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神垕故事——騶虞橋

神垕故事——騶虞橋

來到神垕,進入古鎮,在西寨天寶寨和東寨望嵩寨之間的肖河之上,有一座紅石拱橋,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騶虞橋。關於這座橋的民間傳說,且聽小編為您細細道來!

據《神垕山神廟碑》記載:神垕山在鈞州之野……,永樂二年秋,有瑞獸出焉,白質而黑文,圓首而修尾,行則二虎相隨,其性不踐生草,不食生物,望之雖若悍猛,迫之則甚馴擾,即《瑞應圖》所稱騶虞是也。……民庶爭先快睹,歡忻踴躍,知為太平之上瑞,遂馳奏於朝,躬親入貢。……父王遵守朝制,禮賢恤民,和氣所召,騶虞之出,固其宜也。……乃命工擇地,建棟宇,設香火,以妥神之靈。

這就是碑文中所說的山前白虎廟,山後騶虞橋。

公元1402年,明太祖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推翻了侄子孝文皇帝朱允炆政權,自立王位,改朝永樂,然王公大臣、文人百姓因其違父命、殺皇侄議論頗多,永樂皇帝心中有愧,寢食不安,何以封天下人之口成了一塊心病。

與此同時,傳說鈞州神垕的大劉山上出現了一隻老虎,白質黑紋,不踏生草,不食生物,望之猛悍,近之則甚溫馴,行則另有兩隻斑斕大虎相隨。遇到河水漲洪時,白虎還經常馱人過河。慢慢的,這件事兒就傳到了朱棣一母同胞弟弟周王朱橚(SU)的耳朵里,聽到關於瑞獸的呈報後,周王親自到神垕訪察,並下令製作籠子捕捉,結果三天也沒捉到。

這一天,忽然電閃雷鳴,大雨如注,到半夜雨止,雲開月明,白虎慢步自行走進籠中,伴隨的兩隻猛虎亦自行離去。周王將這個白虎獻往朝廷,對照《瑞應圖》,說白虎就是圖中瑞獸,名叫騶虞。並奏請永樂皇帝昭告天下:瑞獸現世,即預示天降祥瑞,當今皇上乃真命天子,神靈保佑君主治國有方,可得江山永固!京城百姓爭相朝拜,文武百官紛紛上表慶賀。

永樂皇帝對周王大為讚賞,並下詔在山前為白虎蓋廟立碑,名曰「白虎廟」;山後白虎馱人過河的地方修橋,名為「騶虞橋」。。。

遺憾的是,明代所建騶虞橋於1957年被肖河洪水所毀,現如今我們看到的這座騶虞橋是2008年當地政府按照原址原貌所建。。。據說,當年復修時發現,橋基石塊整齊劃一,錘鑿精細,單塊石材重量都在二噸之上,可謂建造艱巨、工程浩大。

縱觀古今,騶虞橋的價值不僅在於建築本身的精美,更多的是讓後人通過建築了解歷史。後來,為紀念瑞獸,神垕人民還在神垕解放路與市場街交叉口修建了雕塑,好讓神獸繼續守護這方美麗富饒的土地和勤勞善良的人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在明朝,能不能被欽點為狀元,有學識是第二,有這個才是第一
如果明朝延續到近代,中國會是什麼樣,答案萬萬想不到
建文帝失蹤之謎:扮和尚逃出,年老時曾回宮?
都說清朝比明朝腐朽落後,但為何清宮劇大行其道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