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學習不運動,學生也要小心糖尿病!
最近一則新聞說,某大一新生在軍訓後被醫院確診患上了糖尿病。面對越來越多的年輕糖友,健康小Q廣大學子和家長朋友,不要因為學習和考試傷害身體。
據說該同學剛入校後,總想喝水,還伴有口苦口乾、小便增多,夜晚上廁所次數也增多。開始以為是天熱造成的,最近天氣涼爽了,還是這樣,人也沒有精神。後來去醫院檢查,餐前血糖超過18,餐後血糖高達27。該同學說,自己只顧埋頭學習,從不運動,平時愛喝飲料,愛吃冰激凌,身高175,體重卻將近200斤。
要學習優秀,更要健康滿分
據統計,門診中20歲以下的糖尿病患者已經佔到了5%。需要提醒家長,學業固然重要,但是健康關乎孩子一生的幸福,也不可小覷啊。其實,學業和健康並不矛盾,兩者完全能夠兼得啊。
別隨便剝奪運動時間
孩子從上小學開始,就被寄予厚望。學習成了孩子的第一目標,一切事情的出發點都是為了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他們給孩子報各種課外班,大量的課程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而能夠被擠掉的首先是孩子玩耍的時間、鍛煉的時間、休息的時間……沒有良好的休息,沒有運動來增強體魄,健康如何保證?
這位剛入校就患糖尿病的同學就曾說到,自己只顧埋頭學習,從不運動。殊不知,血糖高最容易找上的就是不運動的人。其實,血糖出現問題,並不意味著只是胰腺這一個臟器出了問題,而是整個身體的血糖利用出現了問題。而運動則是對身體能量的消耗,能夠幫助提高身體對於血糖的利用。對於年輕人,特別是孩子來說,不妨在學習之餘做操、跑步、打球、游泳、溜冰,等等,都是非常好的運動,不要因為階段性的學習目標而忽視了孩子一生的健康。
運動分為三種:肌力運動、耐力運動、柔力運動。要想控制好血糖,這三種都要做,但是70%的時間要注意做肌力運動。這是因為肌肉對血糖的利用非常重要。高血糖的人一定要做下蹲,做不了下蹲,可以做空中蹬車,做啞鈴,總之,一定要做適合自己的肌力運動。在肌力運動如啞鈴、踮腳、快步走、間歇性加速跑等運動項目里至少要做兩三項,並且保證運動時間和一定的強度。餘下的柔力運動和耐力運動可以各選一項。
別犧牲了孩子睡眠的時間
睡眠對於一個人健康的作用毋庸置疑,但為什麼一定要孩子犧牲休息時間進行題海戰術呢!其實,良好的睡眠無論對於孩子的學業還是健康,都是至關重要的。
人需要充足的睡眠,尤其是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的青少年。因為青少年要發育,要分泌HGH,從11點鐘到2點鐘是分泌HGH的時候,要達到深度睡眠,那麼一定不晚於10點就要睡著。如果沒有HGH小孩就長不高。所以小孩子一定要多睡的,晚上早點睡。
睡眠也是人的生理周期的組成部分。在這個生理周期中,必須要把白天產生的東西修復,這是人體的正常需求,一般稱為生物鐘。缺乏睡眠,身體長期得不到休息,比如肝臟、心臟、腎臟、脾臟、肺、胃腸、大腦,這些器官都會受影響。因為睡眠跟排毒有關係,排毒跟肝有關係,肝跟血糖、膽固醇有關係,膽固醇又跟血壓有關係,所以睡眠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睡眠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修復大腦。如果不睡好的話,大腦就是一團漿糊,如果睡好了,記憶力就會很好,思維也會很清淅。因為在睡眠中,大腦的垃圾被清掉了之後對創造性思維和處理事物的能力都會有很大的提升。
體重偏胖,他需要跟健康的食物做朋友
膳食平衡特別重要。新聞中這位同學身高175,體重卻將近200斤。很明顯,他的飲食結構是不均衡的,飲食偏好也是不健康的。
大部分糖尿病人在早期都是偏胖的人群,偏胖的人群一定要控制,要了解自己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哪些東西是少吃的,哪些東西絕對不能碰。跟健康的食物做朋友,這樣的飲食習慣是我們一輩子健康的保證。比如多吃苦瓜、西紅柿、黃瓜、胡蘿蔔、白蘿蔔、小白菜、芹菜、菠菜、香菇、海帶、西蘭花、洋蔥、大蒜等蔬菜。每天吃七種以上,放在晚餐吃,既能解決營養素的問題,也能解決酸鹼平衡的問題。多吃西紅柿、黃瓜、苦瓜,這些都含有脂肪燃燒的成分,幫助血糖管理。此外,進食講究能量平衡。如果有糖尿病,建議多吃五穀雜糧。晚餐管理非常重要。晚餐一定不能吃肉時,吃西紅柿、黃瓜、蘿蔔、白菜,要求吃七分飽或五分飽。
偏好甜食,可能是他的壓力太大
新聞中這位同學愛喝飲料,愛吃冰激凌。其實,除了孩子都愛吃甜食之外,還跟甜食能夠帶給人愉悅的感覺有關。很多時候,愛喝甜飲料、愛吃甜食,不僅跟健康的飲食習慣有關,還跟孩子感受到比較大的課業壓力,因為吃甜食能夠獲得充足的血糖,促進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的分泌,這些激素都會令人感覺情緒飽滿、有幹勁。可惜的是,甜食對大腦情緒的調節只是短暫的。當大腦過度興奮時,大腦會通過降低對興奮物質的敏感度來降低自身感受。因此,若要獲得同等程度的快感就需要增加糖或其它興奮物質的攝入量,因此就會產生吃甜食上癮的狀況出現。
另外,甜食中的糖分常常會造成血糖急速上升,為改善高血糖,身體會緊急分泌大量胰島素,促使血糖迅速下降,在造成血糖急劇波動。並且,過多的甜食對機體健康也會帶來損害:容易能量超標,造成肥胖。 血管中過剩的的糖分也是代謝疾病的風險因素。因此,孩孩子是不是有課業或別的方面的心理壓力,然後引導和幫助孩子多調整情緒、多做運動,用健康的方式疏導情緒,化壓力為動力。


※「血壓高不等於高血壓病」就可高枕無憂?!健康小Q提醒預防為妙
※健康長壽有多難?說起來就這些,就怕你不去做
※你的青春、健康正在慢慢流逝?!挽救它的秘招在這裡!
※不同時段測血糖,意義完全不一樣!
※秋季怎樣預防冠心病
TAG:健康Q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