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小長假要到了,為了孩子的安全,這件事家長千萬要注意!否則追悔莫及!| 特別關注

小長假要到了,為了孩子的安全,這件事家長千萬要注意!否則追悔莫及!| 特別關注

感謝您關注中國教育報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關注,請點擊標題下方的「中國教育報」關注我們




馬上,國慶小長假就要來襲了,不知您是怎麼計劃、是否打算帶孩子出去玩呢?


 


在開心遊玩的同時,中教君還是要提醒各位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安全!


 


這不,近日,在火車上,一男一女蒙頭大睡,對穿著單薄的嬰兒漠不關心,十幾個小時不抱也不哄。


 


民警在巡查時發現異常,這兩人呼呼大睡卻不管身邊的幼兒。


 


不僅如此,當民警問孩子哪天出生的,

「父母」

根本答不出來,還謊稱說

「不記得了」。


 


盤查物品,發現這對

「父母」並

未攜帶嬰兒換洗衣物。經突審,嫌疑人承認嬰兒是用來販賣的。


 




 

大家帶孩子出門時,一定要多

「長個心眼兒」,注意孩子的人身安全。如果在外

見到拐賣兒童者,一定要堅決、果斷、立刻報警。


 


我國刑法

規定:

拐賣兒童的,可處

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拐賣嬰兒3人以上,以出賣為目的,偷盜嬰幼兒,造成兒童死亡等嚴重後果的,可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直至死刑。《刑法修正案( 九)》規定,收買被拐賣兒童一律追究刑責。


 


近在咫尺


被拐兒童可能就在你身邊



有這樣一類孩子,不同於大多數孩子有一個天真燦爛的童年和愛自己的親人,他們在暴力的逼迫或是謊言的欺騙下,離開了家和親人,被貼上價簽,輾轉賣到不知名的鄉村或縣城,他們的人生從此完全改變。


 


其中,有的孩子嗷嗷待哺,多少年以後對自己的身世仍不知曉;有的孩子已經懂事,被拐賣異鄉後總想逃離

……

 


你可知,每一個失蹤兒童背後,都有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


 


轉眼,十一小長假將至,大家紛紛選擇出遊或探親,人口開始大規模流動。所以,當您在車站或車上,看見這類情況,請一定留意並向警方舉報:


 



 


1.

懷抱嬰幼兒的女子對孩子的哭鬧不管不顧,長時間不餵奶也不喂水;


 


2.

長途汽車、火車上,孩子

長時間

昏睡,不吃飯不排便,大人神色鬼祟


 


3.

男人懷抱小孩,沒有女性陪同,表情緊張,神情可疑;


 


4.

多名女性每人懷抱一個嬰兒,另有隨行者專門看管行李;


 


5.

兒童一直哭鬧,吵著要找爸媽,而隨行大人神情緊張且極不耐煩;


 


6.

孩子哭著

找爸媽,大人回答

:「別哭,一會就帶你去」…


 


7.

男子帶一名或多名婦女隨行,婦女顯得驚恐不安,不敢言語。


 


……




擔心孩子被拐


這些方面家長一定要留意


 



意外的發生總在家長疏忽的那一瞬間。無論是孩子被突然抱走然後人販子消失在人流中,還是孩子缺少安全知識教育被人販子騙走。因此,家長們一定要提高警惕,在這些方面一定要留意。


 



孩子被拐,這些地方發生的概率最高,家長最應該警惕


 



1

.

家門口


家門口是每個家庭都很熟悉的環境,家長們也因此疏於防範,導致家門口是孩子丟失概率最高的地方。


 


2

.

公園


小孩子多動愛鬧,家長們經常會選擇帶著孩子在公園裡散步遊玩,雖然地形開闊,但是由於人多嘴雜,比較吵鬧,公園也會成為人販子最佳的犯罪地點。


 


3.

超市或商場


超市或商場人流量大,並且隔斷較多,櫃檯和櫃檯的陳設相差不大,孩子一轉眼就容易不見。


 


4

.

火車站


一般車站都是人流最集中的地方,尤其是每到節假日,旅客出行數量猛增,人群擁擠,並且各色人等混雜其中,孩子丟失也不易尋找。


 


5

.

動物園和遊樂場


遊樂場和動物園都是孩子們的最愛,此類地方有眾多兒童聚集,並且一般來此玩的孩子都有了基本的認知能力,好奇心較強,更容易給人販子創造機會。


 


6

.

醫院


同樣,醫院也是人流混雜的公共場所,許多有小孩的家庭平日里免不了感冒發燒要去醫院。況且每個醫院每天都有許多新生嬰兒出生,犯罪分子為了謀取不法利益在醫院偷孩子賣,讓許多平時小心謹慎的家長防不勝防。


 


7

.

車裡和路上


當父母與孩子產生一段距離後,人販子會突然將孩子奪走進入汽車或人群中,有時獨自在車裡的孩子容易受到人販子誘拐。






 



人販子常用的四大伎倆,

家長

不得不防


 


人販子在進行拐騙時,大多是有固定伎倆的。這些伎倆,家長們一定要了解,並告訴自己的孩子。


 


假冒熟人誘惑法




人販子能叫出孩子的名字。然後可能會和孩子說,自己是受了孩子爸爸、媽媽或者其他家人的委託,來帶孩子回家或者去別的什麼地方的。利用

「權威誘惑」,騙取孩子的信任感而誘騙孩子。


 


給予禮物利誘法




「小朋友,我有一個禮物給你。你想知道是什麼嗎?快和我到前面車裡去看看吧。」這類方法主要是用物質利誘,同時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最終實施拐騙孩子的目的。




《齊魯晚報》的記者曾在一家幼兒園的配合下,假扮人販子,通過零食、一起玩耍等手段誘惑他們,結果21個孩子竟有20個中招。


 


幫忙帶路法




騙子往往會利用孩子單純、善良、樂於助人的心態,引誘孩子。比如騙子會說

「小朋友,你知道去某某地方的路怎麼走嗎?」如果孩子說,知道,就在哪裡哪裡呀。騙子就會順勢說,「反正也不遠,你能不能帶我去啊。」


 


假扮

身份法




人販子在醫院扮成護士或醫生,說帶孩子檢查身體,抱起後迅速離開醫院。也會扮成查電錶的,瞅准大人不在家讓孩子開門,還騙孩子說,

「你不給開今天晚上你們家就沒電了。」小朋友一聽,嚇壞了,把門一開,孩子被掠走了。




家長怎麼教孩子?


牢記9個方法,關鍵時刻能獲救!




在光天化日之下,孩子就被拐走的情況讓人聽起來就會讓人覺得毛骨悚然。


 


但是,直面這些事件時,所有家長都不得不反思:我們到底該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防騙意識呢?該如何教育孩子抵制拐騙呢?


 


這九個方法一定要教會孩子,讓孩子的安全更有保障!


 



1、教孩子記住自己的居住地


 


孩子不僅要記住自己的父母的名字,


還必須要記住自己的城市名字、小區名字和門牌號。


 



2、教孩子熟記親人電話


 


讓孩子記牢親人的聯繫方式,尤其是爸爸媽媽和家裡的電話,還要教會孩子如何撥打電話。


 



3、教孩子撥打緊急電話號碼


 


應交會孩子撥打

110、119等求助電話,緊急情況下,父母的電話太長易忘記,這些電話興許就能派上用處呢。


 



4、教育孩子不要接受陌生人給予的任何物品,特別是食物


 


教育孩子不要接受陌生人給予的任何物品,特別是食物,因為裡面很可能已經被摻進了藥粉。還有的不法分子會以玩具作為誘餌,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以便趁機將他們抱走。


 



5、

教孩子建立安全名單


 


告訴孩子安全名單上的

「自己人」可以完全信賴,是「熟人」,比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等。對安全名單以外的人,都是「陌生人」,不能跟安全名單外的任何人走。


 



6、教育孩子不要隨便去別人家做客


 


之前就有過孩子去同學家玩,結果當時家裡沒有大人,附近的無業游民將孩子騙走的事例。尤其是女孩子,更要特別留心,無論去哪裡都要及時與大人取得聯繫,並告知具體方位。


 



7 、教育孩子不要給陌生人開門


 


當家裡只有孩子一個人在家時,要叮囑他,假如有人敲門,一定要先通過貓眼看看來人的樣貌,只要是陌生人,不管他說的天花亂墜,都堅決不能開門;不過鑒於現在也發生了不少熟人作案的案例,還是小心為上,除了是外公外婆、爺爺奶奶這樣的至親之外,任何人都不要放他們進來。


 



8、讓孩子養成隨手關門的好習慣


 


如果是一個人放學回家,要先看看身後是否有可疑的人跟在後面,確定無異樣情況後再開門進屋,同時馬上就把房門鎖上,以防壞人趁著疏忽大意沒關門的時候進屋行騙。


 



9、不要讓孩子單獨出門


 


不要讓孩子單獨出門,哪怕只是去樓下附近的小店買包鹽,雖然說要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但是在孩子能夠完全保護自我之前,最好還是由大人帶領比較安全。


 


 


 


是的,如果沒有失去,我們永遠都無法想像走失以後孩子有多害怕,我們也不敢想像失去孩子有多痛苦。


 


即使

1年,2年,5年,10年,甚至20年,

有的父母仍然不願放棄尋找孩子。


 


所以,在意外還沒有發生之時,我們一定要提高警惕。


 


 




實習編輯 | 馬學紅


本文編輯

|  郭可暢


參考文章

|


央視新聞《公安提醒:見到這種人,立刻報警!


部分內容綜合整理自網路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就給小編點贊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報 的精彩文章:

厲害了!教育部曬出5年教育成績單!快看哪個數字,和你息息相關 | 特別關注
72歲老人自學高數,蹲守高校食堂求教大學生!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 深呼吸
權威!統編語文教材怎麼教?這裡有一份最詳盡的說明! | 特別關注
家長一學期要求給兒子換7個同桌!真沒朋友啦!孩子交友,家長咋引導? | 特別關注
《詩經》里的植物長啥樣?53幅手繪畫搭配詩句,這麼背詩簡直美翻了! | 禮樂詩書

TAG:中國教育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