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高速公路殺手不到30歲就殺害41人,因嫉妒獄友殺人數量多招供改判

高速公路殺手不到30歲就殺害41人,因嫉妒獄友殺人數量多招供改判


在一些人看來,有的人生來罪惡,他們生活在精神枷鎖之下,一生都在正確和錯誤之間掙扎。當理智佔了上風時,他們便是正常人。反之,則是露出自己丑陋的嘴臉,成為世人的噩夢,例如「小丑殺手」、「密爾沃基食人者」、「山姆之子」等。




相較之下,今天所要講述的主人公並沒有上面那三個連環殺手的名氣大,但他所犯下的罪行卻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到30歲就連殺了41人,他就是佛羅里達州最令人膽寒的連環殺手之一,被稱為「高速公路殺手」的傑拉德·斯達諾。




 


▲嫌疑人傑拉德·斯達諾




等待死亡



1998年3月23日早晨,佛羅里達州立監獄內,47歲的斯達諾靜靜地等候被送上電椅。這不是他第一次等待死神的降臨,過去幾年裡,行刑日期一推再推,甚至有一次在執行死刑前不到三小時突然被叫停。




這是場遲到已久的處決,早在二十多年前,當17歲的搭便車女生凱西·李·沙爾夫(Cathy Lee Scharf)身中數刀陳屍於荒野時,斯達諾就應該料到,遲早有一天他要為此付出代價,不然誰來為新澤西、佛羅里達以及賓西法尼亞一共41條人命買單?




 


▲受害人沙爾夫




死囚牢內,當斯達諾在最後時刻回味一生的同時,行刑室外已經聚滿了圍觀者,其中一人是41歲的雷蒙德·尼爾(Raymond Neal),他等這一天已經等了很久了。



22年前,他的妹妹被斯達諾殘忍殺害,她的屍體在幾個月之後被發現。




「我希望他能夠道歉,不過我也不在乎了。他的死期到了,我會目睹他被綁在電椅上,我會見證這一刻,他越早被處決,我們就能越早擺脫噩夢。」




 


▲電椅




斯達諾最後的晚餐請求是,牛排、烤土豆、培根片、酸奶油、油拌沙拉、法式麵包和乳酪醬,至於甜點,他點了半加侖的薄荷巧克力冰淇淋和2升的百事可樂。




很難想像當他在品嘗這最後一餐時,他的腦子裡在想些什麼,州長這次會不會打電話來?行刑時會不會突然起火?要不要說出受到警長的逼供?還是說他很自信這也只是再一次與死神的擦肩而過?



他的真實想法我們永遠無法得知,但通過對他的一生進行回顧,或許能很好地解開這個謎團。




早年經歷




1951年9月12日,斯達諾出生於紐約州斯克內克塔迪市,出生時的教名是保羅·蔡林格(Paul Zeininger)。他的母親在這之前已經生育了四個孩子,三個都被送去撫養機構,只留下了唯一患有腦部疾病的小女兒,斯達諾一降生也被送去了收容所。




尤金和諾爾瑪·斯達諾是一對年輕夫婦,他們無法生育,急切地想要領養一個孩子。尤金是一名社會工作者,他的妻子諾爾瑪在一家大公司擔任經理。



當諾爾瑪第一眼看到小保羅時,他就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孩子極其營養不良,身體和情感上都是如此的缺乏關愛。一直以來,收容所都很難給保羅找到撫養家庭,因此當斯達諾夫婦提出要成為他的養父母時,收容所負責人終於鬆了一口氣。




但是這個過程卻不是說說那麼簡單。按照規定,醫生、心理專家和社會工作者要一起對被收養的兒童進行檢查。




檢查結果顯示,13個月大的小保羅不適合被收養,他的認知停留在動物性的水平,例如他會拿出尿布然後把玩排泄物。儘管如此,斯達諾夫婦還是堅持要收養他。六個月後,小保羅正式改名為傑拉德·尤金·斯達諾(Gerald Eugene Stano)。




在剖析斯達諾的過去時,必須要考慮這樣一種可能性,他天生有智力缺陷。




儘管被生母拋棄的悲慘命運在很多的名人身上也發生過,但不知是巧合還是什麼,連環殺手中也有一大部分都是成長於收養家庭,根據FBI的記錄顯示,這部分佔到了 60%,在這些人當中,又有相當一部分人是一出生便被收養。



 


▲初中時期的斯達諾




悲傷的開始




隨著長大,斯達諾出現了很多問題,最明顯的一點就是他直到10歲還尿床,這一點也算得上是連環殺手的通病。



根據FBI 著名探員羅伯特·雷斯勒(Robert Ressler)在《心理分析術——我在FBI的二十年》一書中的記載,60%的連環殺手都有尿床這一問題。




此外,書里寫道:「潛在的殺手在他們8歲——12歲的時候最感孤獨,這種感覺在他們的心理養成的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孤獨和孤立並不總是意味著連環殺手是害羞內向的,有一些確實是這樣,但還有一部分擅長社交,是群居性人格,他們用外向來掩飾內心的不安,例如有著『惡魔的門徒』之稱的理查德·雷瓦·拉米雷斯(Richard Leyva Ramirez),白天是天使,晚上是魔鬼。」




斯達諾明顯屬於前者,青年時期的他仍然特立獨行,無法融入同齡人的圈子。




很快,總是獨自一人的他成為校園霸凌的受害者,也是班裡女同學的嘲笑的對象。




在60年代末,他因為謊報火警和在高速公路上扔石塊被兩次逮捕。為此,他的養父母也受到警告,如果再有第三次,那麼斯達諾會被關進少年勞教所。



為了幫助兒子改邪歸正,夫婦二人決定送他去軍事化管理的學校上學,但事與願違,開學沒多久,斯達諾據因為偷其他同學的錢被開除。




1967年,一家人搬往賓夕法尼亞州的諾里斯頓,斯達諾的父母希望新環境能夠使兒子有個新的開始。




事實證明,這是奢望,除了變糟之外,他沒有任何改變。據了解,到了新學校的斯達諾仍舊頻繁地逃學,偷錢,還曾經有一次偷走了父親的錢包,來賄賂他田徑隊的同伴,好讓他們比賽時故意輸給他。




在他的成績單上,除了音樂這門課,其餘全都是C和D的成績,就這樣不斷反覆、苦熬了幾年後,斯達諾終於艱難地從高中畢業,此時的他已經21歲。




 


▲斯達諾在高中時



畢業後,也不知是他不願意還是人家學校不願意,斯達諾沒有繼續進入大學學習,轉而在一家機構學習起了計算機技術,同時從家裡搬了出來。




令他的父母沒想到的是,斯達諾竟然順利地通過考試,在當地的一家醫院找到了工作,就在夫婦二人覺得欣慰的時候,他的老毛病又犯了,在上班幾周後,他因為偷同事的錢被開除。




此後他接二連三地換過許多工作,但都維持不了太長時間,斯達諾只好又搬回去跟父母同住。




自戀型人格




所謂自戀型人格障礙就是對自我價值感的無限誇大,這類人認為自己應當被視作「特殊人才」,認為自己的想法是獨特的,只有特殊人物才能理解。




他們幻想自己很有成就,擁有權利、聰明和美貌,遇到比他們更成功的人就產生強烈嫉妒心。他們的自尊很脆弱,過分關心別人的評價,要求別人持續的注意和讚美;對批評則感到內心的憤怒和羞辱,但外表以冷淡和無動於衷的反應來掩飾。




 




斯達諾正是其中一員,在被捕後,他為了謀求媒體和公眾的注意,不惜冒著被判死刑的風險,也要說出那些警方沒有調查出來的謀殺案。




70年代初,他來到新澤西州,認識了一個年輕的姑娘,兩個人陷入了愛河,這段戀情以女孩懷孕宣告結束。




女孩的父親拿著槍威脅斯達諾,讓他出錢流產,然後兩個人一刀兩斷。斯達諾照做了。在這之後,他整日買醉,吸毒,在父母的堅持下,他回到了佛羅里達和他們住在一起,順便照顧年邁的祖母。




回到家鄉後,他仍舊是遊手好閒,每天渾渾噩噩地度過。1975年,24歲的他愛上了一名理髮師,他戒酒戒毒,終於在6月21日,他和這個22歲的姑娘在當地的教堂舉行了婚禮。事情看似開始向好的一面發展,結婚後,斯達諾甚至還在養父的單位找了一份工作。




對於斯達諾來說,變好容易,變壞也容易。剛踏實沒幾天的他又偏離了軌道,回到從前的老路。新婚妻子無法忍受他酗酒和家暴,六個月後,提出了離婚,結束了這段短命的婚姻。




第一位受害人




1980年2月17日,警長保羅·克羅(Paul Crow)接到報案,兩名喝醉酒的學生在代托納比奇機場附近一片荒涼的地方發現了一具腐爛的女屍。




屍體被刻意擺放,死者仰躺,手臂放在身體的兩側,頭部向上仰起。她的衣物完整,上面覆蓋著一層樹枝,沒有明顯的性侵跡象。




因為屍體已出現腐爛跡象,無法確定精確的死亡時間,法醫推斷,至少是在兩周之前。在死者的後背,克羅發現幾處穿刺傷,他推測兇手可能突然發狂,用刀反覆捅傷了她。




隨後警方證實,死者是20歲的當地女大學生瑪麗·卡羅爾·馬赫爾(Mary Carol Maher),屍檢顯示,她的後背、胸前、大腿均有多處刀傷。因為瑪麗平日里為人友好,沒有和人有衝突,警方短時間內沒有發現可疑人員。




 


▲受害人 瑪麗




1980年3月25日,一名妓女走進代托納比奇警局,要求和警察對話,警探吉姆·加德貝爾(Jim Gadberry)接待了她。




女子說,前不久的一天晚上,她像往常一樣在路旁招攬生意,一輛紅色的Gremlin停在了她面前。在與車內的男子談好價錢後,她帶著他去了一家旅館。




進了房間,兩個人為是否應該先付錢發生爭吵,就在雙方爭執不下的時候,男子突然掏出一把尖刀,劃傷了她的大腿,而後男子強姦了她揚長而去。




女子告訴加德貝爾警探,傷口很深以至她去醫院縫了27針,而且就在剛剛她還看到這輛車停在一座公寓前面,她今天來報警就是要把這個混蛋抓起來。




根據女子的描述,這名男子中等身高,微胖,戴一副眼鏡,留著鬍子。她表示,如果再見到他,她一定能夠認出來。




隨後,加德貝爾去了女子所說的那幢公寓樓,沒有發現有這麼一輛車。但在附近不遠處,他注意到一輛符合她描述的紅色1977年產的Gremlin,他記下了車牌號。




滿懷希望




一回到警局,加德貝爾就著手調查這個車牌號,記錄顯示,車主是28歲的斯達諾。他發現這名男子雖然年輕,但已經案底重重,同時他還是另外幾起襲擊妓女案件的主要嫌疑人。加德貝爾把斯達諾的照片拿給女子看,女子看了一眼就斷定,這就是襲擊她的人。




 




與此同時,克羅正在忙著建立瑪麗遇害案嫌疑人的側寫,加德貝爾的一番描述讓他們頓時感覺到了希望,這名叫斯達諾的男子除了年紀以外似乎是符合側寫的:白人男子,30-40歲,居住在代托納比奇,開著一輛不起眼的車,專門搭載妓女和搭便車女子,脾氣古怪火爆,憎恨女人,無法忍受被拒絕,從手法上來看不是第一次殺人,而且在冷卻期後會再次作案。




幾天後,斯達諾被帶到警局問話。在審訊一開始,克羅讓加德貝爾故意問了幾個他們已經知道答案的問題,意在判斷他在撒謊和說實話的時候分別是什麼樣的反應。




克羅透過玻璃觀察到,當斯達諾說實話的時候,他坐著的上半身會前傾,而當他說謊時,他就會心虛地向後靠。




 


▲警長克羅




一個小時後,斯達諾承認襲擊過那名妓女。這時,克羅進入審訊室坐在他的對面,直視著他說:「斯達諾,我是警長保羅·克羅,我有個疑問,我認為你可以幫我解答。有一個女孩失蹤了,我在想你是否見過她。」




說著,克羅把瑪麗的照片放在了桌子上。斯達諾拿起照片看了一會,「是的,我見過她。」然後,他描述了一個月前的一天,他曾在一家旅館前見過瑪麗。




「你有沒有對她動過不好的念頭?」




「沒有,我捎了她一程,到了大西洋大街她就下車了,然後我就再也沒見過她。」斯達諾靠在椅背上說道。




可怕的真相




克羅知道他在撒謊,於是他決定換個話題。「斯達諾,你看上去好像很沮喪。」聽到這話,斯達諾朝前傾了傾身子說:「今天,你把我抓到這裡的這個日子,正是我父母收養我的那一天。」




根據警方的記錄,接下來斯達諾講述了他的童年以及和養父母的關係。克羅把話題再次轉回到瑪麗一案上,不同於之前所說的在大西洋大街下車,這次斯達諾說他開著車帶瑪麗又轉了一圈,最後停在了一家超市買了些啤酒。




「你買酒的時候她就坐在車裡等著?」




「是的。」




「你確定沒有想跟她發生關係?」




「沒有。」




「其實你很想這樣做,是她不願意是不是?」




「當然不是!」




「她瞧不上你是不是?」




「不,她沒有!」




「她的拒絕激怒了你,讓你很難堪是不是?」




「我說了她沒有!」




「所以你做什麼了?你打她了?你非常生氣不是么?」




「是!我當然這麼做了!我用盡全力狠狠地刺向了她!」




「告訴我你是怎麼做的。」




「我拿出了座位底下的刀,然後盡一切力氣刺了她!」




「然後呢,接下來你又做了什麼,斯達諾?」




「我反覆地刺向她的胸前,她開門想要逃出去,但是被我刺傷大腿動彈不得,我關上了門,她身體前傾,頭抵在了擋風玻璃上,血不斷地向外涌,濺在我的車上,我又捅了她的後背幾下,因為她弄髒了我的車!她的身體開始變得軟弱,於是我帶著她去了……」




「好了,」克羅打斷說:「不用啰嗦了,我來開車,你帶我去那個地方。」




 


▲嫌疑人斯達諾




死亡之旅




斯達諾指認了拋屍地點後,一行人回到警局,他在剛剛的口供上籤了字。就在克羅收拾卷宗準備離開時,加德貝爾將他叫到一邊詢問斯達諾是否招認其他罪行。在得到否定答案後,加德貝爾表示想繼續詢問他幾個其他失蹤案的情況。




26歲的妓女托尼·凡·哈多克(Toni Van Haddocks)在2月15日被報告失蹤。加德貝爾懷疑托尼的失蹤跟斯達諾有關係,於是他走進審訊室,給斯達諾看了托尼的照片。斯達諾瞥了一眼照片,身體向後一靠,說:「我從來沒見過她。」




 


▲遇害的托尼




儘管知道他在撒謊,但加德貝爾和克羅也沒有辦法,他們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托尼的失蹤與他有關,所以只能先搜集線索。




4月15日,霍利希爾的一個居民在自家園地發現了一個人類的顱骨,警察隨後搜查了附近的區域,最終找到多塊骨骼和衣服碎片。




很顯然,附近的野生動物發現了屍體然後飽餐了一頓。法醫對殘骸的進行了鑒定,結果證實,死者正是之前失蹤的托尼,死因是頭部受到多處刺傷。




坐實了托尼遇害的消息後,克羅再次將斯達諾帶到審訊室問話。一開始,他咬緊牙關,死活不承認殺人,幾個小時過去後,他的心理防線被攻破,招認了罪行。




此時的克羅沒有放鬆,他在想還有多少人死於斯達諾的魔爪下。




 


▲受害人16歲的琳達




他翻出了自1975年之後的冷案,其中包括:1975年7月22日,16歲的琳達·漢密爾頓(Linda Hamilton)陳屍荒野,目擊者稱最後一次見到她是在大西洋大街附近。




 


▲24歲的南希




1976年1月,24歲的南希·赫德(Nancy Heard)被發現死於Bulow Creek,她的屍體被刻意擺放並加蓋樹枝遮擋,南希最後一次被人見到也是在大西洋大街搭便車。




 


▲18歲的拉蒙娜




1976年5月,喬治亞州18歲的女生拉蒙娜·尼爾(Ramona Neal)的屍體被發現,同樣被用樹枝遮蓋。




為了尋找合適的對象,大多數的連環殺手都會不遠百里流竄作案,如果斯達諾也是這樣的話,那麼遇害人數將超乎警察的想像。




在查完過去五年內當地未破獲的謀殺案後,克羅發現在周邊城市也有類似案件:在距離代托納一百英里的一個名叫布拉德福德的小鎮,一具年輕女屍被人在沼澤地發現,現場同樣有廢棄的樹枝,死者生前最後一次露面是在代托納比奇;在距離代托納50英里外,另一名女子的屍體也被發現,意料之中的是,她最後一刻也出現在大西洋大街,死後身上也蓋有樹枝。




 


▲部分案發現場




回顧斯達諾的過去經歷時,克羅發現,在70年代早期,他曾在佛羅里達州住過,也曾在新澤西州短暫居住。




有了這一發現後,克羅立刻聯繫了當地的警方,得知在70年代中期,兩州都發生了多起年輕女子謀殺案,至今仍未破獲。




謀殺歷險記




斯達諾對自己罪行的嚴重性心知肚明,為了保全面子,他選擇與控方達成辯訴交易。檢方同意了,他們雖然手裡握有證據,但是不想打上一場持久戰,因此他們表示,只要斯達諾承認殺害瑪麗、托尼、南希,他就可以免除死刑,只被三項判終身監禁,每項在25年後允許假釋。




 


▲斯達諾被警察帶往法庭




1981年9月2日,法官認可了雙方的辯訴交易,判處斯達諾終身監禁。在宣判那一刻,法官說:「在嫌疑人所招認的三起罪行中,任意一起都足以判處他死刑,不幸的是,我又不得不同意免除死刑。」




之後,斯達諾被關押在佛羅里達州立監獄服刑。在之前的縣監獄時,他總是得意洋洋地向其他囚犯炫耀他是因為殺人進來的,跟那些小偷小摸的人不一樣,他也因此獲得了包括媒體在內的大批人的關注。




然而,到了州立監獄後,斯達諾的待遇經歷了180度大轉變,這裡關押著各色的罪犯,其中不乏像他一樣的殺人犯,更有聞名全國的連環殺手,沒有人再去關心他殺的那幾個人。




據悉,他的獄友之一就是有著「優等生殺人王子」之稱的泰德·邦迪(Ted Bundy),在泰德1989年被處死之前,兩個人都關在一起。




前面說過,自戀型人格遇到比他們還成功的人就會產生強烈的嫉妒心,希望獲得持續的讚美,受人特別關注。終於,斯達諾給克羅警長寫了封信要求面談,即便這意味著他會改判死刑。




 


▲獄中的斯達諾




見面後,斯達諾又承認了另外三起謀殺,分別是在奧蘭治港殺害17歲的凱西·李·沙爾夫、在代托納比奇殺害24歲的蘇珊·比克雷斯特(Susan Bickrest)以及在奧蒙德比奇殺害23歲的瑪麗·馬爾登(Mary Muldoon)。




 




當他在回憶案發經過時,克羅對他的記憶力感到嘆服,他對受害人的描述十分準確,對於每個受害人的受傷位置,他也記得很清楚。當克羅說起一位受害人穿著短袖和寬鬆長褲時,斯達諾進一步補充說,她穿的白色帶有動物圖案的上衣和寬鬆的牛仔褲。




緊接著,斯達諾又陸續招認了13起謀殺案,聽得包括克羅在內的在場警察咋舌,一個年齡只有29歲的罪犯是如何做到如此殘暴,如此滅絕人性。




 


▲其他受害人




遲來的正義




1983年9月,斯達諾謀殺沙爾夫罪名成立,陪審團商討後,考慮到以下三個因素,建議法官判處死刑,分別是:有重罪前科、涉嫌綁架、手段殘忍。最終,法官接受了陪審團的建議,判處斯達諾死刑。




 


▲庭審現場




接下來的三年時間,斯達諾交代了更多的謀殺案,關於這些案件尚不清楚是的確由他所為,還是他道聽途說,抑或有人授意。他最後自稱殺害了41人,警方只找到了22具被害人的屍體,仍有一大半的被害人屍體找不到,且無法確定他們的身份,因而也沒有再提起訴訟。








▲受害人




1986年5月22日,佛羅里達州州長簽署了斯達諾的第一張死刑執行令,日期定在7月2日。行刑的前一天,斯達諾提起上訴。7月2日上午十點,在正式行刑兩個小時前,監獄接到通知,法院已受理斯達諾的上訴請求,中止行刑。




第二年6月4日,法院正式駁回了上訴請求,州長簽署了第二份死刑執行令,日期在8月26日。8月22日,斯達諾向法院申請人身保護令,同時以辯護團不力為由要求舉行聽證會,因此處決日期再次被延後。




這次上訴仍然沒有改變斯達諾的命運,第三張死刑執行令「如期而至」,行刑時間在1997年5月30日,距離他被捕已有17年之久。




但是,「走運」的斯達諾還是因為一場「電椅事故」多活了幾個月,佛羅里達州州立監獄在處決佩德羅·米迪爾(Pedro Media)的時候電椅突發意外,火焰從頭盔躥出,並伴隨著燒焦的氣味。




隨後很多人質疑這種處決方式是不人道的,完全就是「將人活活燒死」。此事一出,各界對是否應該廢除電椅議論紛紛。




10月20日,法院宣布,電椅的故障已經得到解決,將繼續作為一種行刑方式保留。斯達諾的死期定在1998年3月23日。




 


▲被處決前的斯達諾




這一天終於到來了。3月23日中午,47歲的斯達諾被帶往行刑室,在路上他沒有說一句話。當他被綁在電椅上時,對面圍觀的受害人家屬尼爾距離他只有一米左右,他會親眼目睹這個殺害他妹妹的魔鬼下地獄。




在接受美聯社的採訪時,尼爾說:「我對他說『去死吧,魔鬼!』當開關按下的那一刻,我能感受到電流流經他全身,他激烈地抖動起來,然後就一命嗚呼了。我彷彿是擺脫了千斤重的擔子,那種感覺無以言表,佛羅里達州還有勇氣保留電椅,我為此感到開心,至少這樣他還能夠經歷痛苦,而不是像注射死亡那樣只是『睡著』。」




備受爭議




斯達諾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聲稱自己無罪,並且直接歸咎於逼迫他進行虛假自白的克羅警長。他的犯罪歷史長期以來一直伴隨著爭議,有人相信,他實際上是一個懺悔者,這其中也包括逮捕他的加德貝爾警探。




雖然加德貝爾成功使得斯達諾的第一次認罪有效,但他在1986年,簽署了一項明確的法律證詞,表示會為克羅警長「填鴨式灌輸」斯達諾的未證實的殺人細節負責。




根據他的證詞,斯達諾只是在反饋信息給克羅,而後又有人證實了克羅強迫斯達諾承認他沒有犯下的罪行。




進一步的爭議也在圍繞著一個事實,儘管斯達諾提供了41次謀殺的證詞,但是被帶出審判的卻只有17歲的沙爾夫。在這起謀殺案中,因為缺乏物證,使得佛羅里達的司法管轄區幾乎無法起訴,而最終做出的判決完全是根據斯達諾自己認罪得到的結果。




 




1997年,自由記者Arthur Nash在與斯達諾的獄友扎克的一次秘密談話中,扎克承認當年他對斯達諾的不利證詞是在兩名縣檢察官的「協助」下所做,並且他還說,這兩名檢察官為他提供某種獎勵以此來換取他的證詞。




2007年下半年,聯邦調查局的研究報告浮出水面,調查認為,當年在沙爾夫身上發現的毛髮的相關記錄文件沒有被證實,所有不能確定這些毛髮就是來源於斯達諾。但是刺向報告並沒有被斯達諾的公派辯護律師所提及,在1988年斯達諾被執行死刑後,這份報告也隨之被銷毀。




筆跡分析




在其他網站上,筆跡學專家曾對斯達諾的字跡進行過分析。




 


▲斯達諾的字跡




筆畫尖銳,左傾,首字母一個非常完美,平衡的開端,卻有著出乎意料之外的下文——簽名。渴望溫情,卻又難以如願。體型圓胖,結實。




從下至上的字母g,將其冷酷,決絕,充分展示到了極致,僵硬的線條,也代表了其與社會的格格不入,筆畫角度極其乾脆利落,形成了一個三角形的銳角,讓人聯想到了專門用電鋸作案的手法。心緒不寧,誇張,性格複雜多變。


 


翻譯:七月,懸疑志簽約翻譯,來源:殺手百科。懸疑志微博主要是分享各類奇案、懸案、大案、重案、悍匪、局騙及基於真實的故事,歡迎關注!




往期精彩內容:




我們為什麼要包庇這樣一個惡魔?!酒鬼薔薇聖斗事件





長得像猴子的人有「犯罪基因」,犯罪學家:強暴殺人犯應判無罪!





活剝人體丟鍋煮!8個變態紀實的「深網」故事



懸疑志


胡老濕


帶你走進二次元的世界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懸疑志 的精彩文章:

「開膛手」奶奶:20年里先後殺害11個人,而且每個人她都吃過
14年間9起謀殺3起重傷,紅衣殺人狂魔楊樹明的末路
執行死刑前的24小時,殺害了33名青少年的小丑殺手都做了什麼
天才的設計:詐騙犯偽造公函將自己從英國戒備最森嚴的監獄裡釋放
瘋狂母親為阻止前夫奪走撫養權,情緒失控向親生子舉起尖刀

TAG:懸疑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