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揭秘蔣介石為什麼要置抗日名將孫立人於死敵 讓其被關了三十多年

揭秘蔣介石為什麼要置抗日名將孫立人於死敵 讓其被關了三十多年

雖然張靈甫的粉絲有很多,在抗日戰爭期間其也做出了莫大的貢獻,但是個人認為最靠譜的國軍抗日十大名將,應該是這十位:

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第5軍軍長杜聿明,新38師師長孫立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傅作義,第五軍200師師長戴安瀾,第74軍軍長王耀武,第132師師長趙登禹。

這應該也是公認的名單。

而在這十大名將中,在緬甸打出國威,傳說中還殺了很多日軍俘虜的孫立人應該是人氣最高的一位。

不過據考證,孫立人確實在抗日戰場上立了很多功,也確實在緬甸英勇善戰,以少敗多,將英軍的英印軍第三師七十七旅七千多人,從日本人的重圍中救了出來,後來又在緬甸橫掃日軍5個師團。

特別是救英軍的戰績讓其在英美等國引起了高度的關注,還未經蔣介石的允許出訪歐洲,得到了艾森豪威爾的看重,還被巴頓將軍送禮,到英國後還獲得了第二枚「大不列顛帝國司令」勳章。

可是孫立人這次出訪卻引起了蔣介石的不滿,在蔣介石看來是「大逆不道」的,這也為他後面的悲劇人生埋下了禍根。

解放戰爭後期,特別是1949年後,美國對蔣介石政權的腐敗和不堪一擊越來越不滿,1949年2月,美國駐華大使館參贊莫成德向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報告說,「我們所需要的是一個能力強、做事腳踏實地的人,不必聽命蔣介石,亦毋須服從李宗仁聯合政府,而專為台灣謀福利。孫立人的經驗也許不足,但其他條件卻甚合適」。艾奇遜收到報告後便回電莫成德,讓他可與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商量,如司徒雷登也同意,則可以向李宗仁提出以孫立人代替陳誠。

5月莫成德回國,向艾奇遜提出由孫立人主持台灣政局,以此作為向台灣提供經濟援助的條件。之後艾奇遜又派莫瑞爾去探孫立人的口風,可是孫立人卻沒有正面回答過美方代表的任何問題。

1949年12月,美國駐台「大使館」代辦斯特朗和前美國駐台北領事克倫茲抵台。這些人到台灣後便立即告訴孫立人:如果他同意倒蔣的話,美國將給他一切支持。卻被孫立人給婉拒了。

可是美國人並未因此而放棄,當蔣介石的心腹鄭介民赴美,西太平洋美海軍司令白吉爾對鄭介民露骨地表示,必須任命一位新的台灣省主席,否則他們將撤出台灣。12月28日,白吉爾詰問台駐美武官:為什麼「台灣防衛司令」孫立人沒有「充分的權力」?白吉爾還對蔣介石的密使說:必須兌現授予孫立人全權的諾言。

這個時候美太平洋盟軍最高司令麥克阿瑟也不甘寂寞。1950年1月,他派其情報處長韋龍比訪台,聲稱:如蔣不願離台,則不應干預行政,麥克阿瑟可以派人入台相助。蔣介石斷然拒絕韋龍比的提議。

之後,麥克阿瑟又在不通知蔣介石的情況下,便用飛機將孫立人接去了日本。孫立人本以為自己坦蕩蕩的去日本,能向美國人表示自己沒有倒蔣的意圖,能證明自己的「清白」,可是他卻不知道不去日本,才是他最好的選擇。

美國人不僅大力支持孫立人,美國國務院制定出一份在台實施政變的機密計劃。這份計劃規定:(一)美國如要達成防衛台灣的目的,蔣介石及其黨羽必須離開台灣,將一切權力交給由美國確定的中國人領袖;(二)上述步驟完成後,美海軍駐防颱灣海域,以防止中共攻台或台灣「反攻」大陸;(三)如蔣抵制這一計劃,美國應派出密使「以最嚴密的方式」通知孫立人,如果他願意發動政變,則美國提供必要的軍援。

美國人後來公開的檔案顯示,實施此次計劃的密使為美第七艦隊司令柯克。他被蔣介石稱為「我中國最良之友人」。

可是當柯克還未去台灣,事情就有了180度大轉變,孫立人竟致電柯克稱他願意領導兵變,只要美國人支持,並且在對中共的態度也可以適當改變(大概的意思就是不再強調一定要反攻大陸)。

得到孫立人的同意後,美國人便決定將政變在6月發動,可是這個時候朝鮮戰爭卻爆發了,美國人覺得無法在這個時候對一個還有作用的「盟友」發動一次政變,所以便暫時擱置了這次計劃。

三年後,朝鮮戰爭基本上快結束了,這個時候美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史蒂文森「訪問」台北,在同孫立人會面時,孫立人說1946年後美國人覺得國民黨政府腐敗、沒有效率、眾叛親離是正確的。現在的國民黨政府也只是一個老邁的「個人政府」。

只是讓人沒想到的是,孫立人這般表態沒有得到艾森豪威爾的任何承諾,相反卻給了蔣經國「謀叛」的又一證據。

1954年,孫立人被解除兵權,美國和台灣也簽訂了所謂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台灣已經成了封鎖中國大陸的太平洋島鏈的關鍵點,蔣介石再也不用擔心美國人會對他怎麼樣了,於是便下令開始「清算」那些曾反對他的人,孫立人則首為其沖。

1955年5月25日,台灣陸軍少校郭廷亮被捕,經審訊,他承認,時任「總統府參軍長」的孫立人指使他在軍中聯絡了大批軍官,並派人偵察台北陽明山西子灣、「總統」官邸等敏感地區的地形,企圖以武力實行「兵諫」。

8月20日,蔣介石下令成立以陳誠為首的「九人小組」調查孫立人。同時,為了向輿論、特別是美國輿論顯示公正,又下令成立監察院「五人小組」進行調查。1955年10月31日,台灣「陸海軍軍事法庭」對孫立人作出判決。從此,孫立人被軟禁33年之久。這就是國民黨退台初期轟動一時的「孫立人案」。

直到1988年3月22日,郭廷亮發表聲明,說他當年是在「保密局」局長毛人鳳的指使下誣陷孫立人的。

1990年11月19日,90高齡的孫立人,在「總算在死前親得以平反」的慰嘆中與世長辭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瑞雪豐年 的精彩文章:

被處置11名間諜後美國對我國發出威脅 周總理是這麼霸氣回應的
傅作義子女今何在?
美女間諜逼迫警衛員刺殺彭德懷,誰知警衛員寧可自殺

TAG:瑞雪豐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