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粉彩花果紋碟的價值如何?

粉彩花果紋碟的價值如何?

粉彩是受到琺琅彩的影響而創於康熙朝御廠的具有中國畫風格的釉上彩新品種,多用點染形式堆料,層次簡明,尚可見到五彩的某些影響,至乾隆朝粉彩又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成為釉上彩主要品種。有陰陽濃淡、色彩嬌艷,以淡雅柔媚為其特色,其主要畫法是先以含三氧化二砷(As2O3)的玻璃白施於瓷胎圖案之上作襯底,再施以彩繪,同時用干筆輕輕刷出厚薄不等的層次,焙後便呈現深淺不同的色調,猶如工筆寫生。官窯粉彩中廣泛使用此法,而民窯亦有用之。到同治年間,清代官窯雖然進入了衰落時期,但粉彩鮮朗艷麗,丰姿猶在,也有好的作品存世。

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清朝第十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以來第八位皇帝,年號「同治」。咸豐六年三月二十三日生於北京紫禁城儲秀宮。為清文宗咸豐帝長子,母為孝欽顯皇后葉赫納拉氏。在位13年(1861-1874年)。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崩於皇宮養心殿,終年19歲。同治朝時間較短,瓷器製作基本沿襲前朝,製作量和傳世量較少。由於太平天國運動,同治五年景德鎮御窯廠才恢復生產,但產量比之前朝大幅萎縮。同治十三年江西巡撫劉坤的奏摺中便可窺知,奏摺中說:「咸豐時官窯廠被毀,同治時因兵變之後,從前各匠類皆流散,現在工匠俱後學新手,選作法度諸多失主……。」

同治以後景德鎮瓷業的工藝水平明顯下降,從傳世品看還有一定的時代風格,現存官窯粉彩瓷器,大部分是御窯廠專門為皇帝和慈禧太后所燒制的餐具和陳設瓷。這些宮廷用瓷,裝飾風格基本相同,除了少量用冷色地外,大都以濃重的暖色做地,如大紅、大綠、明綠、明黃、藕荷等色地,繪寓意萬壽喜慶的花鳥、花卉紋飾,題材豐富,同治皇帝大婚粉彩餐具以明黃為地,繪紅蝠金團壽、五蝠捧壽、蝴蝶雙喜、梅雀與叢竹等達十多種紋飾,都是經過「大內」批准製作的。

同治時期的白地粉彩瓷器色彩較淺淡,喜繪折枝花卉。此時乾、嘉常用的色地「開光」裝飾已基本停用,僅在皇帝和皇后結婚時專用粉彩瓷器上才有「開光」龍鳳的畫面。此件粉彩花果紋碟,敞口,弧壁,圈足。內壁以白釉為地,潔凈瑩潤,其上以粉彩繪花果圖,紋飾疏密有致,富有神彩,外壁施白釉光素無紋。外底紅彩書「同治年制」款。整器構圖精細,筆法嫻熟,青花色澤艷麗,形制規整端莊,繪畫筆法洒脫寫意,頗為精彩,在製作量和傳世量都極少的同治瓷器中顯得尤為珍稀,值得收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藝術品交流 的精彩文章:

TAG:國際藝術品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