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是誰推動了陳奕迅的校園分享會?幕後演出商是怎樣的神秘存在?

是誰推動了陳奕迅的校園分享會?幕後演出商是怎樣的神秘存在?

最近,陳奕迅冷不防地做了四場巡迴,國內主辦的公司叫廣州樂福文化(LoveLive)。不過這次Eason開的不是演唱會,而是校園分享會,北京、成都、上海、廣州走個遍,跟高校學子分享自己這麼多年叱咤樂壇的心路。這別出心裁的創意,離不開幕後廣州樂福文化的聯合企劃。他們希望這樣的校園分享項目可以吸引到更多的藝人參與,也可以讓藝人真正回饋年輕的學生群體。

通常,相比幕後運作的龐雜細節,人們更關心音樂人的頻頻動作、精彩演繹,藝人風光在前,公眾卻不知道那花樣繁多的舞台演出,不是一個人的功勞,背後的運作團隊實屬功不可沒。

2013林宥嘉「神遊」演唱會、S.H.E「2GETHER 4EVER」世界巡迴2014安可場、2014-2015田馥甄「如果IF」巡迴演唱會、2014 BIGBANG-VIP Gethering演唱會、2014EXO The Lost Planet巡迴演唱會、2016-2017年Twins世界巡演、金秀賢、李敏鎬、宋仲基、朴寶劍等亞洲粉絲見面會、艾薇兒2014中國巡演……不知這些一票難求的演出你看過幾場,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主辦方——廣州樂福文化

起步於2013年,生在廣州,輻射亞洲,樂福文化是時下中國最耀眼的演出公司之一,在中國演出商里,樂福文化雖還是個少年,卻已經承擔起不容小覷大部頭演出重任。

究竟是怎樣一群人,組成了樂福團隊,從而承接下一個又一個的現象級演出?在中國已經幾家演出公司鼎力盤踞的當下,樂福作為演出新秀,如何生存、有何困境,又如何謀出路?大咖演出背後,樂福又經歷怎樣的波瀾和教訓?9月初的一個下午,樂福創始人Fanny、Ivan,在廣州樂福文化的民國古迹辦公地點,接受了著調的獨家訪問,道出這家低調公司所做出諸多高調事後的酸甜苦辣。

采寫/麻樂

----------------

民國大宅里的文化公司

廣州農林上路14號,是一幢中西合璧的白色兩層洋樓,這裡曾是國民黨軍官的住所,離孫科和宋子文的故宅不遠,建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建築面積近300平方米,包括庭院在內佔地近600平方米。這是廣州歷史建築的改造典型單位,廣州樂福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便坐落其中,樂福團隊在今年五六月份搬進了這裡。「我走了兩年才找到這個地方。」廣州樂福文化創始人Fanny一心想找一個有文化底蘊的辦公地點,本著方便停車、方便開會、方便同事吸煙、方便大夥加班、同時能隨時透透氣的目的,廣州樂福文化便租下了這個空間靈活的舊宅。

如今建築修繕一新,流露雅緻的現代感,每當有藝人或經紀公司、音樂公司高層來開會時,這裡都保證了私密性,院子還能舉辦小型發布會、見面會。來自全國各地的古建築發燒友,時不時會到訪參觀;甚至還有一些網劇選擇在此取景拍攝。

廣州主力團隊,加香港、韓國、日本等分公司成員,廣州樂福文化團隊總人數上下不過50人有餘,卻在創辦至今僅4年內,舉辦了近300場大型海內外知名藝人演出活動。「我們資歷淺,要勤快一點。」創始人Fanny點出了樂福的行動力。

樂福文化核心團隊吸納了演藝行業、媒體行業內經驗豐富的幹將,同時也注重培養著新人苗子,公司大多是80後、90後,對文化潮流都有自己的喜好和見解,對潮流也有著敏銳的嗅覺。

高風險的前瞻

前幾年韓流大潮浪頭正猛時,廣州樂福文化雄霸著金秀賢、李敏鎬、宋仲基、朴寶劍等韓星亞洲見面會主辦權,所有線下的見面活動,都由樂福文化運作,但創始人Fanny和Ivan透露,這些人還沒在中國火起來的時候,樂福就已經跟他們簽訂了見面會合同。

人們看到的只是一票難求的盛景,卻沒看到這個合同簽下時的高風險,明星的火與不火是這些見面會能否成功的唯一前提,為什麼樂福會斷定這些人一定會火?

高水平的前瞻能力是樂福團隊的優勢,在《來自星星的你》、《繼承者們》、《太陽的後裔》、《雲畫的月光》、《請回答1988》在中國上線播出前,樂福文化便跟國內的播放平台接觸,了解了播出方的投入力度,「我們要做很多的分析,你要問他的劇在哪裡播,確定了如果在兩大知名平台播放就成功了一半,再問播放平台如何大力推這部劇,用什麼方式去推。」樂福創始人Fanny回憶當時的思路,「劇好看是一個因素,播放平台也出很大力。」

聯合創始人Ivan解釋,男女主角、編劇陣容、播出平台投入力度,這些都是他們考量的因素,「綜合評估下來我們其實是利用了信息的不對稱,相比公眾,我們可能了解的信息更多。」不過即便周全分析後,樂福還是將金秀賢2014廣州站見面會的規模,控制在了兩、三千人的場館,實際當年金秀賢發揮出了更大的能量,于是之後的李敏鎬、宋仲基等見面會,樂福都做大了規模嘗試。

夾縫中求生存的開荒拓土

創始人Fanny

「樂福在演出行業里資歷比較淺,所以初創階段我們沒辦法爭取到港台最一線的項目,那我們就去挖掘新的項目。」Fanny口中的挖掘新項目,是樂福的殺手鐧。

在做樂福之前,Fanny曾在國內知名運營商負責音樂活動版塊業務,領導執意做當年最火的綜藝演唱會巡演,而Fanny卻覺得個人演唱會更具市場價值。她跟領導提林宥嘉、SHE等藝人個唱方案,卻得不到領導的認同,於是Fanny便退出了老東家,懷著對個人演唱會的一腔熱血,創辦了樂福文化。時間再往前推,Fanny曾任知名電台,手中積累的音樂人脈,成為樂福日後的重要資源。

在公司成立之初,樂福做的第一個項目,就是林宥嘉2013「神遊」巡迴演唱會,這是林宥嘉演藝生涯中的「里程碑式」大型巡演,首先規模晉級,邁上了內地的萬人體育館舞台。

為了更穩定地接到巡演舉辦權,樂福下定決心要做大做強。

從此林宥嘉所在的華研唱片,與樂福文化上演了蜜月式的合作——S.H.E迄今最近一輪巡演「2GETHER 4EVER」、田馥甄個人巡演「如果IF」,以及信、炎亞綸等華研旗下藝人演出,都交予廣州樂福文化主辦。田馥甄、林宥嘉的市場成熟、粉絲鞏固,與樂福承擔的各自巡演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但當枝繁葉茂,田馥甄和林宥嘉做大之時,卻有知名集團及資歷更深的演出公司出動,攔截了二者的二輪巡演主辦權,很遺憾樂福便沒有再參與下一輪巡演。正因如此,讓樂福更堅定,一定要做大做強,才能更穩定接到巡演舉辦權。

在演出巨頭的夾擊下,樂福文化究竟何以再分一杯羹,何以有信心做強做大?

2013年2014年初創時期,樂福的業務基本圍繞著華研旗下藝人開展。可環顧生存空間,諸多大牌、老牌演出公司,已經分完了華語巨星演出的大蛋糕,留給樂福的所剩無幾,夾縫中求生存,樂福也便再度使出「挖掘新機會」殺手鐧,瞄準了日韓版塊。

「我們沒有與他們競爭,我們是挖掘他們沒做的項目。」Fanny道出了樂福生存的玄機,起初她與Ivan並沒有預料到樂福可以迅速壯大,Ivan坦言:「我們並沒有野心說要做中國的』Live Nation』,當時只是說看能不能夠儘力成為中國南方的一個比較不錯的公司。」

可就是在其他演出公司在做大型巡迴時,樂福憑藉著韓星項目悄悄地做起了BIGBANG、EXO、金秀賢、C·N·Blue、JYJ、少女時代等韓國大牌的演出引進。而當遇到政策限制時,樂福則開拓起了海外市場,將手中的韓星演出帶到亞洲更多國家;同時國內也開拓起了日本演出資源,於二次元、日本音樂上發力,樂福今年計劃引進8組日本藝人,在內地和港台巡迴表演,並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歐美市場也做進一步嘗試和引進。

妙手回春的娛樂營銷

也正是因演出市場激烈的競爭,使得樂福萌生許多運作演出的妙招,對市場前景不明朗的藝人有「妙手回春」的功效。

以樂福正在舉辦的Twins世界巡演為例,珠三角市場因粵語觀眾集中,高票房自然不難成就,但若將Twins的演出開到內地,還是存在諸多風險,其他公司想承接Twins演出時都有所顧慮,擔心虧損的可能。而樂福深知Twins在內地廣泛的人氣基礎,樂福創始人Fanny眼中的Twins,是伴隨許多人成長的經典偶像,「我覺得大家對Twins還是有情懷的,他們是跟著Twins一起長大的。選她們的時候也是覺得大家有回憶,另外她們不是每年都出來演出的人,已經有七八年沒有出來做個唱了,所以,一定能喚起大家的共鳴。」

「我們在運作Twins重慶站時,項目總監請了一個插畫家創作,附上經典歌詞的演唱會宣傳。樂福總共創作出20個歌詞插畫海報畫面,共製作成五六十塊廣告板,投放在公交站、地鐵站里。而廣東地區則將Twins的歌詞插畫做成海報、明信片、散卡,以周邊形式給粉絲,擴大宣傳。

S.H.E在2014年全國巡演時,樂福文化也是結合Selina的經歷,力推一個獨立、堅強的女性形象,還結合S.H.E三人的友誼,喚起公眾的閨蜜情懷。

別具匠心的創意包裝策略,也是樂福執行演出推廣的一大優勢所在,聯合創始人Ivan有著深厚的廣告人功底。他曾一手創辦華南公關公司尚銳堂,幫助諸多國際品牌做線下推廣,還為央視等媒體籌劃晚會等活動,他在2009年獲得了第十一屆「廣東青年五四獎章」提名獎,被譽為當時的廣告業紅人。豐富而紮實的實踐經驗,為樂福為何注入敢於創新大膽嘗試的廣告基因。「公關公司是一個To B的生意,客戶的預算有瓶頸、客戶的數量也有瓶頸,我們希望把To B的生意轉向To C。」在當年跟供職運營商音樂版塊的Fanny接觸後,兩人一拍即合,做起了樂福。

貫穿產業鏈的資源整合

聯合創始人Ivan

廣州樂福文化有著靈活的資源整合能力,當一場演出成本較高時,他們通過跟播出平台談版權合作或直播、拉商業贊助等多種商務合作形式,來調整演出的盈虧。

雖然沒有精力打造和培養藝人,但樂福也開展著藝人經紀代理的工作,在2015年、2016年,樂福文化承接了韓國歌手Rain、張根碩、Psy鳥叔、宋仲基等藝人的中國內地工作經紀代理,初定Rain只做5場演唱會,最後樂福完成了18場,並同年登上三家春晚的舞台及國內多個知名綜藝嘉賓,接了多場商業演出等活,並在中國內地發行Rain的新歌;還協助鳥叔、張根碩、宋仲基等藝人編排商業通告,甚至連鳥叔在澳門威尼斯人拍攝的MV,也是樂福操刀主持的。談到藝人經紀版塊的業務,Fanny說:「樂福沒能力從「0」開始培養藝人,也沒有龐大的資金去推廣藝人,我們做國內外的知名藝人大中華地區的經紀代理,藝人藉助樂福的商務整合能力,樂福藉助藝人的名義。」

去年,樂福文化承接了Rain、張根碩、Psy鳥叔、宋仲基等藝人中國內地工作經紀代理。

「我們在做整體的服務時,就具備了全案的策劃和服務能力。」Ivan口中的樂福,承載了更多的功能——「藝人方面可能跟我有巡迴演唱會的合作,我們會出一個整體的包裝方案給對方,從娛樂營銷、線下票務,到媒體宣傳,且我們本身還有不少的客戶資源,整合起來,增加了更多贊助給藝人。這種合作讓藝人得到更多的收穫,會更加地舒服,對方也會覺得服務很好,合作更長久。」在籌備宋仲基巡迴見面會時,樂福便成功招商17個企業客戶。

國內演出市場混雜,樂福成了諸多經紀公司和唱片公司的避風港。當藝人方面與樂福有了初次合作,回頭客也便慢慢積累了起來,樂福的信譽和口碑正在業內不斷生長,他們已經拿下了明年李宇春巡迴演唱會的主辦權;而張學友等大牌藝人的全國巡演,雖然跟固有的合作方保持著運作,但當臨時加開場次時,這些多出來的演出的主辦權樂福也在儘力爭取中。做演出公司,需要有高昂的資金投入,才能確保一場演出的正常周轉,「藝人方面找到一個信任的公司很難——又要夠錢,又要夠運營能力,又要有商務團隊,又能做整合宣傳,又能搞定這麼多當地的關係,這麼多事情做在一起,其實事情很難操作,這不是很多公司能做到的,我覺得只要與樂福合作第一次,一定會有第二次,這就是樂福的能力。」

一石多鳥的規模優勢

即便樂福團隊最初沒有預想自己能短時間內擴大規模,但團隊的視野卻一直放眼全國,如今更是開拓到亞洲,「這也是這個市場的實際情況決定的。」Ivan說:「一開始的時候就基本上是以接巡迴為主,不然你跟藝人公司談判的時候也很難談判。」樂福對巡演的承接,省去了藝人方面一個城市接一個城市磨合的溝通成本,也削減了不同場次演唱會製作、宣傳平攤的成本。

可是廣州成長起來的演出商,樂福如何應對全國城市乃至世界上的「地頭蛇」呢?Fanny認為,關鍵是要發揮各自優勢,通力合作,「我們還是會釋放一些股份出來,讓他們(本地演出商)共同參與,但是主導的人還是我們。可能當地資源會很多,拉贊助之類的工作我們不一定比得上他們的,所以我們還是要整合大局。然後為什麼要做巡演,還有一個原因是不要造成同一個藝人的項目與互搶票房,譬如廣州和深圳。我們做巡迴的時候,不是只宣傳當地,而是整個巡迴一起來宣傳,同時在當地再實施不同程度的宣傳。」

在演出報批上,Ivan透露,樂福所到之處,都給當地審批部門留下良好的印象,因此報批工作,尤其是一線城市的演出報批工作也格外順利。

深耕細作的多元Live大IP

樂福正經歷從「買秀方」到「出品方」的蛻變,未來會加大參與演出製作的比例,與藝人共同出品演出。魏晨的全國巡迴操作中,他們便開始了製作的嘗試,參與甄選導演組、甄選樂手伴舞、衡量舞美製作等環節,樂福聯合創始人Ivan說:「我們原來是做中游、做渠道,說白了就是一個渠道,慢慢地,我們會往上游的生產和下游的銷售和粉絲經濟發展,希望做成一個產業鏈。」

樂福初創時的核心業務是個人演唱會,如今公司圍繞著演出,開發出了除個唱大業務、藝人經紀代理、音樂版權運營之外的獨立細分版塊——荒島音樂會、「樂見」Fan Meeting、Music Talk校園音樂分享會、現實與虛擬音樂會(2.5次元IP節目)。Fanny期待著這些業務都能開花結果,「我們把它一塊塊細分出來了以後,一個個做好,都能成為獨立的IP。」

而獨立版塊的營收能力,顯然無法與演唱會的票房匹敵,於是樂福文化採取「綜藝化」的模式來推動幾個項目的運作。「我們就想了另外一種模式,把這幾個細分出來的領域全部包裝成為線下跟線上的結合,我們把它綜藝化。以前贊助商會覺得你一個Live只是做一千幾百人,它影響不了很大範圍的人,那我們是希望它放到線上以後,能成為一個有很多人關注的項目。」通過視頻平台,獨立細分的音樂會、分享會會變成百萬甚至千萬網友關注的活動,從而吸引更多商家來買單。這個做法得到了視頻平台、運營商等的認可。

而內容的創新,是這個項目開展的關鍵。荒島音樂會將開發成幾個系列,Fanny舉例譬如開展「翻唱系列」,讓藝人翻唱別人的歌,例如:「田馥甄翻唱其他人的歌,林宥嘉唱《小幸運》;或者容祖兒不唱演唱會唱過的歌,而是唱她自己小眾、不是大流行的歌;我們想做跟人家不同的東西。」推行難度之大可想而知,但Fanny覺得這就是價值所在:「要做成功這個事情,你要做好多的事情——你要去說服藝人認可你的想法,要說服平台去認可你的內容,還要去想著這個怎麼運作起來,變成不虧損的項目,還要去說服企業怎麼能贊助這個事情,還要說服消費者買這個票。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用「綜藝化」的模式來推動項目運作。

Music Talk校園音樂分享會第一炮,便拉來陳奕迅,目前會在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台灣的校園舉辦陳奕迅「C』mon in~ Tour」分享會,均不售票,我們決定不摻雜商業元素,於是廣州樂福文化拉來騰訊視頻一同參與這幾場分享會。Fanny希望陳奕迅能在校園分享會項目中,起到示範帶頭的作用,除了能吸引到更多藝人參與之外,還能讓藝人真正回饋學生群體,Fanny說:「上一次陳奕迅的簽售會也是我們做的,但我們反思簽售有什麼意義呢?只簽500人,媒體來也不知道宣傳什麼。陳奕迅很喜歡去校園做這個事情,但是從來沒在內地做過。以前喜歡他的那波人,現在都長大了,那現在的學生對他還有什麼印象?一個很紅的藝人,回歸初心到學校里去做音樂分享,讓人看到不只是唱,我也可以分享心得,這個品牌成立以後,它還會吸引更多的藝人進校園的。

而Fan Meeting版塊,樂福主打國內影視藝人,用韓國粉絲經濟模式運作見面會。目前樂福正接觸吳磊,孟瑞等,希望將來可以洽談迪麗熱巴、楊洋、李易峰等等更多的人氣影視藝人。樂福試圖用多次運作韓國頂尖藝人而總結的成功經驗,來開發國內影視紅人資源,讓粉絲近距離領略偶像真實的一面。

樂福也關注著二次元市場,發力二次元,結合全息投影以及動畫技術,引進日本知名IP人物成為主持人,通過虛擬人物邀請日本次元歌手、樂隊來華表演,孵化次元文化Live細分市場。

當國內諸多公司頤養天年時,樂福走上了一條不斷創新、開拓演出市場的路,「對比其它公司,樂福就是不停地在挖掘,不停地在發展。」創始人Fanny坦言,這其實也是在自救。「另外,我們也初嘗試次元電影引進發行——《刀劍神域》,這部作品在已上映的日本等地評分、口碑、以及票房都非常好,這次上映樂福對此非常有信心,可以說是樂福又一次成功的嘗試!」樂福團隊的新人舊將,都在保持著與潮流接軌的狀態。

樂福嘗試次元電影引進發行《刀劍神域》,保持著與潮流接軌。

最近樂福又在接洽世界百大DJ排名第一的小馬丁(Martin Garrix)來華表演的事宜,是否EDM、嘻哈等細分市場的音樂會也是可以在下一步樂福進行深入挖掘。

經驗教訓後的越戰越勇

開拓市場,不停地挖掘新項目,樂福經歷的也不儘是成功的喜悅,也交了不少學費。尤其在接觸國外藝人演出項目時,也曾遇到過空殼皮包公司。混亂的國內演出市場,反而增強了樂福做行業排頭兵的決心,Ivan說:「國內這個行業目前沒有一個所謂的巨頭出現,但不久的將來,肯定是會像互聯網一樣分化出幾大巨頭,那樂福是否能有機會爭取成為其一?」

樂福也不停地嘗試著產業鏈的延伸打造,粉絲周邊、粉絲運維、收費會員等計劃都在籌劃中,不過在粉絲運作上,樂福也吸取了不少教訓。三年先後嘗試打造的三個粉絲app都宣告失敗,一方面無法完全按互聯網公司運作,技術外包運作存在缺陷;二是團隊還欠缺互聯網思維,對線上圈粉運作還需摸索。於是現階段,樂福更傾向於利用微博、QQ音樂等用戶基礎龐大的平台,實現自己的粉絲互動。Ivan說:「可能會轉換一下思路,就是不要什麼都自己做,而是各自做各自擅長的事情。」

如今樂福也嘗試和資本合作,實現現金流運轉,得以保證演藝活動順利進行,Ivan說樂福的「彈藥」比較充足,發揮規模優勢,善於控制產業鏈上多個環節的成本,善於娛樂營銷,這些都是樂福的優勢所在。此外長期在演出市場耕耘,令樂福更容易吸納長期的商務合作。

樂福就像演藝行業里的一個大廚,將演出行業的資源匯聚在一起,端出一台台內容叫好、營收喜人的視聽盛宴,從中實現多方的互惠共贏局面。

編輯:克里安

助理:林可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著調 的精彩文章:

國慶節來大草坪,看嘻哈和搖滾雙主題音樂展演!
樂壇婦女之友Hush親筆回信:請叫我「小公主」!
拿掉「高冷」標籤之後的爵士樂,擁抱了更多的中國觀眾
汪蘇瀧:當你們攻擊我時,你們在攻擊什麼?
汪定中:95後年輕男孩的不設限人生

TAG:著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