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養生長壽,記住這四個字就夠了

養生長壽,記住這四個字就夠了

家訓是中華文明中頗具特色的一種形式,清代時期家訓尤其興盛。清朝大學士張英的《聰訓齋語》,其間大篇幅提到的精華「致壽之道」,頗能發人深省、受益匪淺!

曾國藩在《諭紀澤兒》中這樣評價《聰訓齋語》:「句句皆吾肺腑所欲言。」那麼「致壽之道」又暗藏著什麼養生玄機?國館將為你一一解開。

慈,為仁愛

張英在《聰訓齋語》中講述的「致壽之道」有四個方面:慈、儉、和、靜。

其中,「慈」為仁愛,即「人能慈心一物,不為一切害人之事,即一言有損於人,亦不輕發,推之戒殺生以惜物命,慎翦伐以養天和,無論冥報不爽,即胸中一段吉祥愷悌之氣,自然災沴不幹,而可以長齡矣。」

其大意是不出口傷人,不殺生以愛惜萬物的生命,慎砍伐以撫育自然的和氣,無論暗地裡的報應有沒有差失,悲憫之情都會在心中產生吉祥安泰、和樂平易的浩然之氣,當然災禍就不會侵擾,因此就可以健康長壽!

曾子所說「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是把實現仁愛當成責任,而實現仁愛的基礎是在於個人的仁人之心的修養,且「仁者不憂」,故常懷仁愛之心、常存悲憫之情正是一個人的健康心態之體現。

儉,為節省

老子說:儉故能廣。平時生活節儉平和,不過分追求物慾,生活就能心滿意足安定祥和。另外,節省是廣義的,任何事都可以以節省的意義去踐行,如飲食吃喝的節省,飯菜七分飽,則能夠調理脾胃;慾望嗜好節省能蓄養精神;言辭話語節省能養氣息非……凡事省一分便有多一分的受益。

詩人白居易有詩曰:「我有一言君記取,世間自取苦人多。」人的煩惱大多都是自取的,某些事能省下不做就不做,以免操勞苦惱,庸人自擾。簡單來說,儉樸單純的生活才是最美好的。

和,為相安

奔波於名利場的人,有一夜白頭的,有茶飯不思、徹夜難眠的,更有極端抑鬱自殺的。這一切,不過是心中不和罷了。我們常說和顏悅色,而真正自然流露的和顏,是內心的相安才能擁有的。

河北正定縣梁公經常對人說:白天辦理公事,晚上回到家裡,必須尋找開心喜樂之事,與客人高談闊論,開懷大笑,抒發一天勞累鬱結之氣。這真是得到了養生的要訣呀!內心的平和,在於做到「自尋喜樂」,一陣真誠的喜悅歡笑,才是內心平和的直接體現,由此才能心神相安,長壽健康。

靜,為安詳

「靜」就是要一無掛礙,切戒浮躁,從容鎮定,寵辱不驚。「凡遇一切勞頓、憂惶、喜樂、恐懼之事,外則順以應之,此心凝然不動,如澄潭,如古井」,則一切紛擾自然無所施其害。

《黃帝內經》有言曰:「靜則神藏,燥則消亡」,素有古人早晚靜坐半小時,從而達到心神寧靜,真氣內存而長壽久安。相傳中國歷史第一位女皇武則天總攬朝政50餘年還能一直保持耳聰目明、思路敏捷,這離不開她在感業寺用了三年的時間「盤膝靜坐」。

張英總結說:「此四者,於養生之理,極為切實」,是比起「服藥導引」更加重要的養生要義。再看現代各種養生保健品泛濫成災,都不如「慈儉和靜」這四字真義的養生之理來的實在,好好參透品味,定能對健康長壽大有裨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