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口瘡,如何用中醫方法妙治,古代中醫名篇《口齒類要》有經典

口瘡,如何用中醫方法妙治,古代中醫名篇《口齒類要》有經典

口瘡上焦實熱,中焦虛寒,下焦陰火,各經傳變所致,當分別而治之。如發熱作渴飲冷,實湯。手足逆冷,肚腹作痛,中氣虛寒也,用附子理中湯。晡熱內熱,不時而熱,血虛也,用八物如丹皮、五味、麥門。發熱作渴,唾痰,小便頻數,腎水虧也,用加減八味丸。食少便滑,面黃肢冷,火衰土虛也,用八味丸。日晡發熱,或從腹起,陰虛也,用四物、參、術、五味、麥門。不應,用加減八味丸。若熱來複去,晝見夜伏,夜見晝伏,不時而動,或無定處,或從腳起,乃無根之火也,亦用前丸,及十全大補加麥門、五味。更以附子末,唾津調搽湧泉穴,若概用寒涼,損傷生氣,為害匪輕。

治驗

秋官趙君言,口舌生瘡,勞則體倦,發熱惡寒,此內傷氣血之症,用補中益氣加五味、進士劉華甫,口舌生瘡,午前熱甚,脈數而有力,用清心蓮子飲稍愈。更以四物二連湯全愈。後因勞役,日晡發熱,脈數而無力,用四物加參、術、柴胡少瘥。但體倦口乾,再用補中益氣湯而愈。

武庫劉君,口舌生瘡,口乾飲湯,乃胃氣虛而不能化生津液也。用七味白朮散而痊。

廷評曲汝為口內如無皮狀,或咽喉作痛,喜熱飲食,此中氣真寒,而外虛熱也。用加減八味丸而愈。

儒者費懷德,發熱,口舌狀如無皮,用寒涼降火藥,面赤發熱,作嘔少食,痰涎自出,此脾胃復傷虛寒而作也。用附子理中湯,以溫補脾胃;用八味丸,補命門火,乃愈。

●男子口糜爛,脈數無力,此血虛而有火,用四物,加茯苓、白朮,少用黃柏、知母,地官李孟卿子新婚,口舌糜爛,日晡益甚,用八珍湯,加五味、麥門,而口瘡愈。更用加減八味丸,而元氣實。

●男子唇舌生瘡,口苦作嘔,小便淋澀,此肝脾火動,以小柴胡,加山梔、酸棗仁、遠志

●儒者口苦而辣,此肺肝火症,先以小柴胡加山梔、膽草、茯苓、桑皮而漸愈。更以六君加山梔、芍藥而痊瘥。若口苦脅脹,小便淋瀝,此亦肝經之病,用六味丸,以滋化源。

●男子口臭,牙齦赤爛,腿膝痿軟,或用黃柏等葯益甚,時或口咸,此腎經虛熱,余用六味丸悉瘥。

●婦人口苦脅脹,用小柴胡、山梔、黃連少愈。更以四君子加芍藥、當歸、柴胡而瘥。

●婦人每怒口苦,發熱晡甚,以小柴胡合四物二劑。更以四物加柴胡、白朮、茯苓、

●婦人每怒則口苦兼辣,頭痛脅脹,乳內刺痛,此肝肺之火。用小柴胡加山梔、青皮、芎、歸、桑皮而安。後勞兼怒,口復苦,經水頓至,用四物加炒梔、炒膽草一劑,更以加味逍遙散

口瘡,如何用中醫方法妙治,古代中醫名篇《口齒類要》有經典

口瘡,如何用中醫方法妙治,古代中醫名篇《口齒類要》有經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少銀專欄 的精彩文章:

歸硯錄中論證妙選
兩感論,《古今醫徹》中的經典
《四聖心源》中的六氣治法,絕對的牛
華岡青洲妙語醫論,絕對先哲醫話經典推薦

TAG:吳少銀專欄 |