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康有為的行書盡顯恢宏的氣勢,好字好字

康有為的行書盡顯恢宏的氣勢,好字好字

【鐵保行草書臨王帖冊】

《行草臨王帖》冊,清,鐵保書,五開,紙本,縱16.3cm,橫26.5cm。

此冊臨晉代王廙、王洽、王獻之諸帖,計五開七帖(《行草臨王帖》冊釋文)。末開自識:「丙寅四月廿五日大雨,閉門作書亦復佳,特不知河口情形何如,心甚懸懸,鐵保識。」左鈐「鐵保私印」、「宮保尚書」印二方。首鈐「平生珍賞」印。首末開分鈐「幼農」、「格平讀過」、「傳賢子孫」等鑒藏印十方。未見著錄。

「丙寅」為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作者時年54歲,屬其中年時期書法作品。

此冊書法運筆精熟,雖為臨帖之作,但無澀滯之感,可見書家對摹寫對象極為熟悉。鐵保書法長於摹古,尤其對王氏一門書法精研不輟,時人謂其「臨池之工,天下莫及」,由此亦可想見其書法特色。

【沈曾植行書黃山谷詩軸】

《行書詩》軸,清,沈曾植書,紙本,縱145.8cm,橫40cm。

釋文:

惠崇煙雨歸雁,坐我瀟湘洞庭。欲喚扁舟歸去,故人言是丹青。山谷詩。寐翁。

此軸錄宋代黃庭堅《題鄭防畫夾五首》之一,自識:「山谷詩」。款署:「寐翁」。下鈐「沈曾植印」、「海日廔」印。引首鈐「知一念即無量劫」印。本幅無藏印,未見著錄。

此軸書法下筆有力,多用側鋒,筆劃勁利挺峭,有北碑書法意趣,章法布局亦自具特色。沈氏書法貌似鬆散,實則意到筆

【沈荃行書浪淘沙詞軸】

《行書浪淘沙詞》軸,清,沈荃書,綾本,縱178.2cm,橫44.3cm。

釋文:

芳草碧茸茸,染恨無窮,一春心事雨聲中。窄素宮羅寒光峭,閑倚薰籠。猶記粉闌東,仝醉香叢,金鞍何處驟花驄。裊裊綠窗殘夢影,紅杏東風。弁陽歗翁填詞,雅矜獨步,其草窗一集,足令姜史讓席。此闋調浪淘沙更(「見」字點去)多幽致。充齋沈荃。

此軸錄「弁陽歗翁」浪淘沙詞一首,計4行,行字不等。末款「充齋沈荃」。鈐「沈荃印章」、「充齋」二印。無藏印。

此軸筆法流暢自如,布局疏宕,結字布白深得董其昌書法神韻,略參米芾險絕的結字體勢,清勁秀雅,自具風神。

【劉墉楷書七言詩冊】

《小楷七言詩》冊,清,劉墉書,紙本,縱6.9cm,橫11.8cm。

此冊錄抒情長詩,末識:「丙辰秋有九月重陽二日書於久安室」,署款「東武石庵」。下鈐「劉墉」、「石盦」印二方。末頁鈐「昆」、「虔」連珠印。首頁裱邊鈐「子固之印」一方。後附晚清邵松年跋二段。

「丙辰」為清嘉慶元年(1796年),劉墉時年78歲。

此冊書法樸實沉厚,結體圓整,有魏、晉人遺韻。清人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記云:「文清七十以後,潛心北朝碑版,雖精力已衰,未能深造,然意興學識超然塵外。」從此冊不難看出劉墉晚年書法吸收了北碑的某些特點,在原來圓潤遒媚的書法風格中融入方硬剛健的筆法,使其書風為之一變。冊後邵松年在題跋中稱此冊「鋒發韻流,有一瀉千里之勢,而結體圓整,動中規矩」。此冊代表了劉墉晚年小楷的藝術水平。

【康有為行書軸】

《行書》軸,清,康有為書,紙本,縱132.3cm,橫64.7cm,行書,3行16字。

釋文:

學靈三年,虛且神明。光見善祥,吉喜福慶。康有為

具體書寫年代不詳,款署「康有為」。鈐「康有為印」(白文)、「維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二周大地游遍四洲經三十一國行六十萬里」(朱文)印。本幅無藏印。

此軸結體舒張,取北碑之方硬,用行書中鋒之筆法,頓挫有力,而轉折多圓,顯現出恢宏的氣勢。時人符鑄評其書云:「蓋純以樸拙取境者,故能洗滌凡庸,獨標風格。然肆而不蓄,矜而益張,不如其言之善也。」這一評論可謂恰如其分,指出了康氏書法雖富新意,但過分逾於法度,顯得外露而乏含蓄。

【姜宸英行書勉齋說軸】

《行書勉齋說》軸,清,姜宸英書,紙本,縱174.2cm,橫64.7cm。

《行書勉齋說》釋文

此軸系姜宸英為友人張愚庵之子張勉所撰、書之齋銘,末識:「康熙三十六年歲在丁醜正月上元日慈溪姜宸英撰並書。」左鈐「姜宸英印」、「西溟」、「人書俱老」、「葦間書屋」印四方。引首題下鈐「老易齋」印。本幅無藏印,未見著錄。

姜氏書法以摹古為根本,融各家之長為己用,書風清勁,清全祖望謂其「書法尤入神,直追唐以前風格。」《清稗類鈔》云:「西溟素以行草擅長於康熙朝」。此軸是姜宸英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初進京趕考之前,寓居天津時為友人所書,姜氏時年已70歲。書法上承晉人而多存董書韻致,是其晚年行書中精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古物一世界 的精彩文章:

TAG:一古物一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