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艾灸調理感冒最詳細的方法

艾灸調理感冒最詳細的方法

感冒是感受風邪或時行病毒,引起肺衛功能失調,出現鼻塞、流涕、噴嚏、頭痛、惡寒、發熱、全身不適等癥狀。中醫認為,當人體體質虛弱,生活失調,衛氣不固,外邪乘虛侵入時就會引起感冒,輕者出現乏力,流涕,咳嗽等癥狀,重者會發燒。

一般施灸

1、風池穴

【定位取穴】:位於頸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穴位功效】通經活絡,止痛。

【施灸方法】:採用溫和灸的方法,距離穴位1.5-3厘米艾灸,先左後右,每個穴位艾灸10-15分鐘左右。

2、風府穴

【定位取穴】:後背正中一條線,往上,在開始長頭髮的地方,也就是頭髮的邊緣,用大拇指中間的關節在這個邊緣向上比劃一橫指就是1寸(大拇指中間關節就是1寸)。

【穴位功效】:散熱吸濕。

【施灸方法】:採用溫和灸的方法,距離穴位1.5-3厘米艾灸,先左後右,每個穴位艾灸10-15分鐘左右,以患者感到溫熱舒適為度。

3、肺俞穴

【定位取穴】:位於第三胸椎棘突旁開1.5寸。

【穴位功效】:散發肺熱,清肺止咳。

【施灸方法】:採用迴旋灸的方法,距離穴位1.5-3厘米艾灸,先左後右,每個穴位艾灸10-15分鐘左右,以患者感到溫熱舒適為度。

4、列缺穴

【定位取穴】:人體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以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間關節的寬度為1寸),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

【穴位功效】:宣肺解表,通經活絡,通調任脈的作用;臨床上主要用於配合治療咳嗽、氣喘、頭痛,尿血等病症。

【施灸方法】:採用溫和灸的方法,距離穴位1.5-3厘米艾灸,先左後右,每個穴位艾灸10-15分鐘左右,以患者感到溫熱舒適為度。

5、合谷穴

【定位取穴】: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

【穴位功效】:祛風散寒,清熱鎮痛。

【施灸方法】:採用溫和灸的方法,距離穴位1.5-3厘米艾灸,先左後右,每個穴位艾灸10-15分鐘左右,以患者感到溫熱舒適為度。

辯證施灸

1、氣虛:加灸足三里穴

【定位取穴】:足三里穴位是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位置。我們在尋找穴時,可以以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當然,配合下圖為更能讓你找到這個穴位。

【穴位功效】:扶正培元,強脾健胃,促進新陳代謝,強壯肌體,提高內分泌系統功能,增強免疫力。

【施灸方法】:距離該穴1.5-3厘米處施灸,以感到施灸處微熱舒適為度,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隔天施灸,每次10-20分鐘左右,先做後右。

2、全身酸痛:加灸大杼穴

【定位取穴】:位於脊柱區,第1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取穴時低頭,可見頸背部交界處椎骨又一高突,並能隨頸部左右擺動而轉動者即是第7頸椎,其下為大椎穴,由大椎穴在向下推1個椎骨,其下緣旁開2橫指處就是該穴。

【穴位功效】:散寒止痛。

【施灸方法】:被灸者俯卧,施灸者距離該穴1.5-3厘米處施灸,以感到施灸處微熱舒適為度,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隔天施灸,每次10-20分鐘左右,先做後右。

如果您在閱讀本文過程中,遇到任何困惑與不解,可以點擊下方的「寫留言」告訴我們哦,我們會在第一時間為您悉心解答。

或者您希望我們明天推送什麼內容的文章,盡可以留言告訴我們哦~我們會認真採納您的意見,也許明天就會為您推送私人訂製的文章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 的精彩文章:

關於頭面的問題,可以用艾灸解決(下)
艾灸這幾個穴位後疼痛?那是你內臟有了炎症!
用艾灸趕走腰腿的疼痛
有胃病,不用怕,艾灸來幫你!
艾友分享:胃病花上萬沒好,艾灸5個月痊癒

TAG: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