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拿下打車公司 Grab 領投的 1500 萬美元後,Drive.ai 全球擴張首站定於新加坡

拿下打車公司 Grab 領投的 1500 萬美元後,Drive.ai 全球擴張首站定於新加坡

拿下打車公司 Grab 領投的 1500 萬美元後,Drive.ai 全球擴張首站定於新加坡

雷鋒網新智駕消息,矽谷自動駕駛明星創業公司 Drive.ai 新引入一筆 1500 萬美元的投資,資方包括東南亞打車服務提供商 Grab (其他資方信息不詳),這家公司是 Uber 在東南亞最大的對手。有趣的是,據雷鋒網新智駕此前報道,Drive.ai 已經與 Uber 在美國本土的對手 Lyft 達成合作,推出自動駕駛車輛試點計劃。不知道是不是刻意為之,但 Drive.ai 好像不太喜歡 Uber 。

拿下這筆投資之後,Drive.ai 準備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把新加坡分部搭建起來,設分部的目的當然還是 Drive.ai 準備在花園城市開展其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和相關車輛的運營。新加坡目前是很多自動駕駛公司願意去往的聖地,就像美國加州一樣,Nutonomy 便是其中的代表。

除去資金往來,目前還不知道 Drive.ai 和 Grab 兩家公司要怎樣合作,不過已知的是,Grab 此前已經和 Nutonomy 合作在新加坡的道路上投放自動駕駛車輛,或許和 Drive.ai 的合作也會是這種形式。當然,有了 Grab 的支持,Drive.ai 在當地展開自動駕駛的研發和運營,包括處理與政府之間的關係,都會變得更加順暢。

Drive.ai CEO Sameep Tandon 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開發實用性的自動駕駛技術是一場全球化的競賽,所以對於一家企業來說,不斷進行國際化擴張是很有必要的。

拿下打車公司 Grab 領投的 1500 萬美元後,Drive.ai 全球擴張首站定於新加坡

當然,Drive.ai 和 Grab 兩家公司最終能夠走到一起,也有一些機緣巧合。

Sameep Tandon 透露,Carol Reiley 去年聖誕節期間去過新加坡,和 Grab 的自動駕駛團隊進行了會面和交流。後來,也有一些 Grab 員工來到 Drive.ai 的加州總部,並且還試駕了其自動駕駛汽車。經過這一來一往,Grab 對 Drive.ai 的長期前景很看好,也驚訝於深度學習技術對自動駕駛汽車大腦的改進竟然能達到這種程度。最後,Grab CEO Anthony 敲定了這筆交易。

而對於為什麼 Drive.ai 要選擇新加坡作為其國際化擴張的第一站,Sameep Tandon 有自己的解釋,他表示這是多種因素互相作用之後的結果,新加坡會是公司擴張的理想之地。

具體原因在於,因為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比較優越,當這裡出現創新時,很容易就滲透到其他的地區和國家,其中包括印尼、越南和中國。而且,新加坡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這裡不存在自動駕駛能不能發展的問題,而是什麼時候到來。新加坡地少人多,發展自動駕駛很有必要,但是這樣的環境也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據雷鋒網新智駕了解,新加坡當地政府和交通部門很支持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希望尋找新穎方案來解決這些問題。這些企業也已經與很多政府機構展開合作,探討今後的方案。Drive.ai 就此也加入到了這個行列之中,歸功於這家公司開發的自動駕駛系統改裝套件,更多的車隊可以快速實現自動駕駛能力,而這也是 Drive.ai 進行全球化擴張的最大助力。

Drive.ai 發展速度很快,今年6月份,獲得5000萬美元B輪融資,並且引入吳恩達作為董事會成員。目前正在不斷吸引著資金和人才。

Drive.ai 發展時間線(持續更新):

  • 2015年4月,成立並獲得5萬美元種子輪融資;

  • 2016年1月,A輪1200萬美元融資;

  • 2016年4月,拿到加州車輛管理局路測許可;

  • 2017年6月,B輪融資5000萬美元,引入吳恩達作為董事;

  • 2017年9月,新一輪融資 1500 萬美元,建立新加坡分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大牛講座:怎麼才能做出可靠的自動駕駛系統?| IROS 2017
直播預告 | 伯克利Ph.D、搜狗研究員國慶後等你來撩
ICCV 2017 spotlight論文解讀:如何提高行人再識別的準確率
回顧:國內人機交互專家齊聚CCF-ADL,從觸覺交互到認知行為智能計算你想知道的都在這兒
Kaggle機器學習之模型融合(stacking)心得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