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第一屆酷兒影展,和它在上海顛沛流離的一周

第一屆酷兒影展,和它在上海顛沛流離的一周

9 月 16 日,因為周末,再加上天色已晚,上海大學溫哥華電影學院里的人並不多,而其中大部分人的目的地都是 1 號教學樓的 406 放映廳。第一屆上海酷兒影展就要開始了。

晚上 5 點 30 分,觀眾陸續入場。這個放映廳有兩百個座位,不少後來的人擠在走道中間。

酷兒影展的開幕式在 6 點 30 分正式開始。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是酷兒影展的支持者之一,他們除了提供場地,也提供了影展期間的電影工作坊課程與師資。教學部副院長 Luis Calandre 在開幕式上,用李安導演的一席話作為歡迎觀眾的開場白 :「電影是了解自己與了解世界的一種方式」。

策展人 Ting 在台上顯得有些激動:「我們的團隊有三十幾人,他們都是志願者,沒有任何酬勞,我們是一起籌備這個影展,將近一年,沒有他們,就沒有這個影展 。」

酷兒影展開幕式(攝影/Alejandro Scott)

開幕片《取向:亞裔同志們》導演 Richard Fung(攝影/Alejandro Scott)

酷兒影展開幕式(攝影/Alejandro Scott)

一年以前,酷兒影展順利舉行並不在 Ting 的預期之內。

今年 24 歲的 Ting 身穿白色 T 恤和牛仔褲,穿梭在工作人員與觀眾周遭。Ting 這個名字是取自她名字中一個字的拼音,她不希望她的本名出現在公開報道當中。身為策展人,只要想到影展是否能繼續的問題,她就處於一種難以言喻的抉擇當中——到底要為了吸引更多的觀眾而積極宣傳?還是為了「安全」而保持低調?

就在開幕的前一周,Ting 得知了有關場地的壞消息,原先規劃好在第二天進行 「短片競賽單元入圍影片展映」 的地點,臨時遭到了取消。

由於影片中出現了較為明顯的性愛鏡頭,場地方對 Ting 說:「你們放的這個片子,我們不是很敢放。」這未必和酷兒影展所代表的群體有關,因為中國並沒有影片分級的制度,直白的性愛鏡頭讓主辦者有所顧忌並不令人意外。

無論如何,Ting 與影展團隊不得不臨時開始搜尋可能的地點,最終他們聯繫上比較開放的上海英國中心。

酷兒影展第三天,《如此生活》映后座談(攝影/Alejandro Scott)

若仔細觀察酷兒影展手冊上的資訊,你會發現每天的放映地點就像游擊,不僅在不同地點,還分散在上海各區——校園、領事館、餐館,或是酒吧。

9 月 18 日,影展進行到了第三天,在外灘附近的一家酒吧放映《如此生活》。這是一個狹長的空間,Ting 的同事在一頭架起了一塊銀幕和投影儀。就看電影而言,由於座位沒有梯度,後方的觀眾視線容易被遮擋。距離銀幕太遠,辨認字幕也成了一件麻煩的事情。

開幕式所在的溫哥華電影學院 406 放映廳已經算是條件好的場地了,但現場仍然出了狀況。在放映開幕片《取向》這部紀錄片的時候,投影在銀幕上的畫幅過大,後方觀眾也無法看到影片字幕。Ting 不得不拿起麥克風,告訴現場觀眾,如果看不清,可以盡量往前坐。

酷兒影展第四天,播映《藍宇》(攝影/Alejandro Scott)

在談及為什麼要舉辦酷兒影展時,Ting 說:「我自己作為這個群體之一,有一個很大的感受是常常看不到(這個主題的)電影。我一開始做影展的目的就是認為跟我們有共鳴的形象太少了,基本上主流電影里看不到什麼亞洲的酷兒形象。」

Ting 的本科就是電影專業。大學畢業之後,她先是到了廣告公司擔任製片。三年前,因為認識了在上海驕傲節擔任志願者的前女友,踏入了這個圈子。她從參與者的身分,慢慢轉變成策劃者。

她開始思考一件事:「在上海,活動很多很豐富,可是主要服務中國人的活動卻不多。」 Ting 在受訪時強調,「並不是要排擠西方的酷兒群體,而是亞洲酷兒群體的電影,實在面臨了一種難以忽視的缺席窘境。」

除了彌補原先的空白之外,選片人老 U 認為透過找到亞洲酷兒形象,還可以起另一個積極作用:「我們在講人社會化的過程,如果你從小在一個封閉環境,就是沒有社會化的過程,自然會有很多概念是不知道的。對一個酷兒來說,他如何知道我跟這一個性別的人,我的感受是個愛情,他沒有渠道去了解,在這個意義上來說,酷兒的電影是有意義的,它需要去教這些人。」

這或許可以解釋第一屆酷兒影展的主題——無論是在短片競賽單元或是選片上的規劃——都是圍繞「尋找亞洲酷兒面貌」展開。這些影片均有合法授權,來自製片方或是導演。

酷兒影展第五天,《他和他的心旅程》的映后座談(攝影/Linger Frank)

今年的開幕片,最終選定兩部紀錄片連映,它們來自同一個導演 Richard Fung,目前他也是安大略藝術設計學院的教授。1980 年,他曾在加拿大創立了「多倫多的亞洲同志」組織。

1986 年,Richard Fung 拍攝了一部名為《取向:亞裔同志們》的紀錄片。片中找到了幾位亞裔的同性戀者,在鏡頭前談論第一次認知性向,以及回應「同性戀並非都是白人」的刻板印象。三十年後,Richard Fung 拍攝《再談取向》,再次找到當年所拍攝的對象,紀錄先前拍攝過的同性戀者,看他們在這段期間內的生活變化,以及對 LGBTQIA 議題的看法。

「一開始看的時候,會發現( 1986 年)加拿大亞裔的那群人,他們說出來的話的程度,很像今天在上海可以說出來的話,就是有一個這樣的時間差,但我在看到第二部的時候,發現他們說的一些想法,在現今的上海可能不一定能找到對照,我覺得現在上海就夾在這三十年中間。」現場觀眾 Tris 告訴《好奇心日報》。

Tris 今年 21 歲,是經濟系的大四學生。他先是從朋友圈中得知了這個影展的消息,基於一種對其他亞洲國家酷兒群體的生活狀態的好奇,他參加了開幕式。他說,開幕的紀錄片帶給了他衝擊。

酷兒影展電影工作坊(攝影/Alejandro Scott)

酷兒影展一共持續 7 天,Tris 參加了 5 天,算得上是相當積極的參與者。對於 Tris 來說,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在線上與線下都沒有什麼 LGBTQIA 的社交圈,直到 2015 年他到美國擔任交換生,期間發現 LGBTQIA 活動在美國蓬勃發展的情形,促使他回到上海後,試圖搜尋相關的活動,因此找到了上海驕傲節——每年六月,來自各地的 LGBTQIA 群體和關心此議題的人會來到上海,參加被稱作是中國最大、最早的同志群體節日。

但上海驕傲節的規模始終不大。2009 年是第一屆,一共吸引 3000 名參與者,2016 年則吸引了 6500 名參與者。

因此,上海驕傲電影節這一存在就更不為人所知。「其實我身邊很多朋友都不知道,我覺得應該是因為他自己的宣傳也比較低調」,Tris 對《好奇心日報》說。

同樣是本屆酷兒影展觀眾的小明,一共參加了 4 天的活動。他沒有預料到這個影展會辦得如此 「正式」 ——無論是節目流程,還是選片質量都更像傳統正規影展。「雖然都是酷兒的題材,驕傲節選的片有點參差不齊。」

小明在上海英國中心看了 15 部短片。和 Tris 的說法類似,這些短片帶給他不少衝擊,他「從不同電影的片段中看見了自己的過去」。

「開始參加 LGBTQIA 活動之後,我碰到了這些人,都會比較積極地去談這個事情,他們的態度會影響到我,包括驕傲節或是影展,或是內容都會給你一個啟示。」小明說。

選片人老 U 說,這些最終選出的片單,以及短片競賽單元的入圍影片都費了不少功夫。作為第一屆酷兒影展,他們沒有前例可參考,無論在尋找影片還是尋找贊助上都挫折重重。

不過,酷兒影展也得到不少外界的幫助。比如亞太酷兒影展聯盟,它由來自亞洲各國的酷兒影展組織成員構成,提供了不少選片意見與幫助。

相比之下,國內可以伸出援手的人和機構都相當有限。

2017年 7 月,中國頒布《網路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其中第四章 「節目內容審核標準」 第六點稱: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相關單位在網路視聽節目內容審核方面,將堅持先審後播和審核到位原則。含有下列內容或情節的,應予以剪截、刪除後播出;問題嚴重的,整個節目不得播出:貶損、惡搞、損害革命領袖、英雄人物的形象、名譽;宣揚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朝對外的武力征服;表現和展示非正常的性關係、性行為,如亂倫、同性戀、性變態、性侵犯、性虐待及性暴力等。

《網路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

通則在互聯網上引發廣泛討論,直至目前,如果你在百度搜索「《網路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默認搜索提示的第一條就是「《網路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 同性戀」。

「我一開始是覺得酷兒影展這種事不太可能做成功的,你再怎麼做,都不會得到支持……但我覺得有人想要做這樣的事,我沒有必要去打擊……就算他不一定會那麼成功,但一定要有人去做。」選片人老 U 回憶起當初決定加入團隊的過程。

酷兒影展閉幕式(攝影/Alejandro Scott)

9 月 24 日晚,酷兒影展閉幕式。地點很有派頭,位於上海乍浦路 471 號。這座建於 1931 年的老房子是上海虹口區標誌性建築之一,原來是佛教寺廟,現在是叫做「珍珠 The Pearl」的酒吧。

當天上海下著大雨,但酒吧里還是擠滿了顧客。許多人都手拿著一杯由品牌贊助商提供的啤酒,開心地在座位上閑聊。有些人是因為朋友介紹,因為覺得當天沒事,可以來到這裡喝酒看電影才來的。但也有些人就是像 Tris 和小明一樣,只是跟著酷兒影展來到了這裡。

Ting 站在這個平常舉辦歌舞秀的舞台上,向現場觀眾表示感謝。現場一度有一種派對的氣氛,隨後又隨著閉幕片《鳥類專家》的放映而靜了下來。

據酷兒影展組織方的統計,影展期間,共有將近一千人次的觀眾參與。

酷兒影展閉幕式(攝影/Alejandro Scott)

(應採訪對象要求,本文內影展團隊人員與觀眾皆為化名。)

題圖與內文圖片皆由上海酷兒影展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可可種植業面臨危機,一些人發起了拯救巧克力大作戰
騰訊入股絕地求生母公司,4.05 億人民幣持股不到 5%
《刺客信條》教育版是一次發現之旅,不打架只觀光
一百年來全球最大一顆鑽石被賣掉,售價 5300 萬美元
蘋果公布 iPhone X 人臉識別更多細節,雙胞胎不建議使用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