燒傷患者的新皮膚。飢餓給威廉造成的切膚之痛讓他迅速聯想到一個問題:幹細胞技術能否用於製造食物?

「我唯一看到的東西就是一塊肉,」艾拉 · 范埃倫回想起父親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威廉·范埃倫頗有遠見地在 60 年前就提出了這個想法,但是要把這個想法變成現實在當時卻困難重重。他的暢想在研究領域遇冷——他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研究人員爭論,希望能說服他們相信人造肉的價值。威廉確實成功吸引了一批和他有著相同興趣的科學家,與他們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但是必要的人造肉實驗研究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威廉難以拉到投資人。「當時,科研投資只有一個渠道:私人投資者。但是,私人投資者只有在能盈利的情況下才會投錢,」艾拉說道。

人造肉研究進展緩慢,威廉·范埃倫為此長期情緒低落,因為他所理解的人造肉對世界的意義和別人不一樣——人造肉是一條通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長遠的將來解決全球的肉食問題,但是科學界卻永遠不重視它

1975 年,艾拉還是個小姑娘的時候,她的母親因子宮癌忽然離世。威廉面對妻子藥石無醫的事實,心中十分憤懣,陷入了深深的沮喪之中。他一頭扎進了工作中,全力推進通過幹細胞研究創造新一代肉製品的事業,他開始迷戀永生,懼怕有一天自己也將追隨妻子的腳步走向死亡。

「他失去了愛人,自己孩子的母親,」艾拉說,「他陷入一種執念:死亡是不應該發生的事情。」在妻子去世後不久,他告訴一位商業夥伴,自己至少能活到 120 歲。

但是,衰老不可避免,艾拉看著父親一年年老去:她的父親越來越清醒的意識到自己已經沒有多少時間將實驗室培養出的肉推向市場、變成實實在在的商品了。他會不停地與她談論工作,交流創意和想法,希望女兒能幫助自己一起推動人造肉技術的進步。

人造肉之父威廉 · 范埃倫

此外,威廉會「突襲」商界人士的辦公室,試圖遊說他們加入一起人造肉事業中。但是,人們當時並不看好這種冒險的嘗試——在荷蘭,幹細胞研究幾乎被認定是一種醫學技術,用它來製造食物很難獲得市場

儘管如此,威廉還是堅持不懈——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投入終於有了回報:上世紀 90 年代初,他從幾位投資人手中籌集到約 75 萬美元的資金;1994 年,他申請到第一批專利產權。此後不久,他給了瓊 · 維恩(John Wayne)打了通電話。瓊·維恩曾經擔任藝術家管理集團(Artists Management Group)的首席運營官,在 2016 年成為希拉里 · 柯林頓國家財政委員會的成員,他在接到電話的時候,還不認識威廉。

據維恩回憶,當時他在美國洛杉磯,威廉·范埃倫一大清早給他打電話,接通的時候他還誤把威廉的口音認成德國口音。

「請問是約翰 · 韋恩嗎?」電話另一端的人問道。

「請問你是誰?」韋恩回復道,人依舊昏昏欲睡。

「我叫威廉 · 范埃倫,我們兩個如果做不了好朋友,就只能當死對頭了。」對方回答道。

威廉打電話是因為他在最近提交的一項實驗室培育肉的專利中看到了韋恩的名字。兩人迅速成為志同道合的好友,共同努力把他們的想法變成現實。最終,威廉將他的專利以 10 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維恩,希望合併兩人的專利可以凝聚更大的力量,共同完善和推進人造肉這一概念。在接下來的幾年中,為了吸引更多的學者參與到這個項目中,兩人不停地拜訪各路研究人員和金融家。

儘管如此,在二十一世紀初,投資人對投資領域的方向性和回報率把握十分嚴苛。他們無法找到願意幫助這個項目落地的合作夥伴。隨著威廉一年年老去,這些問題在他的腦海中縈繞不去。在他生前留下的最後幾份影像資料中,有一份記錄了他想活下去的渴望——他在鏡頭前忽然沉默,過了一段時間才說,他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繼續這項非常重要的研究」。

在去世前一年,威廉 · 范埃倫罹患中風,被送進醫院。這件事標誌著他生命即將走向終結。艾拉回憶到,在中風之前,父親每天都會和她聊天,他們幾乎無話不談——家庭,政治和生活,但是無論對話多麼絮絮叨叨,話題的焦點總會回到他畢生專研的工作上。即使父親有時思想頑固,脾氣乖戾或者經常沒耐心,這些談話也會讓父女二人通過彼此共同的興趣加深感情。

「但是,他中風了,這樣的對話再也沒有了,」艾拉說。

艾拉孤身一人地坐在醫院候診室里的小角落裡,任由悲傷席捲而來,不僅因為她即將失去至親,還因為她以後再也聽不到父親的創意和點子了。儘管威廉意志堅強,但是他抵不住時間的侵蝕,註定永遠無法看到他想像中人造肉能實現的影響。

「他已經儘力了,」艾拉說道,「他的意識不清,有時還會忽然陷入昏迷,我倆不再討論人造肉這個話題,它對我來說也失去了任何意義。」艾拉·范埃倫開始像鴕鳥一樣避世,她說自己進入了「冬眠期」——她從此再也沒有在網路上搜索過人造肉,或者和任何人聊過這個話題。因為在她眼中,這麼多年來,這項研究一直在一點一滴地消磨父親的生命。她把這段回憶藏在了內心深處,決定翻過這段人生篇章繼續前進。

就在艾拉銷聲匿跡的時候,也就是 2013 年 8 月,馬斯特里赫特大學(Maastricht University)教授馬克 · 波斯特(Mark Post)製作出世界上第一個人造肉漢堡,其主料是一塊重 5 盎司(等於 142 克)的人造肉餅,當時標價約為 32.5 萬美元。人造肉漢堡迅速引起全世界的關注,登上各大的付費新聞頭條。原本只是存在於科幻小說中的人造肉竟然可以變成實物出現在大眾視野。此後 4 年的時間內,人造肉的技術才變得越來越複雜,而成品的價格逐漸降低,但是還是很貴——現在價格約為每磅 6000 美元

馬克·波斯特教授和來自實驗室的人造肉漢堡

威廉無疑對波斯特的成果抱有極大熱忱,可惜他沒能看到人造肉變成超市產品的一天。 2015 年,威廉去世,享年 91 歲。但是,現在維恩和艾拉很有可能看到人造肉製品出現超市貨架上,漢普頓灣食品公司正繼續推進他們專利項目的研究,預計在明年推出首款人造肉商品

「我想,人們開始意識到我們的地球並沒有無限的資源,」維恩說道。此外,他還補充道,「科學在不停地進步……但是在批量生產人造肉方面,我們就好像站在一條黑暗的隧道里,盡頭有一束光。」

後浪推前浪

蒂特里克為了擴展自己發展人造肉的藍圖,除了收購曾經屬於威廉 · 范埃倫和瓊 · 維恩的專利,還購買了許多的其他的專利。這反過來可以變成吸引主要的戰略投資人的手段,其中就包括了一些世界級的食品製造商。這些專利不僅為人造肉技術保駕護航,同時還為公司所需技術和研發過程提供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這些製造商非常渴望看到這樣的局面。

購買專利也為漢普頓灣食品公司開闢了新的收入來源,該公司可以將其知識產權授權給其他研發生產人造肉製品的公司。

漢普頓灣食品公司的新專利究竟將會對其在全球範圍內的競爭對手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我們目前尚不清楚。例如,孟菲斯肉製品公司,該公司同樣位於舊金山灣區,在人造肉方面投入大量資金。(孟菲斯肉製品公司並沒有回應記者的採訪請求)。艾拉解釋說,她父親的想法是寫進專利里的東西應該是人造肉這個創意,而非製造工藝的詳細描述。

從細胞開始培養「人造肉」 Reuters/Jessica Rinaldi

艾拉很高興漢普頓灣食品公司接手了她的父親的專利。她說,這家公司讓她想起古怪而又冷酷的父親。

按照漢普頓灣食品公司的解釋,製作人造肉的技術大體分兩個步驟:首先,將少量的動物細胞置於受控的環境中,這裡指的是外觀和操作流程非常像啤酒桶的生物反應器;其次,該公司的研究人員使用從某些植物獲得的多種營養物質來激發動物細胞的繁殖和生長

人造肉食品的製造和加工示意圖

目前一些人造肉公司已經設法用牛的細胞成功培育出了牛肉纖維,不過他們的最終目標——製作成塊的肉製品(例如紐約特選長牛排)仍未能實現。到目前為止,所有研究人造肉的公司都還沒有正式向大眾發布人造肉製品,因為製作的成本實在過於昂貴,以至於很難開拓市場。

但是,蒂特里克依舊雄心勃勃,計劃在 2018 年推出第一款人造肉產品。他渴望「人造肉『登陸』商店」,這樣人們就能儘快購買到人造肉,這也是朝他心中更大、更崇高的目標——人造肉取代動物農業系統——邁進的重要一步。

今年 9 月 14 日,漢普頓灣食品公司宣布將重新設置其董事會成員,在農業、食品安全和動物權益活動等領域增加領導人。他們包括億萬富翁沙特王子哈立德 · 本阿爾瓦利德 · 本塔拉勒(Khaled bin Alwaleed bin Talal),碳地下環境集團(Carbon Underground environmental group)的主席拉里·科帕爾德(Larry Kopald),資深食品安全顧問克里夫科爾斯(Cliff Coles);深海探險家西爾維婭·厄爾(Sylvia Earle),農業巨頭杜邦公司(DuPont)前高管吉姆·博雷爾(Jim Borel)。

艾拉 · 范埃倫坐上了漢普頓灣食品公司顧問的頭把交椅,是因為很多人希望人造肉將會成為食品體系實現肉製品可持續發展的一大轉折點——人們既可以在市場上買到肉製品,又不需要再殘殺動物

但是對於艾拉來說,在漢普頓灣食品公司的工作不僅僅是作為顧問那麼簡單。在食品技術領域科學家和風險資本家隨處可見,艾拉的出現代表著這些公司希望吸引特定類型的消費者。由於她父親是人造肉概念的創始人,她不會聽不懂其他科學家說的話,也不會糾結於技術術語。她的存在就是一座橋樑——連接人造肉發展的過去與現在,溝通科學與食物相互促進,將複雜的技術變得平易近人。

「我並不想賣任何東西,」她說,「我只是相信人造肉能創造奇蹟的普通人。」

https://qz.com/1077183/the-idea-for-lab-grown-meat-was-born-in-a-prisoner-of-war-cam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研圈 的精彩文章:

LIGO-VIRGO 首次聯合觀測到引力波信號,波源定位精確度大幅提高
Genome Biology期刊投稿Q
讀博第4年換導師、第8年發表第1篇論文:一個中國留學生的曲折科研路
狗狗可以「聞」出自己的倒影?
重磅消息!67位重量級嘉賓即將亮相第四屆功能基因組學高峰論壇!

TAG:科研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