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兩感論,《古今醫徹》中的經典

兩感論,《古今醫徹》中的經典

傷寒一經有一經之症.則有一經之治.或傷於陽.或傷於陰.固不同也.經何以言兩感哉.傷寒有並病矣.如雲太陽未已.復過陽明或少陽.並之已盡.則入里.未盡.猶在表.是陽與陽並也.烏知陰不與陰並耶.有合病矣.如雲太陽陽明齊病.陽明少陽齊病.或三陽合病.則自下利是陽與陽合也.烏知陰不與陰合耶.有傳經矣.如雲一日太陽受之.二日陽明受之.三日少陽受之.四日太陰受之.五日少陰受之.六日厥陰受之.然有始終只在

一經者.有傳一二經而止者.有越經而傳者.有過經不解者.是由陽傳入陰也.若陰出之陽則愈矣.有直中矣.三陰受邪.始終不發熱.乃不從陽經傳入.是陰自受病也.則與陽不相侔矣.若此者.俱不可謂之兩感.而所謂兩感者.則一陰一陽同受病也.如雲太陽與少陰俱病.則頭痛口乾而煩滿.陽明與太陰俱病.則腹滿身熱不欲食譫語.少陽與厥陰俱病.則耳聾囊縮而厥.水漿不入.不知人.雖然.三陽之頭疼身熱耳聾.感於寒者.則誠有之.三陰之煩滿譫語囊縮.則是傳經熱證.若初感於寒.則固未之或見也.且傳經熱證.與兩感之證.既已相同.何以於傳經者.曰熱雖甚不死.於兩感者.曰必不免於死.余不能無辨焉.蓋傳經者.由三陽入三陰.始終發熱.乃脈與證相合者也.兩感者.則一陰一陽.外受寒為表實.內受寒為里虛.必脈證不相合者也.如嗣真雲太陽症得少陰脈.少陰症反發熱之例.差足以當之.故予嘗謂傳經之邪.感之者多實.故不即犯三陰而無慮其為甚.兩感之邪.受之者必虛.故即兼及三陰而觸之即不免.經雖不言虛實.而雖甚必不免之辭.不可充而見之哉.若嗣真注兩感篇.則根據文配釋.求之病情.終不相符.故予以嗣真太陽少陰之例.推之於陽明太陰.少陽厥陰.當無不然.又何疑之有.

兩感論,《古今醫徹》中的經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少銀專欄 的精彩文章:

華岡青洲妙語醫論,絕對先哲醫話經典推薦
雜病醫案論,語多驚奇,可供借鑒
《千金方》中的量同身寸法
傳統中醫典籍《衛生簡易方》內的治傷暑方法

TAG:吳少銀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