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X號颱風皮皮蝦已生成……」,給颱風起名字,你說叫啥好?
25日,中央氣象台「我給颱風起名字」活動結果出爐啦!
最終有三名網友獲得颱風命名權,並精選出九個颱風候選名字。九個名字中的一個將代替被除名的颱風「海馬」,最終被颱風委員會正式承認。可能你已經聽說了,九個備選名稱中,有我們熱愛的——皮皮蝦!
圖片來自網路
不少網友十分疑惑,我們以前聽過14號颱風莫蘭蒂、17號颱風鯰魚、18號颱風暹芭,那這些颱風是怎麼被編號?這些千奇百怪的名字又是怎麼來的呢?
颱風的名字(圖片來自網路)
其實,在之前的很長時間裡,對熱帶氣旋的命名、定義、分類方法以及對中心位置的測定,不同國家、不同方法互有差異,即使同一個國家,在不同的氣象台之間也不完全一樣。因此,常常引起各種誤會,造成了使用上的混亂。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氣象部門採取了對颱風命名的辦法。
美國颱風命名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戰將結束時,美國首先確定了以英文字母(除了Q,U,X,Y,Z以外)為字頭的四組少女名稱給大西洋颶風命名。每組均按字母順序排列次序。如第一組:Anna (安娜),B1anche(布蘭奇),Camil.te(卡米爾)等,直到wcnda(溫達);第二組:A1nla(阿爾瑪),Becl(J/(貝基),Cella(西利亞)等,直到wilna(威爾納);第三組,第四組也按A至w起名。
美國颱風A1nla(圖片來自網路)
當飛機偵察到颱風時,即按出現的先後給予定名,第一個即命名為人Anna,第二個即命名為B1anche……等。當第一組名稱用完,又從第二組A為首的第一個名稱接上使用。
第二年的第一個颱風名字是接在上一年最後一個颱風名字後面的,循環使用下去。一年中任何一個區域出現的颱風不可能超過這四個組名字的總數目。
就以世界上颱風發生最多的西北太平洋來說,一年最多也不超過50個。所以在同一年裡,每個區域不可能出現重複的名稱。當然,在不同的年份里颱風的名字會重複出現。因此,在颱風名字的前面。一定要標明年份,以示區別。
我國颱風命名方法
我國從1959年起開始採用對颱風編號的力法。凡是東經150度以西、赤道以北的太平洋和南海地區的範圍內有颱風形成或侵入,就按照它出現的先後,順次進行編號。
例如,1999年發生的第一個颱風,編為9901,第二個颱風,編為9902……依此類推。
這種對颱風編號的力法,目前已為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氣象台採用。有的國家考慮到國際上颱風英文名稱沿用已久的習慣,除了編號以外,還同時標明該次颱風的英文名稱。
22號颱風海馬(圖片來自網路)
弄懂了颱風起名規則的朋友不難發現,今年颱風頻發,登陸我國的颱風已經有7個了。
風疾雨驟,身處颱風天的小夥伴們請千萬注意安全,關注天氣預報消息,盡量待在室內,關好門窗,保護好自己。國慶節在即,希望大家都能平安順利得度過假期。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科學達人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于山水中邂逅星空
※諾獎季前,引力波再出大動作!並不為拉票
※若地球現滅頂之災,人類能活著逃到火星么?
※在實驗室里「做飯」,你居然是這樣的中科院化學博士?
※北斗三號衛星本月首射,北斗系統為何如此重要?
TAG:中國科普博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