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舌尖上的江湖——金庸篇

舌尖上的江湖——金庸篇

人在江湖飄,

哪能不吃飯?

即便是大俠,

也總要吃飯。

但同樣是混江湖的,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吃法,

吃什麼不重要,

重要的是吃的意義。

今天講的就是吃出來的三位大俠。

一隻雞成就的大俠

古人說君子遠庖廚,

不光是君子,

一般的武林中人,

也都會想想我又不做廚子,

不練武功,

光做飯有個卵用?

大概率上這件事是成立的,

但黃蓉女士不這麼看,

她的眼光很長遠。

也正是因為她,

以及她做的赫赫有名的一隻雞,

成就了一位大俠。

黃蓉不僅愛做飯,而且也很會做,

以前曾寫過兩期,

詳細講黃蓉廚藝的內容。

裡面的菜都很精緻,

好逑湯啊,二十四橋明月夜啊,

其實呢,這個二十四橋明夜月,

說白了就是個燉豆腐。

但是像黃蓉這樣,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人,

吃個豆腐也都是有講究的。

一個普通的豆腐菜,

她是這麼做的:

先把一隻火腿剖開,挖了廿四個圓孔,

將豆腐削成廿四個小球分別放入孔內,

扎住火腿再蒸,等到蒸熟,

火腿的鮮味已全到了豆腐之中,

火腿卻棄去不食。

賣相太難看了,正版的只有豆腐啊

看完這個做法,

一般人應該也就放棄了,

骨灰級吃貨或許可以嘗試一下。

做這道菜,

刀工,時間和耐心缺一不可,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

你對吃的追求。

只有碰到對吃有同樣要求的人,

你的廚藝才能發揮最大的功用。

要知道,

一般江湖人士對吃,

可以說是沒有追求的。

金庸小說里,

情痴是胡逸之,

武痴是周伯通,

飯痴大概非洪七公莫屬了。

你看,

黃蓉用峨嵋鋼刺剖了公雞肚子,

將內臟洗剝乾淨,卻不拔毛,

用水和了一團泥裹住雞外,生火烤了起來。

烤得一會,泥中透出甜香,

待得濕泥干透,剝去干泥,

雞毛隨泥而落,雞肉白嫩,濃香撲鼻。

一隻叫花雞,

引來了洪七公,

騙了一招亢龍有悔,

成就了郭靖和黃蓉。

這個小概率事件告訴我們,

愛做飯的人運氣一定不會差。

不過我想最感人的,

應該是華山論劍之後,

黃蓉精心烹飪幾個好菜,

讓洪七公吃了個酣暢淋漓。

次日卻只看到,

桌面上抹著三個油膩的大字:「我去也」,

也不知是用雞腿還是豬蹄寫的。

又是好笑又是感人至深,

誰能想到這三個字竟成了永別呢。

甜粽子還是咸粽子

每當端午,中秋和元宵節的時候,

都會有一個讓人心累的話題:

甜的和鹹的哪個好吃?

無論是粽子界,月餅界,

還是新加入論戰的湯圓和豆花,

一直存在著嚴重的派系鬥爭,

而且壁壘分明。

還有因為選錯了而分手的情侶,

看來甜咸之爭根本不是個人喜好,

簡直就是人生選擇題嘛。

其實也不光是現在出現這種情況,

早在金庸那個年代,

粽子屆就已經甜咸之爭了,

而且在金庸的書里,

出現了不止一次。

楊過和韋小寶,

都是經過考驗的同志們。

雙兒接住了,走向門口,

說道:「我去拿點心。

你愛吃甜粽,還是咸粽?」

韋小寶笑道:「肚裡餓得咕咕叫,

就是泥沙粽子,也吃他三隻。」

程英問楊過想吃什麼,

楊過說想吃粽子,

那少女一怔道:「裹幾隻粽子,

又費什麼神了?我自己也想吃呢。

你愛吃甜的還是鹹的?」

楊過道:「有得吃就心滿意足了,

哪還能這麼挑剔?」

當晚那少女果然裹了幾隻粽子給他作點心,

甜的是豬油豆沙,鹹的是火腿鮮肉,

端的是美味無比。

上面的對話,

堪稱應對陷阱題時候的標準答案。

為什麼這麼說呢?

姑娘們問你想吃什麼的時候,

一般意義上,

她們其實就是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問問,

並不是真的要你決定。

你想想看,

萬一楊過想吃甜的,

而程英不會做甜粽子怎麼辦?

所以像楊過和韋小寶的答案,

可以說是很優秀了。

選啥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都聽你的。

所以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雙兒成了韋小寶最忠心的老婆,

程英也因為楊過誤了終身。

一碗重要的雞湯麵

對吃的要求,

是很能反應一個人的心境的。

尤其的在我們這個,

民以食為天的國家裡。

在人生還剩下最後一個選擇的時候,

就選擇了吃。

看醫生的時候,

大概最不想聽到的就是,

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吧。

這句話意味著,

趕快吃吧,再不吃就沒時間了。

這句話說來,

真是飽含我們勞動人民,

樸實而真誠的願望啊。

不過有的時候,

吃又沒那麼簡單了。

不知道大家對一部古時候的劇,

《宰相劉羅鍋》有沒有印象?

那部劇在我幼小心靈留下了極大的陰影,

就是因為那句該死的,

活命蔬菜殺頭魚。

從此開始了我被魚頭支配的恐懼,

每每看到飯桌上的魚,

尤其是魚頭,

我的後背就會一涼。

賦予吃不同的意義,

這也許是我們獨特的飲食文化。

金庸小說中,

很多關於人物的性格,

也是透過吃這一細節展現的。

黃蓉和郭靖初見時點的菜,

四乾果、四鮮果、兩咸酸、四蜜餞,

一個點菜的細節,

既寫出了黃蓉的機靈精怪和見多識廣,

也寫了郭靖的憨厚豪爽。

韋小寶吃燒餅怎麼吃呢?

將燒餅放入口中,卻不敢咀嚼,

只是用唾液去慢慢浸濕燒餅,待浸軟了吞咽。

為什麼這麼吃呢,

因為韋小寶從小在麗春院,

偷吃和挨打是家常便飯,

所以他這樣的吃法就是環境養成的。

在《天龍八部》里也有這樣精彩的一段:

虛竹嘆道:「罪過,罪過!」

重又低頭吃面。

......

那少年道:

「你說這一生從未碰過葷腥,

這一碗雞湯麵,怎麼卻又吃得如此津津有味。」

虛竹道:「相公說笑了。

這明明是碗青菜蘑菇面,何來雞湯?

我關照過店伴,

半點葷油也不能落的。」

那少年微笑道:

「你嘴裡說不茹葷腥,可是一喝到雞湯,

便咂嘴嗒舌的,可不知喝得有多香甜。

和尚,我在這碗面中,

也給你加上一匙羹雞湯罷!」

說著伸匙羹在面前盛燒雞的碗中,

舀上一匙湯,站起身來。

這一段非常精彩,

沒有這一筆,

就很難有後面虛竹的突破。

虛竹本來是個十分迂腐的獃人,

卻碰見了阿紫這樣狡猾刁鑽的狠角色。

正因為一碗雞湯麵打破了,

虛竹的清規戒律,

還有兩個人之間的界限。

從一個不沾葷腥的出家人,

變成了吃肉的和尚,

後面又破了殺戒和色戒,

完成了虛竹的個人進化史。

可以說,

是非常重要的一碗雞湯麵了,

不過為什麼是雞湯,

而不是豬骨湯?

那就只能問金庸本人了。

金庸不完全食譜:

貼心建議:不要半夜食用。

《飛狐外傳》

煎豆腐、鮮筍炒豆芽、草菇煮白菜,鹹菜豆瓣湯

《雪山飛狐》

熟肉,燒雞,饅頭,白酒,羊腿,羊肉,雞腿

《連城訣》

肥雞,炒大白菜和空心菜,浸鹽水紅辣椒,炒空心菜,雞腿,臘肉,臘魚,熟雞蛋,豬蹄,喜糕,蘿蔔豆腐

《天龍八部》

菱白蝦仁,荷葉冬筍湯,櫻桃火腿,龍井菜葉雞丁,梅花糟鴨,翡翠魚圓,雞湯麵,香梗米稀飯、雞湯水餃,雞鴨血湯,雞腿,豬蹄,牛肉,狗肉

《射鵰英雄傳》

乾果蜜餞:四乾果(荔枝、桂圓、蒸棗、銀杏),四鮮果(時新的),兩咸酸(砌香櫻桃和薑絲梅兒),四蜜餞(玫瑰金橘、香葯葡萄、糖霜桃條、梨肉好郎君);

下酒菜:花炊鵪子、炒鴨掌、雞舌羹、鹿肚釀江瑤、鴛鴦煎牛筋、菊花兔絲、爆獐腿、姜醋金銀蹄子,瓦罐燉雞,臘魚臘肉,蠶豆,咸花生,豆腐乾,鹹蛋,(白切)牛肉,叫花雞

精緻菜肴:糟溜魚,酸辣湯,熏田雞腿,八寶肥鴨,銀絲卷,玉笛誰家聽落梅(炙肉條),好逑湯(櫻桃荷葉湯),二十四橋明月夜(火腿蒸豆腐),炒白菜,燉雞蛋哪,白切肉,冬菇燉雞,烤兔子,烤魚,蚌肉,烤羊腿,雞炒乾絲,火腿,臘腸,熏魚,四鰓鱸魚,沒角菱,口蘑煨雞,歲寒三友(竹筍與酸梅),鴛鴦五珍燴,荷花瓣兒蒸雞、鮮菱荷葉羹

主食:鍋貼,燒賣,蒸餃,水餃,炒飯,湯飯,年糕,花捲,米粉,豆絲,香梗米粥,麵餅

《白馬嘯西風》

羊乳酒,乳酪,紅茶

《鹿鼎記》

醬肉,熏魚,滷水豆腐乾,炒雞蛋,風雞,宣威火腿,醬爆牛肉,糟溜魚片,蒜泥白切肉,鎮江餚肉,清炒蝦仁,口磨雞腳湯,蓮蓉豆泥蜜糖珍珠糊,過橋米線,黑色大頭菜,紅花油炒工魚乾,雲南普洱茶,汽鍋雞,火腿片,燒餅,鴨掌,鵝肝,雞絲麵,紅燒狗肉,羊肉泡饃,炸羊尾,羊肉餃子,牛肉,麵餅,醬牛肉,烤鹿肉, 腌魚鹹肉,烤牛肉條,茯苓花雕豬

《笑傲江湖》

野雞,黃兔,牛肉,蠶豆,花生,肥雞,熟肉,妙米,棗子,花生,魚乾,熏雞,火腿,人蔘、鹿茸,燕窩,銀耳,烤青蛙

美酒:關外白酒,汾酒,高粱酒,葡萄酒,興狀元紅,百草美酒,紹興狀元紅,梨花酒,玉露酒。

《書劍恩仇錄》

桂花白木耳百合湯,糯米嵌糖藕,蝦仁鱔糊面,餚肉,醉雞,皮蛋,肉鬆,清炒蝦仁,椒鹽排骨,醋溜魚,生炒雞片,蔥椒羊肉,燕窩紅白鴨子燉豆腐,冬筍大炒雞燉麵筋,雞絲肉絲奶油焗白菜,豬油酥火燒,湯包,蟹粉燒賣,炸春卷,蝦仁芝麻卷,火腿雞絲蒓菜荷葉湯,牛兒肉,蝦爆鱔,抓飯,烤肉,蜜瓜,葡萄乾,馬奶酒,烤驢肉,腌羊肉,麵餅,西瓜,蜜糖,烤羊肉,陳年女貞紹酒,龍井細茶

《神鵰俠侶》

水果蜂蜜,燒白魚,烤獐肉,青菜豆腐,雞蛋小魚,炸蜈蚣,豬油豆沙粽,火腿鮮肉粽,烤羊肉,牛肉,薄餅,羊肉

《俠客行》

獐肉羹,微焦飄雪的兩尾魚,烤野豬腿,臘八粥,麵餅,熟肉,花生,蠶豆,干肉,紅燒牛肉,清蒸雞腿,紅燒鱔段

《倚天屠龍記》

炙烤熊肉,草菌湯,不知名野果,蟠桃,烤白魚,雪雞,鷹肉,餅子,燒雞,牛肉,烤羊腿,瓦罐狗肉,炙羊烤雞、炸肉膾魚,青菜豆腐

《碧血劍》

火腿臘肉,肥雞鮮魚,魚圓,雞湯,青菜豆腐,肉丸,牛肉

《鴛鴦刀》

獐子肉,汾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個有趣的話嘮 的精彩文章:

TAG:一個有趣的話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