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這4類瘦人更受1性糖尿病的歡迎,如果你是趕緊預防

這4類瘦人更受1性糖尿病的歡迎,如果你是趕緊預防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總數的90%,其中80%伴有肥胖(體質指數BMI大於28)或超重(BMI大於25)。2型糖尿病病情的發展及惡化與脂肪代謝密切關聯,因此,2型糖尿病又被稱為「糖胖病」或「糖脂病」。但是就1型糖尿病患者來說是親睞偏瘦人群。

1型糖尿病多「喜瘦」

我們所說的糖尿病典型癥狀「三多一少」(即吃飯多、喝水多、排尿多,體重減少),主要出現在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

這類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多為胰島素「絕對」不足。胰島素缺乏,人體就不容易儲存能量,於是就會消瘦。這類糖尿病多見於青少年,起病前體重多屬正常或偏低,發病後體重繼續下降,且較為明顯。

1型糖尿病患者終身需要胰島素替代治療。經過合理治療後,1型糖尿病患者可逐漸「變胖」直至體重正常。

4類瘦人也易患糖尿病

既然糖尿病不是胖人的「專利」,那麼,哪些瘦人風險更高呢?主要有:

1、有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遺傳性;

2、向心性肥胖或「隱性肥胖」的人。他們看上去不胖,但肚子上的脂肪卻很多。體質指數看似正常甚至偏低,但內臟脂肪含量卻過高,這類人需尤其警惕,更應注意監測腰圍、腰臀比;

3、有巨大兒生產史的女性。很多孕媽媽營養過剩,胎兒過大,這不僅加大了產婦分娩時的困難,而且也增加了產婦日後患糖尿病的危險。懷孕期間要注意檢測血糖,做到營養均衡最重要,並非吃得越多越好;

4、患有多囊卵巢綜合征的育齡女性。多囊卵巢綜合征與內分泌激素代謝紊亂有一定的關係,而這也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預防糖尿病

第1招:吃飯先吃菜

吃飯前先來一道醋汁拌蔬菜。阿里森納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2型糖友或糖尿病前期的人在吃碳水化合物之前,喝兩勺醋,餐後血糖升幅會低些。這是因為,醋能減緩澱粉酶分泌,放慢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速度。

第2招:每周運動4小時

芬蘭一項調查發現,運動能激發胰島細胞的活性。每周運動4小時,或每天運動35分鐘的人,即使體重沒有變化,其患糖尿病的風險也會下降80%。

第3招:做個「穀物達人」

小米、燕麥等都是極佳的全穀物食物,但成品全穀物食品你未必都認得出來。購買時應仔細看標籤,如果不是標明「全麥、全小麥」等字樣,說明含有其他成分。還要注意配方表,找出「隱形糖」,如玉米糖漿、果糖等。

第4招:放鬆點兒

雖然病患者利用均衡食譜、運動及藥物,維持中血糖水平在一定水平,但精神緊張會間接增加血糖。因此若要血糖回復正常水平,患者除了飲食、運動、藥物控制,消除精神緊張,保持情緒寧和更需謹記於心。最新科學證實,當人們處於緊張、焦慮、恐懼或受驚嚇等情緒時,交感神經興奮,直接對胰島素分泌產生抑制;交感神經還會加快腎上腺素分泌的速度,間接抑制胰島素分泌。研究人員提醒人們,放鬆心情可間接增加胰島素的分泌,對於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有好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之家 的精彩文章:

女性常常吃這種瓜,效果不亞於補藥
7種孕婦在懷孕24-28周之間建議做糖篩,提防妊娠糖尿病
高血脂與糖尿病、高血壓可互相轉化,不得不防
乳腺癌表面癥狀很明顯,為啥很多人延誤了早期診斷呢?
每日白酒80克以上5年就肝損傷,預防酒精肝還是要戒酒

TAG:康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