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闊別四年「中央商場」回歸 變身「外灘·中央」延續時尚氣質

闊別四年「中央商場」回歸 變身「外灘·中央」延續時尚氣質

重開的「外灘·中央」定位為「商旅文生活秀」的體驗綜合體,規劃有精緻零售、特色餐飲、總部辦公、文化藝術等四大業態,總體延續街區的時尚氣質。

今天下午,闊別四年的「中央商場」回來了,變身「外灘·中央」盛裝重開,先期開放的百年老建築——中央商場與美倫大樓均修舊如舊,重現了當年歷史的風貌。重開的「外灘·中央」定位為「商旅文生活秀」的體驗綜合體,規劃有精緻零售、特色餐飲、總部辦公、文化藝術等四大業態,總體延續街區的時尚氣質。當天,作為「外灘·中央」重要引入項目的林肯爵士樂上海中心迎來了首場開幕演出。

原有城市肌理被完好保留

「外灘·中央」位於黃浦區「南京東路-四川中路-九江路-江西中路」圍合的179號街坊,用地面積9621平方米,現存美倫大樓、新康大樓、華僑大樓、中央商場等四組老建築,建於1911年到1930年間,屬於外灘歷史風貌保護區的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街坊內在1921年闢築的沙市一路、沙市二路,是外灘地區唯一的街坊內十字街。

這裡見證了百年南京路的繁榮繁華:曾有過中國最早的城市公用事業企業——上海煤氣公司的專賣店,見證了煤氣路燈、電話、電燈、自來水、有軌電車等城市公用設施在上海的最早開通;曾有過啟蒙上海人西餐禮儀的德大西菜社,以及屈臣氏大藥房、馬爾斯咖啡館(東海咖啡館前身)、打字機複印機商店;曾有過聞名國內外的中央商場及中央商場維修公司;上世紀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著名猶太攝影師沈石蒂在美倫東樓二樓開設「上海美術照相館」,為在滬的中外人士留下了精美的肖像……

不過,隨著上海人口的增長,居民逐漸遷入,179號街坊內形成了商業、辦公與居住相混雜的局面。建築功能的改變,帶來多次改擴建,導致歷史建築街區的外觀立面受損、內部結構質量退化、存在著安全隱患等問題。2011年底,上海外灘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承接「南京東路179號街坊成片保護改建工程」,將項目定名為「外灘·中央」。

「外灘·中央」專家組組長鄭時齡院士介紹,按照「重現風貌、重塑功能」的總體要求進行方案設計,2013年,保護改建工程開始動工。已改建修繕完工的中央商場和美倫大樓,保留了原有的「愛德華新古典主義」風格。採用保護性手段對歷史外牆進行清洗和修繕,恢復外牆原有的水刷石立面,牆面花飾和凹凸肌理得以保持,修舊如舊後,沿街風貌統一和諧,原有城市肌理被完好保留。

記者在現場看到,美倫大樓沿南京東路的主樓梯及馬賽克拼花地坪等精美建築構件,都被原汁原味地保留下來。據介紹,重整後的中央商場,還完整保留了原有的「鑰匙孔」中庭的廊柱挑空空間,地面點綴鋪設了標誌性的馬賽克拼花地磚;新建的還建部位採用石材幕牆,以示新老對比;建築空間及設施設備配置,則適應了現代商業使用功能和使用規範的要求。

變身「商旅文生活秀」體驗綜合體

作為黃浦區商業結構調整的重點項目,「外灘 中央」在改建後的商業定位上,承續了街區的時尚文脈,以高品位時尚生活為主題,開拓及引進符合時代潮流和商業發展趨勢的新型業態,打造一個「商旅文生活秀」的體驗綜合體。

「外灘 中央」規划了精緻零售、特色餐飲、總部辦公、文化藝術四大業態,定位為 「生活時尚秀」。「一是商業時尚秀,零售和餐飲服務類的品牌強調『首入優先』、『新概念優先』、『特色優先』,與周邊乃至整個南京東路的商業項目形成互補和錯位;二是旅遊體驗秀,將老建築特有歷史風貌與潮流商業文化相結合,傳承和提升並重,打造南京東路外灘的獨特消費目的地;三是文化藝術秀,通過引入林肯爵士樂上海中心、藝術品展售、文化複合店、廣場藝術展演等演藝場所,加強與消費者的互動體驗,傳承和提升優秀歷史建築原有的商業文化與歷史價值。」上海外灘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朱亦峰說。

當天,林肯爵士樂上海中心獻上首場開幕演出。林肯爵士樂上海中心位於美倫大樓四樓西北部(江西中路轉角位置),是聞名世界的美國林肯爵士樂中心在境外設立的唯一分中心,由上海外灘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與美國林肯爵士樂中心共同創立。運營方表示,林肯爵士樂上海中心將打造成為上海乃至中國爵士樂迷心目中的藝術標杆,成為南京路上標誌性的時尚生活地標。

中央商場,上海人那個時代的「淘寶」

說起中央商場,許多老上海人都有一種特殊的情結。它雖然比不上市百一店、永安公司那樣的「購物天堂」,但它絕對是一個大眾化的市場,幾十年來伴隨上海人經歷了從物資稀缺到富足的歲月,見證了一個時代上海人生活的變遷。

1946年中央商場出售美軍服裝的攤位

民國時期,九江路、四川路口有一條不起眼的小弄堂,名叫「中央弄」。從30年代起,一些流動小商販聚集在這裡擺地攤,出售古董、舊書及舊衣服、鋼筆、手錶等日用小商品,逐漸形成一個弄堂市場。

1945年底,美軍剩餘物資在上海傾銷,大批走私洋貨進入市場。這裡交通便利,又臨近外灘和南京路繁華區,小商小販驟增,攤地擴大到中央路、新康路。罐頭食品、軍服、皮鞋、橡膠雜件、五金工具、餐具、望遠鏡、香煙、肥皂等琳琅滿目,由於價格低廉,質量也不差,生意異常火爆。1948年在中央路16號開設新康聯合商場,99個櫃檯以每個5兩黃金頂費(押金)租給商販,形成了固定的室內市場。上海市民習慣於把新康商場連同馬路上的攤點,統稱為「中央商場」或「中央市場」。1953年,中央路、新康路分別改名為「沙市一路」和「沙市二路」,中央弄則成為九江路100弄。

1947年《上海市行號路圖錄》上的中央商場

1957年至1958年,中央商場進行公私合營,設立五金、日用品、百貨、小商品、自行車、電訊、修配7個部門,成為經營外轉內銷商品和工廠次品、半成品、積壓品併兼修配服務的綜合性商場。1988年後,商場進行了擴建和改造,營業面積增加近一倍,還改建了馬路兩旁的攤棚。

1958年《新民晚報》關於中央商場的報道

20世紀50年代中央商場攤販早晨做廣播操

中央商場的商品包羅萬象,售價只有市場價的百分之七八十,有些甚至半價以下,而且不需要票證。一些物品儘管有瑕疵,但不影響使用,所以成了精明的上海人「淘寶」首選。青年人要組裝音響,往往來這裡淘零件;自己做沙發,這裡有工廠處理的帆布。有些心靈手巧的人,還在這裡購買零件組裝電風扇、錄音機、自行車等。最受歡迎的是赤膊電池,雖然沒有包裝,然而電量充足,8分到1毛錢一節,櫃檯經常被圍得水泄不通,一天最多可以賣出1萬節左右。60年代某日,這裡突然聚集了許多小學生,因為到了一批工廠次品玻璃三稜鏡,5分錢一個,據說買兩個可以做成潛望鏡,引來小學生的搶購,最多的一人買了10個。

上世紀90年代末中央商場生意漸趨清淡

商場專設12個修配業務櫃,是全上海修配服務最齊全的場所。在「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日子裡,中央商場與上海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身懷絕技的師傅能夠使一些雖已損壞但又棄之可惜的物品變廢為寶,許多別處無法修理的物件,在這裡也能起死回生。文藝界名人也會光顧中央商場,陳述曾在中央商場修理茶缸,王志文也來這裡修理過打火機。一位美國記者的多口袋攝影包壞了,慕名到中央商場修理。技師花了幾天時間幫他修整一新。記者高興地說:「在美國,哪怕自己最喜歡的東西,損壞了沒有地方修理,只能扔掉。你們樣樣都能修,真好!。」修理乒乓球拍是中央商場的品牌服務項目,曾接待過徐寅生、李富榮、張燮林、李振恃等國手。1983年,第五屆全運會在上海舉辦,不少乒乓名將來這裡修過球拍。中小學生也常來購買海綿和膠皮,粘在白木板上,成為一塊廉價的乒乓球拍。

上世紀90年代中央商場南京東路、四川中路入口

中央商場是上海的一道獨特風景線。外地人來上海,除了逛大世界、外灘、城隍廟外,也喜歡兜兜中央商場,買些實用便宜貨。中央商場的名聲還傳播到了海外。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隨行人員曾慕名到中央商場參觀。有記者以「上海今昔」為題,報道南京路和中央商場的變遷,說舊影片中的惡劣形象已經全無蹤跡了。

改革開放帶來了社會財富的快速增長,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們根深蒂固的「修舊利廢」觀念有所改變,中央商場的經營特色在歲月中逐漸銷磨。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央商場生意日趨清淡。2005年開始,黃浦區對南京東路東段進行綜合改造,中央商場停業謝客,維修部搬遷至天津路。如今,中央商場舊址已變身為以「商旅文生活秀」為特徵、新型時尚的「外灘·中央」。

(來源:上觀新聞)

(作者:黃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翱翔新聞 的精彩文章:

上海足協改革將「專業化」進行到底 朱廣滬當選主席
上海足協換屆28日舉行:朱廣滬當選新主席 徐根寶任顧問
申城明天最低氣溫有望跌破20℃國慶上半程將會雨、雨、雨
上海博物館東館正式破土動工 計劃於2020年竣工

TAG:翱翔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